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珅的倒台虽然让朝廷上下震动,但魏璎珞却并未因此感到轻松。她深知,权力的真空往往会引发新一轮的争斗。而在这场无声的较量中,每一个细微的动作都可能成为致命的关键。
---
#### 暗潮涌动
储秀宫内,魏璎珞正在翻阅一份最新的奏折。自从和珅失势后,朝堂上出现了许多微妙的变化。一些原本依附于和珅的大臣开始寻找新的靠山,而另一些人则试图借此机会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
“娘娘,最近户部尚书刘统勋频繁出入军机处,似乎有意接近张廷玉大人。”傅恒低声汇报道,“此外,还有几位年轻官员私下串联,不知是否另有图谋。”
魏璎珞放下手中的奏折,若有所思地说道:“刘统勋素来清廉正直,按理说不该卷入这种权斗之中。但如果他真的与张廷玉联手,恐怕会对皇上形成掣肘之势。”
傅恒点头附和:“娘娘所言极是。属下会继续密切关注他们的动向。”
魏璎珞微微一笑:“不过,我们也不能太过紧张。毕竟,皇上不是那么容易被蒙蔽的人。只要我们稳住阵脚,就不会给敌人可乘之机。”
---
#### 乾隆帝的试探
与此同时,养心殿内的气氛也变得异常敏感。乾隆帝坐在龙椅上,目光扫过跪在殿下的几位大臣。他们分别是张廷玉、刘统勋以及新晋提拔的礼部侍郎吴世璠。
“朕听闻,最近有些人在议论朝局不稳?”乾隆帝语气平静,却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威严。
张廷玉率先开口:“回禀皇上,臣以为,和珅一案虽已告一段落,但其遗留的问题仍需妥善处理。否则,恐有隐患。”
刘统勋紧接着补充道:“皇上英明。臣建议,应尽快清理和珅旧党,并重新整顿吏治,以肃清朝纲。”
吴世璠则显得格外谨慎,他低声道:“臣愚见,如今正是用人之际。若能选拔贤能之士填补空缺,必能巩固皇权。”
乾隆帝听完三人的话,眼中闪过一抹深意。他知道,这些大臣表面上是在为朝廷着想,实际上却各有算计。尤其是张廷玉与刘统勋之间的默契配合,更让他隐隐感到不安。
“你们说得都有道理。”乾隆帝缓缓说道,“不过,此事关系重大,还需从长计议。退下吧。”
待众人离开后,乾隆帝唤来了李玉:“去传魏贵妃,就说朕今晚设宴,请她务必出席。”
---
#### 宫宴上的交锋
当晚,乾清宫灯火辉煌,丝竹之声不绝于耳。魏璎珞身着华服,在众人的注视下缓缓步入大殿。她一眼便注意到,除了乾隆帝外,张廷玉、刘统勋等人也在座。
“臣妾参见皇上。”魏璎珞盈盈一拜。
乾隆帝笑道:“爱妃不必多礼,快坐下吧。今日特为你设宴,你可要好好陪朕喝几杯。”
魏璎珞莞尔一笑,顺势落座。然而,她很快发现,这场宴会并不简单。张廷玉与刘统勋频频向乾隆帝进言,话题始终围绕着如何加强中央集权展开。
“皇上,和珅案后,地方官员的贪腐问题愈发严重。臣建议,派遣钦差大臣前往各地巡查,以肃清积弊。”张廷玉提议道。
刘统勋附和道:“臣赞同张大人的意见。此外,还应增设监察御史,专门负责监督各级官员的行为。”
魏璎珞敏锐地察觉到,这两人显然是在借题发挥,试图通过改革进一步扩大自己的影响力。而乾隆帝虽然表面不动声色,但眉宇间已透出几分不悦。
“两位爱卿忠心耿耿,朕甚感欣慰。”乾隆帝淡淡一笑,“不过,钦差大臣的人选尚未确定,此事还需慎重考虑。”
张廷玉与刘统勋闻言,交换了一个意味深长的眼神。
---
#### 魏璎珞的反击
宴会结束后,魏璎珞主动留下,与乾隆帝单独交谈。
“皇上,今晚的谈话,您怎么看?”魏璎珞轻声问道。
乾隆帝叹了口气:“张廷玉与刘统勋都是老臣,朕本该信任他们。但他们的提议未免太过激进,若贸然施行,恐会引起更大的动荡。”
魏璎珞点点头:“皇上圣明。其实,他们之所以急于推动改革,无非是想趁机削弱其他派系的力量,从而巩固自身的地位。”
乾隆帝皱眉道:“你的意思是,他们在争权?”
魏璎珞微微一笑:“争权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争权过程中损害国家利益。所以,我们需要一个既能平衡各方势力,又能确保改革顺利推进的办法。”
乾隆帝若有所思地看着她:“那你有什么建议?”
魏璎珞沉吟片刻,缓缓说道:“不妨设立一个临时机构,由皇上亲自领导,统筹所有改革事宜。这样一来,既避免了权力过于集中,又能让皇上牢牢掌控全局。”
乾隆帝眼前一亮:“好主意!就依你所言。”
---
#### 权力的再分配
次日,乾隆帝颁布了一道圣旨,宣布成立“政务革新署”,并亲自担任总督。张廷玉与刘统勋虽然名义上参与其中,但实际上并无实权。而魏璎珞则凭借自己对局势的精准把握,再次赢得了乾隆帝的信任。
“娘娘果然深谋远虑。”傅恒赞叹道,“这一招不仅化解了危机,还让那些野心勃勃的大臣无计可施。”
魏璎珞淡然一笑:“权力之争从未停止,我们只能步步为营。但无论如何,都不能忘记初心——辅佐皇上治理天下,才是我们的职责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