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有着漫长的海岸线,海洋资源丰富,然而林羽察觉到,当下对于海洋的开发利用程度还比较低,多数人仅仅着眼于近海的渔业捕捞,对于海洋深处的资源探索、海上贸易航线的拓展以及海洋相关产业的发展等方面都还处于起步阶段,若能大力推动海洋开发利用,必能为大唐开拓新的发展途径,增添新的经济增长点。
林羽进宫面见李世民,奏道:“陛下,我大唐坐拥广袤海洋,然如今对其开发尚浅,仅近海捕捞稍兴,深海奥秘未探,海上商路待拓,海洋产业寥寥,长此以往,恐错失海洋之利,滞我大唐发展步伐。臣恳请陛下准许臣推动海洋开发利用,使我大唐借海洋之力,再铸辉煌啊。”
李世民听后,深表认同,说道:“林羽,你所言极是,海洋开发利用关乎大唐之长远发展,朕允你着手此事,望你能让大唐在海洋之上大展宏图。”
林羽领命后,先是从海洋探索入手。组织专业的航海队伍,招募经验丰富的水手、领航员以及精通天文地理的学者等,打造坚固且适合远航的船只,配备先进的航海工具,如罗盘、星盘等,开启对海洋深处的探索之旅。他们沿着海岸线不断向外延伸,绘制详细的航海图,标注出暗礁、浅滩、岛屿等海洋地理信息,为后续的海洋活动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在渔业方面,鼓励渔民拓展捕捞范围,从近海向更深的海域进发,同时改进捕捞工具和技术,提高捕捞效率。例如,研制出更大、更坚固且网眼合理的渔网,既能捕获更多的鱼类,又能避免过度捕捞幼鱼,保护海洋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还推广使用新型的捕鱼方法,如利用鱼群习性进行诱捕等,增加渔业的产量与收益。
对于海上贸易航线的拓展,凭借大唐强盛的国力和航海技术基础,积极开辟通往更远国度的新航线。加强与海外国家的联系,与南洋、西洋等地的国家建立贸易往来,将大唐的丝绸、瓷器、茶叶等特色商品远销海外,同时引进海外的奇珍异宝、香料药材等稀缺物资,促进双边的经济繁荣,使大唐的海上贸易规模不断扩大。
在海洋相关产业发展上,推动造船业的蓬勃发展,加大对造船技术的研发投入,提高船只的建造质量和性能,打造出各种类型的船舶,如大型的商船、战船以及用于海洋探索的探险船等;同时,扶持海洋盐业、海洋养殖业等新兴产业,在沿海地带合理规划盐田,利用海水晒盐,增加盐的产量,满足国内的需求并用于出口;鼓励百姓开展贝类、藻类等海洋生物的养殖,形成新的产业模式,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
此外,为了保障海洋开发利用的安全与有序,建立完善的海洋管理制度。设立沿海的海事管理机构,负责对船只的出海登记、航行监管、海上治安维护等工作,规范海上的各类活动;加强对海洋环境的保护,严禁向海洋随意倾倒垃圾、排放污水,防止海洋污染,确保海洋生态的平衡,为海洋开发利用提供良好的环境基础。
然而,在推动海洋开发利用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部分航海人员对远洋航行存在畏惧心理,担心遇到狂风巨浪、未知的危险等,不太愿意参与远航探索;一些渔民习惯了传统的捕捞方式,对新技术、新工具的接受程度低,不愿做出改变;还有些新兴的海洋产业在发展初期面临资金短缺、技术瓶颈等困难,发展较为缓慢。
林羽针对这些情况,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加以应对。对于有畏惧心理的航海人员,通过举办航海经验分享会,邀请曾经成功远航的航海家讲述航海经历、分享应对危险的方法和技巧,同时加强航海安全保障措施,为船只配备更充足的救生设备、储备更多的物资等,消除他们的顾虑,鼓励他们勇敢参与远洋探索。
针对渔民不愿改变的情况,组织渔民进行新技术、新工具的培训演示活动,让他们亲自体验新技术带来的便利和更高的收益,安排已经采用新方法取得良好成效的渔民现身说法,引导他们逐步转变观念,接受并应用新的捕捞方式。
对于海洋产业发展的困难,协调朝廷和地方官府加大对海洋产业的资金投入,设立专项扶持资金,用于解决产业发展中的资金难题;组织专家学者、能工巧匠等对产业面临的技术瓶颈进行攻关,提供技术支持,帮助新兴海洋产业突破困境,逐步走上快速发展的道路。
随着海洋开发利用举措的逐步落实,大唐在海洋领域取得了显着的成就。海洋探索不断深入,渔业产量大幅提升,海上贸易航线四通八达,海洋相关产业蓬勃发展,大唐充分利用海洋资源,开拓出了一片新的发展天地,在世界海洋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