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色微亮,京城的街道还带着清晨的凉意,皇宫的大殿前却早已人头攒动。大臣们身着朝服,神色各异,三两成群地低声交谈着,等待着早朝的开始。林羽站在人群中,神色平静,可内心却在暗暗警惕,他深知朝堂如战场,今日也不知会有怎样的风浪。
“当——”钟声悠扬,打破了清晨的宁静,宣告早朝开始。大臣们鱼贯而入,朝堂上瞬间安静下来,只听得见脚步声和衣袍的摩挲声。
皇帝端坐在龙椅之上,扫视一圈群臣,缓缓开口:“众爱卿,可有本要奏?”
话音刚落,守旧皇室宗亲王爷赵老王便出列,他身形微微发福,脸上带着几分傲慢,先是恭敬地向皇帝行了一礼,而后说道:“陛下,臣有本奏。如今朝堂之上,革新之风日盛,可臣以为,祖宗之法不可轻易更改。林羽大人所倡导的革新主张,看似新颖,实则暗藏危机,恐怕会动摇我大楚的根基啊。”
林羽心中一紧,他料到太子党会有所动作,却没想到会在朝堂上直接发难。他正要出列辩驳,却见苏浅雪的兄长苏文远先他一步站了出来。
苏文远身姿挺拔,神色沉稳,不卑不亢地说道:“王爷此言差矣。时代在变,我大楚若要长治久安,岂能固步自封?林羽大人的革新主张,旨在富国强兵,造福百姓,乃是顺应时代之举。”
赵老王脸色一沉,冷哼一声:“哼,苏大人,你说得轻巧。革新之事,谈何容易?稍有不慎,便是万劫不复。我大楚历经数百年,祖宗留下的规矩岂是能随意改动的?”
苏文远微微一笑,眼中透着自信:“王爷,时代不同,治国之策亦需与时俱进。祖宗之法固然重要,但也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林羽大人的革新,并非全盘否定祖宗之法,而是在其基础上,结合当下国情,做出的有益探索。”
赵老王一时语塞,他没想到苏文远言辞如此犀利,竟一时找不到合适的反驳之词。他心中恼怒,却又不好发作,只得强压着怒火,说道:“苏大人,你不过是为林羽说话罢了。你可曾想过,革新失败的后果?”
苏文远神色严肃,郑重说道:“王爷,若因惧怕失败而裹足不前,大楚又何谈发展?任何改革都有风险,但我们不能因噎废食。林羽大人为革新之事,殚精竭虑,他的决心和努力,大家有目共睹。我们应给予支持,而非无端指责。”
朝堂上的大臣们纷纷交头接耳,有的微微点头,似是认可苏文远的话;有的则面露犹豫,显然还在权衡利弊。林羽站在一旁,看着苏文远为自己据理力争,心中既感激又有些担忧。感激苏文远的仗义执言,担忧他因此得罪赵老王,给丞相府带来麻烦。
皇帝坐在龙椅上,静静地听着两人的争论,神色平静,让人猜不透他的心思。片刻后,皇帝开口道:“好了,此事暂且搁置。革新之事,关乎国本,需从长计议。”
早朝结束后,林羽走到苏文远身边,低声说道:“苏兄,今日多谢你了。”
苏文远微微一笑,拍了拍林羽的肩膀:“林兄客气了。你我志同道合,本就该相互扶持。”
林羽看着苏文远,真诚地说:“只是这赵老王背后是太子党,苏兄此番为我说话,恐怕会招来麻烦。”
苏文远神色坚定:“林兄放心,我既敢说,就不怕他们。为了大楚的未来,这点风险算不了什么。”
苏文远回到丞相府,径直走向书房。丞相苏大人早已在书房等候,见儿子进来,便示意他坐下。
“文远,今日朝堂上的事,我都听说了。”苏大人神色凝重,缓缓说道,“你为林羽说话,勇气可嘉,但也需谨慎行事。太子党势力庞大,我们不能掉以轻心。”
苏文远微微点头:“父亲,我明白。林羽大人的革新主张,利国利民,我不能看着他被赵老王无端指责。只是,我们该如何在这场夺嫡之争中支持林羽,同时确保家族的安危,还请父亲指点。”
苏大人沉思片刻,说道:“我们丞相府在朝中根基深厚,人脉广泛。一方面,我们可以利用这些资源,为林羽提供更多的情报,让他能及时了解太子党的动向;另一方面,我们要团结朝中支持革新的大臣,形成一股力量,与太子党抗衡。”
苏文远皱着眉头,有些担忧地说:“父亲,太子党在朝堂上根深蒂固,想要抗衡谈何容易?而且,一旦我们与太子党彻底对立,家族恐怕会陷入危险。”
苏大人目光坚定:“文远,我们身为丞相府的人,肩负着辅佐君王、治理国家的重任。如今大楚面临变革,我们若退缩不前,日后如何向天下百姓交代?至于家族安危,我们小心行事,总会有办法应对的。”
苏文远心中一暖,他深知父亲的决定是为了国家,也为了家族的声誉。“父亲,孩儿明白了。孩儿定当竭尽全力,协助林羽大人,为大楚的革新贡献力量。”
苏大人欣慰地看着儿子:“好,有你这句话,我就放心了。不过,行事一定要谨慎,不可莽撞。”
“孩儿明白。”苏文远应道。
夜幕降临,苏文远独自一人站在庭院中,望着夜空,心中思绪万千。他知道,支持林羽的革新之路充满荆棘,与太子党的对抗也会异常艰难。但他没有丝毫退缩之意,他坚信,只要他们齐心协力,就一定能够冲破黑暗,迎来大楚的繁荣昌盛。只是,未来的路还很长,他不知道还会遇到多少困难和挑战,但他会和父亲、和林羽一起,勇敢地走下去,为了大楚的明天,为了家族的荣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