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孩子,三岁的刘邦。
李清照看到这名字,就笑着看向韩信。
“韩老师,历史上他可是夷你三族的,你要是真见到三岁的小刘季,会不会想打他小屁股?”
韩信笑了笑。
“不会。历史和幼儿园分开的,小刘季来了,我也会好好教。”
“嗯……”李清照又笑了笑。
她是开玩笑的。
历史上的韩信,功成名就后,也没回去找让他钻自己胯下的那个屠户的麻烦,李清照当然能猜到他不会欺负三岁的小刘邦。
可对她的玩笑话,少年韩信竟然认真了,看来以后不能随便和他开玩笑了,他太认真了
“我们继续看看。”韩信接着说道。
给出的第二个,是三岁的小项羽。
“这个有点难搞。”刘据接着说。
“以项羽那性格,他要知道历史上的自己战无不胜,唯一打败仗的一次是和韩老师打的,他还能听韩老师的话?”
“这也不一定,项羽的性格应该不是一出生就形成的,说不定是他两个叔叔带着他四处流窜到处杀人,才养成了他那样的性格。
再说了,三岁的小项羽来了,哪怕性格天生,也可以提前矫正。”韩信看过历史书,便猜测了下。
“嗯。”李清照点点头。
“项羽那打仗的能力很强,如果矫正一下嗜杀和不听劝的性格,是可以的。
主要还是项梁没把他教育好,在他那么小的时候就带着他到处杀人,这样的童年经历,哪个孩子不被养歪的。”
就在这时候,第三个名单出来了。
爱新觉罗?永珹。
“这不行。小刘邦小项羽,你们想要谁都可以。爱新觉罗?永珹不行。我投一票,不要这个。”刚才一直一言不发的沈言之开口了。
也不能怪他反应强烈。
他还记得系统不让孩子们带含有文字的东西的东西回各自的朝代,就连家长的手机都必须很灵敏的指纹解锁。
就是因为系统有个前辈,让清朝掌权者带了史书回清朝,结果落入了列强手中,让列强更肆无忌惮在中华大地搞破坏。
系统当时也没说那个清朝掌权者是谁。
万一就是乾隆呢?
爱新觉罗?永珹,沈言之记得这是乾隆的儿子?
那真不行。
虽然一棒子打死所有爱新觉罗家的人不好,但沈言之一想到有过清朝掌权者拿到史书反而害国的先例,他也怕他的系统会成为第二个系统界的耻辱。
活生生的例子就在那里,都让生产他的系统的厂家不让古人带文字回古代了,他是真的不敢拿自己的系统去冒险。
那他就只能做这个坏人,一棒子打死了。
“刘邦和项羽你们选,这个我这不同意,他……怎么说呢……”沈言之也不知道怎么解释。
他不能把自己有个系统的事说出去,到现在老师们都以为他有的是超能力。
“园长,你不用说的,理解,我也不同意。”李清照笑着说道。
其余老师也点头,说理解,听他的。
“我们都看过史书的,明白你的抗拒,不要爱新觉罗家的就不要。”李清照怕沈言之有心理负担,又补充。
就连妲己也点头,表示她听过一些清朝的历史。
沈言之看到不是他一个人抗拒,这就放心了。
大家都讨厌清朝,并不是因为这是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
中华包容心那么强,都是在这片土地上的民族,怎么可能会容不下少数民族?
北魏也是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没听说过后人有谁讨厌北魏的。
因为北魏一直在力求进步。
他们是鲜卑五部里面最野蛮最落后,文明程度最低的拓跋鲜卑建立的,却努力朝着文明迈进。
北魏一代一代掌权者都在努力做汉化改革,力争上游,到北魏冯太后和北魏孝文帝时期,更是把汉化改革推进到了高潮。
冯太后还主张土地改革,让利于民,在男尊女卑的年代,她甚至让女性都能分到土地,这是极大的进步。
虽然因为改革太过迅猛,北魏因此灭亡了,可北魏的一系列的改革,结束了五胡乱华以来的胡人作乱。
是北魏,彻底让北方少数民族融入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让从汉宣帝时期开始就通过“保塞内附”政策进入中原大地的胡族,成为了华夏民族的一部分。
所以这些年以来,有哪个后人厌恶北魏,后人有谁骂过北魏的?
不仅没人骂,大家还充分肯定北魏对中国这个统一多民族国家民族大融合的积极影响。
人教版中学历史课本,还单独给北魏孝文帝安排一个章节。
大家真不是排斥少数民族。
排斥大清,是因为那个朝代,是此前有史以来一直领先世界的华夏大地,有了一段忘却不了的屈辱史。
泱泱大国,有几千年灿烂文明的华夏民族,在清朝被曾经远远落后于自己的列强践踏。
而大清,本来是有很多次救国的机会的,却被掌权者硬生生推开了。
掌权者不是不知道外面的世界在发展,而是明明知道,却选择拒绝跟上发展的脚步。
回顾大清历史,谁又能做到不咬牙切齿。
都说圆明园被列强烧掉有多可惜,可回顾历史就能知道,在闭关锁国的大清开始修建圆明园的同一个世纪,西方开始了第一次工业革命。
那是大清掌权者民脂民膏,搜刮百姓建立起来的园林,是老百姓的血汗修建起来的园林,它本就不应该修建。
它里面珍藏的财宝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却成为掌权者的私人享受。
大清掌权者能把中华民族那么多的珍宝都放在圆明园,却没有那个能力去保护它们,最后全都被列强抢走了。
在西方蒸汽机车都开始到处跑的时候,他们还沉浸在天朝上国的春秋大梦中。
在西方通过两次工业革命步入现代化的时候,大清成了全世界的银行。
不是存钱的银行,而是发钱的,谁来,大清都可以签个丧权辱国的条约,割让土地,赔偿白银——犯我中华着,虽远必赔。
这才是老师们不喜欢大清的原因。
爱新觉罗?永珹就这么被否了。
第四个名单……
嗯?这第四个,竟然是两个孩子。
四岁的朱慈烺,和三岁的朱微娖。
幼儿园有过同一个时代来两个孩子的先例的,小李秀宁和小李世民姐弟俩,就是一起来上学的。
朱慈烺和朱微娖年龄相仿,也可以一起来上学。
“这个可以,崇祯皇帝的儿女?他俩来上学,带点东西回去,说不定可以救救大明。”李清照说道。
其余人也点头。
刚才大家伙儿脑海里都在刘邦项羽之间选,等朱慈烺和朱微娖已出现,大家就更偏向这对兄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