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
何卫东也看出来了,大哥有着分家的想法,毕竟结婚这么几年了。
随着家里孩子大了,地方根本就不够。
还有二嫂这个人,也不是一个喜欢吃亏的主。
平日里面,肯定也没有少说怪话。
如果大嫂跟她一样的话,可能早就吵起来了。
“你俩弄好了没有,吃饭了。”父亲何长安站在门口喊道。
“马上就好。”何卫东回了一句。
“走吧,大哥先吃饭吧,没有多少了,我吃完了再弄。”
“好。”干活一天了,大哥估计也早就饿了。
饭桌上,三大盆菜。
碗筷已经弄好了。
“吃饭。”随着父亲的喊话,小孩子开始盛饭。
桌子也坐不了那么多人,不少端着碗去别的地方吃。
“爹,我有件事跟你商量。”何卫东见小孩子都离得远远的,开口说道。
“有什么事。”何长安随意的答道。
“我年纪已经到了,需要准备结婚了,大哥跟二哥家里的孩子,也长大了,家里的房子不够住了。”
何卫东说这话的时候,见到大嫂二嫂的眼睛都亮了。
她们知道,何卫东这样说,估计就是想要分家。
“你是想着分家啊,这一大家住在一起,人丁兴旺的不好吗?”何长安有点不舍的问道,他已经明白儿子是什么意思了。
如果分家之后,以后想要再这么整齐地吃饭,几乎是不可能的。
他也知道,两个儿媳也早就有分家的想法。
这几年一直都是他压着的。
“确实好,但是这房子下雨天,里面比外面的还要大,几个小侄子也长大了,男女有别了,特别是女孩子,也需要有自己的房间了。”何卫东看向一旁的几个小侄子小侄女说道。
他发现赞成说这话的时候,小侄女的眼睛里面有光。
她长大了,都上学了,想要有一间自己的房子了。
“嗯,你说的这是个问题,你跟小玥还没有结婚,你真的这么早想分家吗?还有你们两个是怎么想的。”何长安看向自己两个大儿子问道。
本来二儿媳想要说话。
可是被二哥拉住了。
大儿子说道:“爹,我们听你的。”
“是啊,爹你怎么说,我就怎么听。”
“我看你们也是早就想好了,刚刚你跟东子说话,我就感觉不对劲。”何长安瞪着自己大儿子说道。
吓得他没有说话。
何卫东赶忙说道:“爹,分家是基于我的想法,还有我们家实际情况定的,而且小妹这么聪明,明明学习都很好,女孩子也是可以上大学的,不分家的话,小妹上学问题怎么解决,只有分家了,小妹才能安心上大学。”
“你说什么,小玥想要上学?”何母吃惊地问道。
其余人也是如此想法。
纷纷看向吃饭的何玥。
她害羞的低下头,不好意思说话。
“爹,你不要看小妹,你放心好了,我有能力让小妹上大学,以后我要是赚钱开公司了,还需要自己家里人盯着点,没有文化怎么能行呢,小妹早早结婚,也不是太好,还需要好几年呢,在外面城市,都需要等年龄到了,才能结婚,大学毕业也不晚,所以我觉得,还是分家合适。”
其余几个女人,想要说话。
可不知道该怎么开口。
何卫东也知道大嫂跟二嫂的心思。
她们还有自己孩子需要养活,肯定不会去供养小妹读书。
只有分出去,小妹上学才能实现。
“你真的想要去上学?”何长安看向女儿问道,毕竟就这么一个女儿,他的文化也不高,基本上是文盲,认识的字没有几个。
受到根深蒂固思想的影响,才让女儿早早退学。
觉得认识字就好了,何况还上了几年学。
“三哥下午给我讲的。”
“东子,你知道这样的话,我就帮不到你了,听说考大学学费很高的。”
“爹,你放心好了,我会想办法的,就这样定了,明天你去找村长问问,宅基地的情况,我们三家需要出多少钱,到时候我们均分就好了。”何卫东肯定地说道。
饭菜几乎没有吃多少,小孩子也知道,大人都在商量事情。
也不敢发出声音,害怕招惹到怒火。
“行,他娘,你一会把咱们这些年的积蓄,整理出来,你们两家也把私房钱弄出来,看看还有多少口子,我明天找村长问问。”
“好的,爹。”
“爹,你放心吧。”
“对了,这老宅子谁要?”何长安问道。
没有人说话。
“爹,要么这老宅子就不要了,盖四份?”何卫东试探性地问道,毕竟盖新房子,谁还来住老房子呢。
“这怎么行?”何长安拒绝了。
“你们三个是盖在一起,还是分开?”何母问道。
“看村长的情况吧,盖在一起也行,到时候照顾你们方便一些。”
“行,吃饭。”
听到父亲最后的话,何卫东也知道,他心里不舍,一家子人,就这么分开了。
“吃饭啊,你们几个。”何卫东看着站在远处的几小只说道。
吃完饭之后,何卫东让妹妹去帮忙,把那剩余的肉也穿好了。
何母也把自己的钱,找了出来。
大嫂、二嫂这边,也没有藏私。
把自己攒的私房钱拿出来。
一家子人开始算账。
还找小侄子借的笔跟本子。
“我跟你娘这边,一共是1890块五毛,你大嫂跟二嫂这边,一家51块,一家50块,这盖土房子也不太够啊。”何长安有点难过的说道。
“盖什么土房子,要盖就盖砖房子,材料就是砖、水泥跟石灰需要钱,人力我们找人帮工就好了,大哥跟二哥也跟着我学习,去卖烧烤,一边攒钱,一边盖,再说了,分家也不是明天就分了,提前空闲的时候,准备材料。”何卫东正色说道。
“看来你们也没有意见,今天就这样吧。”
知道今晚,父亲可能又要失眠了。
但是何卫东知道,这个家,迟早要分开的,还是早点好。
翌日一早。
带着张小军去镇里的厂子卖烤串。
才开张,就招来不少的顾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