在胡亥的高瞻远瞩与大力推动下,大秦的发展步入了一个全新的黄金时代。随着科技革新的浪潮汹涌澎湃,各行各业蓬勃发展,为了给持续进步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撑,胡亥决定在全国范围内设立各类专业学校,并成立大秦军事学院。
胡亥召集朝中大臣,在咸阳宫的大殿上庄重宣布了这一决定:“如今大秦科技突飞猛进,百业兴盛,然人才之需更甚以往。设立专业学校与军事学院,乃强国之本,望众卿全力支持。”众臣纷纷跪地领命,高呼万岁。
筹备工作迅速展开,咸阳城东南方向,一片开阔之地被选为各类专业学校的校址。建筑工匠们日夜赶工,一座座宏伟的建筑拔地而起。这些学校涵盖了机械制造、水利工程、天文历法、医学、农业等多个领域。每所学校都配备了先进的教学设施,机械制造学校里摆满了各种精密的工具和模型;水利工程学校设有模拟水流的实验场地;医学学校则有专门用于解剖和药物研究的场所。
与此同时,在咸阳城的北郊,大秦军事学院也在紧张建设中。学院占地广阔,布局严谨,有宽敞的训练场、坚固的演武场、藏书丰富的兵书阁,还有专门用于研究军事战略和战术的议事堂。学院的建筑风格庄严肃穆,彰显着大秦军队的威严与力量。
为了选拔优秀的师资,胡亥再次昭告天下,邀请各领域的杰出人才担任教师。一时间,各地的能工巧匠、学者、名医纷纷响应。机械制造领域的墨羽,因其在运算装置研制中的卓越贡献,被聘为机械制造学校的首席教师。他满怀热情地表示:“能为培养大秦未来的科技人才贡献力量,乃我毕生之荣幸。”
在医学领域,一位名叫素问的女医官声名远扬。她医术精湛,尤其擅长妇科和儿科。胡亥亲自派人邀请她出任医学学校的教师,素问欣然应允:“愿将我所学,传授给更多有志之人,为大秦百姓的健康造福。”
大秦军事学院的师资选拔更是严格,必须是身经百战、精通兵法的将领。久经沙场的赵刚将军,被任命为军事学院的院长。他深知责任重大,立下誓言:“定要将大秦军事学院打造成培养顶尖军事人才的摇篮,让大秦军队威震四方。”
专业学校开学那天,咸阳城热闹非凡。来自全国各地的学子们,怀揣着梦想与憧憬,齐聚校园。他们身着统一的校服,脸上洋溢着对知识的渴望。在机械制造学校,墨羽站在讲台上,向学生们展示着各种机械模型,详细讲解着机械原理;水利工程学校里,教师带着学生们实地勘察河流,传授水利设施的设计与建造技巧。
大秦军事学院的开学典礼则充满了庄重与威严。胡亥亲临现场,为学院揭牌。赵刚将军带领全体学员宣誓:“以吾热血,卫我大秦;以吾智慧,强我军威。”学员们的誓言响彻云霄,展现出他们的壮志豪情。
在各地学府有条不紊开展教学工作时,胡亥将目光投向了浩瀚星空。他把大秦科技院的一众核心成员召集至大殿,神色凝重且满含期待地说道:“如今大秦在诸多领域已取得非凡成就,但朕听闻,那茫茫苍穹之上,有可为我大秦所用之物。朕命你们研究卫星与运载火箭,让大秦的目光望向更远的天际,让大秦的声音传遍四海。”
科技院众人听闻,既震撼又倍感压力。墨羽站出身来,拱手道:“陛下,卫星与运载火箭,此乃前所未有的挑战。但我等定当竭尽全力,不负陛下重托。”
研究工作正式启动,运载火箭的动力系统成为首要攻克难题。科研人员们日夜守在实验室,尝试各种动力源。传统的火药动力显然无法满足需求,他们从水利工程中利用水流强大冲击力的原理得到启发,试图创造一种能瞬间爆发出巨大推力的动力装置。又投身到对新型能源材料的研究中,经过无数次的失败与尝试,终于发现一种特殊矿石,在高温高压下能释放出强大且稳定的能量,可作为火箭动力的核心材料。但如何将这种能量转化为有效的推力,又成了新的难关。科研人员们反复计算、模拟,不断调整装置结构,经过上百次的试验,终于设计出一套高效的动力转化系统。
卫星的研制同样困难重重。通讯技术的研究是关键环节,他们借鉴之前运算装置的电路原理,设计出一套复杂的信号传输系统。但在测试过程中,信号总是受到各种干扰,无法稳定传输。科研团队没有气馁,他们深入研究电磁原理,不断调整信号频率和传输方式,经过数月的努力,终于成功解决了信号干扰问题。同时,卫星的材料选择也至关重要,既要足够轻便,又要能承受太空的恶劣环境。科研人员们在全国范围内寻找合适的材料,对各种金属、矿石和纤维进行反复试验。最终,他们研制出一种新型合金材料,兼具高强度和低密度的特性,完美满足卫星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