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测试结果来看,这个复装子弹的子弹只能确保在三百五十米之内的精准度,稍微远一点,就已经是打不中了。”
没错,这个测试结果显示,复装子弹在射程大于三百五十米之后,就无法命中靶子了。
至于说这会不会是刚刚负责测试的士兵枪法问题?说实话,秦澈压根就没往这方面想。
不为别的,只因为都是同一个士兵测试,人家在测试钢制子弹时还是好好的,四百米的靶子都能够一枪命中,反观在这个复装子弹时。
超过了三百五十米,就无法击中目标了,所以这不可能是枪法的问题,唯一的解释就是这个复装子弹的性能问题了。
只不过和秦澈反应不同的是,当王轩看到复装子弹的这个测试结果时,心中可谓是非常开心。
“足够了,秦科长,三百米的有效射程已经够用了,毕竟大部分的情况,都是属于这种中近距离的交战。”
“再远一点就没有必要了,大部分的战士枪法就只能到这个水准的,这可比我们之前的复装子弹强太多了。”
“像之前我们自己弄出来的复装子弹,别说是三百五十米了,就连一百米之内想要精准的击中目标都比较困难。”
“所以和原来的这个复装子弹相比起来,秦科长你改良之后的这款复装子弹,性能可是提升了一大截了。”
王轩的这番话没有任何毛病,像他们之前的复装子弹,别说是三百五十米了,就算是一百米以内,想要精准的命中目标都够呛。
最主要的一点就是,由于设备和技术的限制,所以他们原先制作出来的那些复装子弹性能都不一样。
有的可能会好一点,有的又会差一点,这也是因为制造这些复装子弹的工人不一样,这些工人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技术熟练的,制作出来的复装子弹就稍微强一点,而技术差一点的,那制造出来的复装子弹相对来说也就差一点。
但不管怎么样,和秦澈今天拿出来的这个复装子弹性能相比,双方可谓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了,差的可不是一星半点儿。
毕竟对秦澈来说,有效射程三百五十米可能是有些短了,可要是对于下面的八路军战士来说,这个距离完全就足够了。
因为他们和小鬼子交战的情况,大部分都是中近距离,也就是两三百米的样子,并且绝大多数的八路军士兵枪法都很一般。
能够在两三百米一枪命中小鬼子就已经是枪法算得上不错了,至于更远一点,想要在三百五十米之外一枪命中小鬼子。
可就有点困难了,所以对于复装子弹的这个测试结果,王轩别提有多满意了。
..................
只能说有点出乎他的意料了,毕竟秦澈满打满算也就只花费了两三天的时间,并且在这段时间内,还要去兼顾钢制子弹的研究。
本来王轩想的是,只要这款复装子弹的性能能够有所提高,那就已经是在进步了,比如之前他们的复装子弹在一百米之内都无法保证精准度。
现在只要秦澈改良过后的这个子弹做到一百米内枪枪命中,那就已经是成功了,可没想到,秦澈竟然给了他这么大一个惊喜。
因此在他看来,只要后面的复装子弹性能都能够保证今天测试结果的这样,那就已经是改良的非常成功了,可以满足绝大多数八路军士兵的日常需求了。
而在听到王轩这番话的秦澈,也是点了点头道。
“王厂长,其实关于这个复装子弹的性能问题,还可以继续提升,只不过成本问题上面需要更大一些。”
此话一出,王轩也是陷入了沉思,虽然他觉得这三百多米的有效射程,已经可以满足绝大多数的八路军士兵日常需要了。
但如果能够将性能提升的更强一些,又何乐而不为呢?毕竟谁都想去有着更好的武器弹药。
只不过现在的问题就是,这个所谓的成本问题,他们八路军目前最缺的就是这个成本啥的,毕竟如果不考虑成本的话。
那么他们又何必去纠结所谓的复装子弹呢?直接去造原装子弹不行吗?也正是因为成本的问题,才会让他们八路军无奈的去搞复装子弹的。
想到这里,只见王轩问出来了他最关心的一个问题。
“秦科长,按照你这样来说的话,如果提升这个复装子弹的性能,成本问题会提升多少呢?”
听到这话的秦澈,也是立即开始思索了起来,片刻后开口道。
“如果将这个有效射程再去提升五十米的话,也就是在四百米之内指哪打哪,那么成本就会在现有的基础上提高三成。”
“而如果想要将这个有效射程提升到五百米,那么这个成本方面至少是翻了一番,不过成本上面依旧是没有达到像原装子弹那样的成本。”
“就拿目前的这款改良之后的复装子弹来说,它的成本问题仅仅只是达到了原装子弹的十分之一。”
“这样的成本制造出来的复装子弹,有效射程最多就只有三百五十米,而想要让这个原装子弹的射程提升到五百米。”
“那么这个成本至少会达到了原装子弹的三成乃至四成,当然了,这只是我的预估,具体是多少,还得经过一番改良和制造才知道的。”
其实秦澈还有一句话没有说出来,那就是如果按照他提供给他的那一份新一代复装子弹技术图纸的话。
那么这个成本机会达到原装子弹的八成,不过其性能和原装子弹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了。
只不过在秦澈看来,这种就没有必要了,毕竟他们造复装子弹的目的就是为了省下成本和材料。
如果这个复装子弹的成本都达到了原装子弹的八成,那还省啥材料呢?完全就是省了个寂寞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