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间。
牛大海的八卦之魂熊熊燃烧。
“徒弟,莉莉今天早上去找你了吧?”
“嗯,师妹是来找我一趟,看我写的文章。”
“那莉莉怎么说?”
“师妹挺喜欢那篇文章的。”
“是么?好小子,行啊!”牛大海赞道:“我也没想到你还会握笔杆子呢,不愧是我徒弟!”
聊了会后,牛大海又好奇道:“对了,昨天听孙科长说,那东西登报的话能赚钱?能赚多少啊?”
王阳道:“我那篇文章是6000多字,按照最低的千字4块,也能赚个20多了。”
王阳说的已经很保守了。
因为稿费的高低,一方面看作者知名度,一方面也是看文章的总体质量。
文豪润色器出品,必属精品!
价格绝对低不了的。
“我的天!”牛大海震惊道:“好家伙,动动笔杆子,一天就能挣二十多?”
牛大海的嗓门大,这一嗓子下去,附近的工友都听见了。
有好奇的就过来打听。
牛大海便开始吹嘘起自己徒弟的文采来了。
贾东旭听得是羡慕嫉妒恨:“王阳,你没吹牛吧?一天就赚20块钱?你想钱想疯了?”
“我不是天天写,也不是天天都有得赚,但这倒不是吹牛,不信的话,你可以去打听下稿费的行情。”王阳没准备隐瞒。
他正好借着贾东旭的嘴,让大院众人知道自己有本事赚工资外的钱。
例如刚刚获得的梅花手表。
王阳如果之前戴上这表,肯定会有人说他花钱大手大脚,来挥霍父亲的遗产,不孝等云云。
但现在?
老子一篇文章就赚几十,买块表戴戴,不行么?
“啧,王阳真是好样的。”易中海咂舌赞道:“不但钳工上这么有天赋,写作上也是个大才子,东旭,跟人王阳好好学学,咱大院里这是出真龙了!”
这年头,有些词还是很敏感的。
就比如易中海说的‘真龙’。
这可是无形的杀人刀。
王阳眼睛一瞪:“易中海,现在是新时代了,什么龙不龙的?怎么茬,你这是还怀念起旧时代了?”
“这倒霉孩子,胡说什么?”易中海笑骂道:“我这是夸你呢,夸你都不行啊?真是长本事了!”
“行了行了,大家伙干活了。”车间主任打圆场道:“想闲聊的话,等休息时间!”
车间主任发话了,易中海等人也不掐了。
王阳也懒得搭理他。
一边忙碌,一边思量自己那块梅花手表的问题。
想买手表,需要三样东西。
工业券+手表票+钱。
工业券厂里会发,每20元工资,配发一张工业券。
购买一块梅花手表,差不多要5张。
至于手表票就更难得了。
因为那是作为奖励,发给表现优异的职工,或做出了贡献的职工。
当然了,还可以通过‘借票’,或‘合法转让’获得。
梅花手表就躺在随身空间里。
但想真正的戴上它,不容易。
因为得解释清楚来历才行。
光说自己有钱不成,你票哪儿来的?
......
北大中文系,汉语语言1960级一班。
王阳的那篇《冰上的军大衣》,被班内学生传阅。
溢美之词响彻班级,人人都赞不绝口。
“莉莉,这文章写的可真好,你那朋友是咱们学校的么?”
不少人开始对王阳感兴趣起来。
牛莉摇摇头笑道:“不是,他是我爸收的徒弟,我们也是昨天才认识的呢。”
“你爸的徒弟?学钳工的?”
同学们面露不解。
“嗯。”牛莉道:“我也没想到,他仅仅初中毕业,就能够写出这样的文章。”
“天!初中毕业?!那这种天赋不继续读书,简直就是暴殄天物啊!”
“可惜,真是可惜了!”
“也...还好吧,不算可惜。”牛莉与有荣焉道:“我爸的这个徒弟,在机械工程方面,也极具天赋,昨天第一天进厂,他的天赋就震惊到了厂领导,轧钢厂长会议后决定,破格提前对他进行转正考核!”
“这也太牛了吧!这就是天才么?”
“果然,天才在各个领域,都是令人望尘却步的存在。”
“莉莉,那方便认识下你师哥么?我想跟他请教下关于写作方面的经验呢。”
“...”
显然,牛莉的同学们对王阳展露出了极大的兴趣。
都想认识一下这位仅仅初中毕业的天才!
“这...”牛莉想了想道:“过阵子的吧,我师哥他最近要忙着准备考核呢。”
她想到了同学们会震惊于王阳的才华,却没想到王阳一下子这么受欢迎。
......
文化部大楼。
一间简陋的办公室内。
推了推眼镜框,老者不住的连连点头:“从战场英雄,平移至建设前线,延续「谁是最可爱的人」的精神内核,同时又赋予其「冰上拓荒者」的新时代身份。”
“用「军大衣」替代原作的「火凤凰」作为核心意象,完成从战争烈焰到建设寒冰的意象迭代...好,小孙,这篇文章写的可谓极好啊。”
老者不吝赞道:“在物资匮乏的极端环境中,通过「军大衣」的温度传递,「水泥蒸汽的生命力」等意象,将生存困境转化为精神丰碑。”
“以军大衣为经纬,将战争的铜、建设的冰、人性的血,编织成精神锦缎,堪称新红色经典书写的范本之作!”
牛莉比傻柱的水平高。
孙应龙比牛莉的水平还高。
眼前这老者,更是高出孙应龙几个档位!
“小孙。”老者略显惊讶道:“这真是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你什么时候有这么高的水平了?进步很大吗。”
“就是这老毛病总也改不掉!你瞧这错别字,亏你还是宣传科长呢,的地得到现在还分不清?还有这个具字,少了一横......”
孙应龙虽然被小小的批评了两句,却甘之如饴。
“领导,我检讨,我注意,以后一定注意!”
孙应龙是厂宣传科的科长,照理说,是属工厂谠委的领导体系,不归眼前这位文化部的领导直接管辖。
但这位老领导可是他的正直资源。
接他的任务,当他的孙子,孙应龙乐意。
“不瞒您说领导,这文章,不全是我写的。”孙应龙道:“是我们厂的一个小同志,帮忙构思的,文章大部分是由他完成的。”
老者一听就明白了。
不全是你写的?那就等于这全都不是你写的。
大部分是别人完成的?那就等于通篇是别人完成的,你只是抄了一遍对吧?
都是人精,老者索性也不点破他:“你宣传科的同志么?不错啊,让你挖到人才了,是哪个后生?毕业于哪所大学?”
“不是,小王不是宣传科的。”
“那他是?”
“他是车间里的钳工学徒,初中毕业。”
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