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猜什么,我敢说下面肯定是忽必烈的墓,老李快叫人来开墓了!”张瀚宇一脸兴奋的对着李新华叫道。
对于蒙古人他们张家可没有好感,当年东夏的万奴王把他们张家折腾的够呛,蒙古人其实也插了一手,害的他们东躲西藏,跑到广西那边才安定下来,这段历史他可是记得清清楚楚,现在有机会能挖忽必烈的墓他当然高兴了。
李新华一脸无奈的看着张瀚宇,嘴里说着:“张教授不要心急,这件事情还得上报给上面的领导才能确定。”
说着又一脸正式的走到陈玉楼身前伸手道:“陈同志你好,很高兴你能来参与国家的事务,之前您对我党的帮助,领导们都不会忘记,您安心在新国家里生活就可以了。”
说着还看了看齐渊道:“如果有需要,我们可以给陈玉楼同志安排一个五保户。”
对于伸手的过来的李新华,陈玉楼并不需要齐渊帮忙,自己就精确的握住了对方的手。
而后续的话落在齐渊耳中却又是另一个意思,上面已经知道陈玉楼的身份,并且记得当年常胜山对于红军的帮助,只要陈玉楼安分守己不再从事老行当就不会对他有任何为难。
这件事听起来有些难以置信,毕竟是天下群盗之首,这种身份想必任何一个国家都不会容忍,可是常胜山从不劫掠普通百姓,还经常散财接济四方,本身口碑就不错。
最关键的还是陈玉楼如今就是一个孤寡老人,常胜山的势力也早就散了,而且还是在建国之前人家就散了。
如果真抓着不放反倒落了下乘,还不如大气一点。
至于五保户就没有必要了,齐渊还养不起一个老人了,不需要薅国家的羊毛了,看着陈玉楼歪着脑袋看向他,知道对方是让他开口,于是就道:“李局长,五保户就算了,我舅舅有我赡养,就不浪费国家资源了。”
李新华听了点点头道:“那咱们就直接进入正题了,这次叫陈玉楼同志过来是想着卸岭一脉源远流长,看看能不认出下面的青铜祭坛到底是哪个年代的产物。”
陈玉楼听了也是有些好奇,国家的部门里能人应该不少,居然不知道具体年代,想来不是一般的物件,他心中也生起了一丝兴趣,于是抬抬手道:“李局长,请!”
李新华当先带头和张瀚宇走上了一艘木船,之后齐渊扶着陈玉楼也上了船,紧跟着的是白玲和尹鹤年,至于尹鹤年带来的棍奴和齐川等人则都是在岸边等待了。
几人上了小船,一个749局的工作人员划着船,约莫几分钟就抵达了湖心的祭坛处。
即便被湖水淹没了大半的身形,巍峨的祭坛对于几人来说依旧高大。
古老神秘的铭文雕刻其上,一道道神秘的花纹无不彰显着其建造的文明和华夏文明几乎毫无关系,即便有关系年代也会相差的十分遥远,不然图文符号不会差距如此之大。
既然直接踏上了青铜祭坛,当然不会是直接踩上去。
祭坛边上的一部分已经被铺上了厚厚一层的棉布用以保护。
扶着陈玉楼的齐渊也开始给他讲起来了祭坛大概的大小和样式还有上的铭文和花纹形态,陈玉楼听了之后脸色沉静似乎是想到了什么,但是又有些不敢确定。
齐渊倒是知道这祭坛具体的年代,但是他也不好说出来,毕竟这些知识的来历没法解释。
就在齐渊话语落下之后,张瀚宇也开始兴奋的说了起来:“有些类似花鸟鱼文,但是好像更古老一些,肯定是比黄帝时代更古老年代的造物,不可思议的奇迹,那个年代居然有这样的产物,是不是代表先古的文明曾经遭遇意外毁灭过一次,然后又被续接了起来。”
说着带上手套摸了摸那经历了无数岁月依旧清晰的鱼纹对着陈玉楼道:“卸岭魁首,你们这一脉肯定有关于这些东西的记载吧?”
张瀚宇带着略微挑衅的话语看向了陈玉楼,可脸上那兴奋的表情是怎么也遮掩不住的,张家自然有关于青铜门的记载,可所谓的终极和更多的隐秘都不是他一个普通族人能够知道的。
可今天这里来了一个底蕴不比他们张家差多少,同样传承了几千年,而且卸岭一脉可比他们张家风光多了,作为混绿林的响马,历朝历代人家都是吃喝不愁,到处耀武扬威,不像他们张家到处躲躲藏藏,一不小心泄露了长生的秘密就会被朝廷高层追杀。
如果能从陈玉楼口中打听一些隐秘那真是满足了他好奇又渴望的心理,说不定也能对青铜门有更多的猜测。
陈玉楼似是没听到他说的话一般,而是望向李新华所在方向道:“老夫能上手摸一摸吗?”
李新华看着已经被大半泡在水里的青铜祭坛,反正是虱子多了不怕痒,想了想点点头道:“可以,您直接上手吧。”
陈玉楼在齐渊的搀扶下,来到棉布的边缘,蹲下身子,伸手轻轻抚摸起了青铜祭坛的祭台。
轻抚了一会,陈玉楼深深的叹了口气道:“想不到这种东西竟然真的存在。”
这一句话就吸引了祭台上的所有人,甚至包括齐渊都好奇的看向陈玉楼,他也想知道哦啊陈玉楼所了解的信息和他的有什么区别。
相比于安静聆听的李新华和白玲,张瀚宇一脸激动的喊道:“陈玉楼你赶紧说啊,别卖关子了。”
这一次陈玉楼没有再无视他,而是歪过头看了一眼张瀚宇所在方向,然后才继续道:“在黄帝统一中原之前,还有两个强大的文明诞生。”
“一个是统治源于高原的魔国,一个是塔木陀的西王母国,传说这两个国家都是挖掘出了一个文明的遗迹,然后才崛起的。”
说着陈玉楼又开始详细介绍起了两个国家。
“魔国巅峰时期统治着半个欧亚大陆的庞大领土,远比铁木真横扫各国的时代更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