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文翻译
应龙问道:肾把寒邪转移到脾,脾把寒邪转移到肝,肝把寒邪转移到心,心把寒邪转移到肺,肺把寒邪转移到肾,这是五脏之间寒邪的转移情况。脾把热邪转移到肝,肝把热邪转移到心,心把热邪转移到肺,肺把热邪转移到肾,肾把热邪转移到脾,这是五脏之间热邪的转移情况。五脏有寒热的转移,而六腑只有热邪的转移却没有寒邪的转移,这是为什么呢?
岐伯回答说:五脏对应五行,是正统的五行归属(五脏分别对应五行中的一行,关系较为固定和重要),六腑对应五行,是次要的五行归属(相对于五脏而言)。五脏受到邪气侵袭时,各自独自承受邪气的侵害,六腑受到邪气侵袭时,则是共同分担邪气带来的灾祸。而且脏腑的疾病中,热证大概占十分之八,寒证大概占十分之二。寒证比较容易通过恢复阳气来治愈,而热证很难通过滋生阴气来治愈,所以热邪不是一次传递就会停止的,在五脏之间传递还没结束,又会传递到六腑,六腑之间也会相互传递。寒邪则遇到温暖的阳气就会消散,在五脏中有的寒邪不会再次传递,五脏都没有传遍,又怎么会再传递到六腑呢?这就是六腑没有寒邪转移病症的原因。
应龙说:寒邪不转移到六腑,难道就一定不会在五脏之间转移吗?
岐伯说:寒邪进入六腑并且在六腑之间传递,严重的时候会传递到五脏,这是邪气自身的传递,不能称之为寒邪的转移。
应龙问:“转移”的含义是什么呢?
岐伯说:本脏腑受到寒邪侵袭,由于自身虚弱不能承受,就把寒邪转移到其他脏腑,这是邪气不想留在本脏腑而离开,把灾祸转嫁到其他地方。
应龙说:说得好。
陈士铎说:六腑有热邪的转移而没有寒邪的转移,是因为寒邪一般不会转移到六腑,这样的说法非常精妙,并不是没有根据的言论。
幽默风趣的解读
嘿,各位小伙伴们!今天咱们又要跟着应龙和岐伯的对话,走进中医那奇妙的“移寒”世界啦。这就像是一场充满神秘色彩的冒险,我们要一起去探寻五脏六腑之间寒热转移的奥秘。
故事一开始,应龙就抛出了一个让人摸不着头脑的问题:肾能把寒邪转移到脾,脾又能转移到肝,一路转下去,五脏之间寒邪、热邪都能互相转移。可为啥六腑只有热邪转移,没有寒邪转移呢?这可真是个让人好奇的谜题呀,就像一个神秘的宝藏藏在身体的深处,等着我们去挖掘。
岐伯就像一位知识渊博的老向导,开始给应龙解释啦。他说五脏和五行的关系那可是“正统”的,就像五个重要的“大管家”,各自掌管着五行中的一行,关系很固定、很重要。而六腑和五行的关系呢,相对来说就是“副手”啦,是次要的。当五脏受到邪气攻击的时候,每个脏腑都得独自“扛下”这份伤害,就像五个勇敢的战士,各自为战。六腑呢,要是受到邪气,就会一起分担这份灾祸,大家一起“共患难”。
而且呀,在脏腑的疾病里,热证就像一个调皮的“小捣蛋鬼”,出现的概率大概有十分之八,而寒证相对来说就比较“低调”,只占十分之二。寒证这个“小家伙”比较好对付,只要让身体里的阳气恢复起来,它就会乖乖溜走啦。可热证就不一样了,它就像一个“顽固分子”,很难通过滋生阴气来彻底解决。所以热邪一旦开始传递,就像一个不受控制的“接力赛”,在五脏之间传个不停,没结束就又传到六腑去了,六腑之间还会互相传。而寒邪呢,就像一个怕冷的“胆小鬼”,遇到温暖的阳气就会吓得赶紧跑掉。在五脏里,有些寒邪甚至不会再传递,连五脏都没传遍,自然就不会再传到六腑啦。这就是六腑没有寒邪转移病症的原因啦。
应龙听了,又有新的疑问了:寒邪不转移到六腑,那在五脏之间就一定不会转移吗?岐伯耐心地解释:寒邪要是进入六腑,在六腑里传递,严重的时候确实会传到五脏,但这是邪气自己的传递,和我们说的“转移”可不一样哦。就像一个调皮的孩子自己乱跑,和故意把麻烦推给别人是两码事。
应龙接着问:那“转移”到底是啥意思呢?岐伯说:当一个脏腑受到寒邪侵袭,可它自己太虚弱了,没办法承受这份“痛苦”,就像一个人扛不动重物,就把这个“包袱”扔给其他脏腑,让别的脏腑来承受。这就是邪气不想留在本脏腑,把灾祸转嫁到其他地方去啦。
最后陈士铎也来总结了,他说六腑只有热邪转移没有寒邪转移,岐伯说得太妙了,可不是没有根据的瞎猜哦。
你看,中医对于五脏六腑之间寒热转移的认识是不是很有趣呢?就像在身体这个“小宇宙”里,有一套独特的“传递规则”。咱们了解了这些知识,也能对自己的身体多一份认识,就像给自己的身体“小地图”上标注了一些重要的信息。说不定以后再遇到相关的健康问题,咱们就能用这些知识来分析啦。不知道大家听完我的解读,有没有对“移寒”的中医知识有了更深的理解呢?是不是也觉得中医就像一个神秘的智慧宝库,里面有无尽的秘密等待我们去探索呢?咱们可以一起交流交流,分享一下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说不定还能发现更多有趣的小细节,让我们对中医的智慧有更深刻的领悟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