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烨幸灾乐祸的看向他,上朝还敢走神“那你思索出什么对策了”姜珩眉梢微挑,姜炜硬着头皮站出来“儿臣无能”姜珩知道姜炜刚刚就没听自己说话,只能重复一遍“于渊说船已经造的差不多了,问朕何时能下西洋,单遇却告诉朕没钱,国库空虚,难以支撑远航。但下西洋是朕的夙愿,非但能扬我国威,还能拓展贸易,缓解财政困境。所以朕需你等群策群力,筹谋良策,如何才能保证资金充足。”姜炜沉吟片刻,提议道“是否可增设商税,鼓励民间投资?再严查贪腐,充实国库。”
“商税?继续说”姜珩仔细思索着,姜炜补充道“可按交易额分段征税,既不扰民,又能增加收入。同时,设立专项基金,吸引富商注资,许以远航后利益分红。”姜珩点头,眼中闪过一丝赞许。专项基金确是良策,既解燃眉之急,又可长远图谋。“嗯,顺王说说你的意见”姜炜看姜珩满意的神色,嘴角微扬,退回自己的位置,准备听顺王的意见。
顺王沉吟片刻,缓缓开口“儿臣以为,除增设商税外,还可开源节流。裁减冗员,严控宫中开支,省下的银两亦可充作远航之用。再与邻国洽谈,寻求外交支持,或能获得资助。”姜珩闻言,还是有些犹豫,如果要是靠宫内宫外省出来的银子,那下西洋的计划恐怕难以长久维持,也会让百姓负担加重,影响民生。
“还有呢”姜烨说完,姜珩略是满意的点头,想法是不错的,只是不能用于下西洋“或许可发行国债,筹集民间闲置资金,许以低息回报。再兴办实业,增加国库收入,形成良性循环。”姜珩眼中闪过一丝深思,点头考虑可行性。“诚王”姜珩继续点名
诚王思索片刻,缓缓道“儿臣建议,除上述措施外,还可推行官营贸易,垄断部分高利润商品,直接增加国库收入。同时,设立监管机构,确保资金合理使用,防止贪腐。此外,可鼓励民间手工艺发展,提升出口商品质量,增加外贸竞争力。再与沿海商贾合作,设立海上商会,共同分担远航风险,确保资金链稳定。”诚王言罢,姜珩眼中光芒更盛,海上商会?“仔细说说”诚王继续道“海上商会可整合各方资源,统一调度,降低成本。商贾们既得利益,又分担风险,必积极响应。”
姜珩听罢,心中豁然开朗,点头赞许“此策甚妙,既开源又节流,确是长远之计。海上商会若能成型,远航之资无忧矣。”他顿了顿,目光扫过众臣,“诸位还需细化方案,确保每项措施落实到位。此外,需加强沿海防御,确保商贸安全。”众臣领命,纷纷点头“今日太子,顺王,诚王都说的不错,看得出来这段时间你们下功夫了,朕心甚慰”“为父皇分忧是儿臣职责所在”姜炜率先开口,姜烨暗恨自己嘴慢,只能慢姜炜一步,和姜煊同时开口“儿臣等定不负父皇厚望,竭尽全力,细化方案”
姜珩满意的看着几人“今日就到这,你们回去把想法在细化一下,写份折子呈给朕”“儿臣遵旨”退朝后,几人也没空阴阳对方,都想把这份折子写好,获得父皇肯定,姜炜回到青玄宫便召了幕僚商议,逐一敲定细节,力求完美,知道他们召集幕僚商量时,姜珩也没管,自己都需要找大臣商议对策,何况他们呢,参与的人越多,思路越广,方案也会愈发周密。
偏偏是这个时候下西洋,那大月氏怎么办,姜珩沉吟片刻,心中权衡大月氏与下西洋之利弊,两次收复大月氏都以失败告终,耗费巨大,下西洋和大月氏相比,前者或能带来更长远利益。若能借海上商会之力,拓展海外市场,国力必将大增。至于大月氏,可暂缓军事行动,转以经济手段渗透,逐步削弱其抵抗意志,待时机成熟再图收复。
“皇上,顺王的折子送过来了”予安轻声说道,姜珩揉了揉有些疲惫的眉心,顺王的折子竟比太子还快,看来他也下了不少功夫“拿过来吧”姜珩展开折子,目光扫过字里行间,顺王思路缜密,措施详尽,确有独到之处。他微微点头,心中暗赞,随即提笔批注,提出几点补充建议,以期方案更臻完善。待批阅完毕,他吩咐予安“将此折子送还顺王,并传朕口谕,勉励其再接再厉。”
姜炜听闻姜烨已经把折子已经呈上去了,不免有些焦急,还是张昭拦住他“时间长短不代表什么,折子内容才是最重要的”姜炜深吸一口气,焦躁的心渐渐平复,又和几人商议良久,逐条推敲,力求每项措施无懈可击。张昭提醒道“需注重实际操作性,避免纸上谈兵。”
姜炜点头,心中豁然开朗,遂命人备纸研墨,把细化后的方案一一落于纸上,字斟句酌,确保每项措施切实可行。待墨迹干透,他亲自封好折子,命心腹火速呈递御前,随即在书房静静等着父皇的回复。
“太子的折子?”姜珩接过予安递来的折子,他还以为太子的折子今日到不了呢,展开一看,果然条理清晰,细节周详,不禁微微颔首,太子有这些幕僚他也能放心了“将此折子送还太子,传朕口谕,赞赏其用心,让他亲自负责后续事宜,务必亲力亲为,确保方案落实。朕期待其成效,勿负朕望。”
接到姜珩的旨意,姜炜也放心了下来,看来内容没问题,父皇让自己亲自督办这件事,他可不能搞砸了。在议政厅与众大臣敲定方案后,下西洋一事也正式提上日程,各项筹备工作随即展开,船队、物资、人员逐一落实,为了下西洋能成功,姜珩还去拜了拜海神庙,祈求风调雨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