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在蓬勃发展的过程中,林羽察觉到环境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像一些城市周边的河流被污染,山林因过度砍伐变得稀疏,空气也因生活生产排放受到影响,若不加强环境保护,长此以往,不仅会破坏大唐的自然美景,更会危及百姓的生活与健康,影响大唐的可持续发展,所以必须采取有力措施来守护这一方青山绿水。
林羽进宫面见李世民,言辞恳切地进言道:“陛下,如今我大唐昌盛繁荣,然环境之况堪忧,河流污浊,山林凋敝,空气不清,若不加以护持,恐美景不再,民生受困,有碍我大唐长远之计。臣恳请陛下准许臣加强环境保护,使山川常翠,河水长清,还百姓一片洁净天地啊。”
李世民听后,深表认同,说道:“林羽,你所言极是,环境保护关乎国之根基,朕允你着手此事,望你能打造出生态良好的大唐之境。”
林羽领命后,先是从水资源保护入手。对全国的河流、湖泊等水域进行全面排查,标记出那些受到污染的河段和湖区,组织人力物力进行治理。一方面,禁止向水体中随意倾倒垃圾、排放污水,对于违规排放的商户、工坊以及居民等,给予严厉的处罚,从源头遏制污染源;另一方面,开展河道清淤工作,定期清理河底的淤泥杂物,增加水体的自净能力,同时,在河流两岸种植树木花草,形成绿色植被缓冲带,既能稳固河岸,防止水土流失,又能通过植物的吸收净化作用,进一步改善水质。
在山林资源保护方面,严格控制山林的砍伐,制定合理的采伐计划,限定每年的采伐量,只允许在指定的区域、按照规定的数量砍伐树木,对域违规滥伐者,依法严惩;同时,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活动,鼓励百姓在荒山、荒地以及自家房前屋后种树,朝廷给予一定的树苗补贴,提高百姓植树的积极性,并且组织壮人对新植树苗进行养护管理,确保树苗的成活率,逐步增加山林的植被覆盖面积,让山林重新变得郁郁葱葱。
对于空气的保护,规范生活生产中的各类排放行为。在城市中,要求居民尽量使用清洁能源,如推广用木炭代替柴薪进行取暖做饭等,减少烟雾的排放;对手工业作坊等生产场所,督促其改进生产工艺,安装简易的烟尘过滤装置,降低烟尘等污染物的排放;此外,在城市和乡村的周边,合理规划建设绿化隔离带,利用植物吸附灰尘、净化空气,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为了提高民众的环保意识,开展大规模的宣传教育活动。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张贴环保宣传标语、图画,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以及日常生活中的环保行为规范,像节约用水、爱护花草树木、减少使用一次性物品等;在官学、私学中开设环境保护课程,从小培养学生的环保观念,让他们成为环保理念的传播者和践行者;利用说书、唱戏等民间艺术形式,将环保故事融入其中,让百姓在娱乐的同时受到环保思想的熏陶。
此外,建立严格的环境监管机制,设立专门的环境保护机构,负责对全国的环境状况进行日常巡查、监督检查,对于破坏环境的行为及时发现并处理;同时,鼓励百姓积极参与监督,设立举报奖励制度,对于提供有效环境问题线索的百姓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形成全社会共同保护环境的良好氛围。
然而,在加强环境保护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部分百姓环保意识淡薄,为了图方便仍继续向河流倾倒垃圾、随意砍伐树木等破坏环境的行为;一些商户和工坊为了节省成本,不愿安装烟尘过滤装置,对改进生产工艺也持消极态度;还有些地方由于缺乏专业的环保人才,在环境监测、治理等方面工作开展不够专业,效果不佳。
林羽针对这些情况,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加以应对。对于百姓环保意识淡薄的问题,组织环保志愿者深入到社区、乡村,开展面对面的宣传劝导活动,向他们反复强调破坏环境的危害以及保护环境的好处,同时通过展示因环境破坏导致的恶劣后果案例,让他们切实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引导他们自觉遵守环保规定,养成环保的好习惯。
针对商户和工坊不愿配合的情况,出台相关政策,对积极安装烟尘过滤装置、改进生产工艺的给予一定的赋税减免、经营许可优先办理等优惠,减轻他们的成本压力,同时加强监管,对于拒不配合的,责令停产整顿,直至达到环保要求为止。
对于缺乏专业环保人才的问题,朝廷选派专业的环保人才到各地进行指导帮扶,定期举办环保技术培训班,邀请专家为基层的工作人员授课,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确保环境保护工作能够科学、规范地开展。
随着环境保护举措的逐步落实,大唐的环境状况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河流逐渐清澈,山林越发繁茂,空气也变得清新宜人,百姓们生活在这青山绿水的美好环境中,身心愉悦,整个大唐呈现出一片生态和谐、繁荣昌盛的景象,为大唐的可持续发展筑牢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