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虽整体繁荣昌盛,但乡村地区在文化建设方面相对薄弱,亟待加强。在乡村,传统的民俗文化传承面临困境,许多古老的民间技艺、民俗活动因缺乏传承人和年轻人的参与,逐渐走向衰落,像一些独具特色的手工刺绣、木雕工艺,知晓的人越来越少,传统的节日庆典、庙会活动也变得越来越冷清,失去了往日的热闹氛围;乡村的文化设施极为匮乏,仅有寥寥几处简陋的村塾可供村民读书识字,却没有像样的文化活动室、戏台等场所供村民开展文化娱乐活动,村民们在农闲时节缺乏丰富多样的精神文化生活;同时,乡村缺乏系统的文化教育,村民的文化素养普遍较低,对于新思想、新技术的接受能力较弱,不利于乡村的长远发展,若能大力加强乡村文化建设,保护传承民俗文化,完善文化设施,提升村民文化素养,必能凝聚乡村民心,让乡村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促进城乡文化均衡发展。
林羽进宫面见李世民,奏道:“陛下,如今我大唐虽昌盛繁荣,然乡村文化建设堪忧,民俗衰,设施缺,素养低,长此以往,恐民心难聚,有碍大唐之乡村振兴。臣恳请陛下准许臣加强乡村文化建设,使乡村文兴,民心凝,尽显我大唐之重农崇文智慧啊。”
李世民听后,深表认同,说道:“林羽,你所言极是,乡村文化建设关乎国之乡村振兴,朕允你着手此事,望你能打造出繁荣兴旺的乡村文化建设新局面。”
林羽领命后,先是从保护传承民俗文化入手。组织民俗专家、民间艺人等对乡村的民俗文化进行全面普查与记录,深入挖掘那些濒临失传的民间技艺、民俗活动等,详细了解其历史渊源、制作工艺、表演形式等内容,将其整理成册,形成系统的民俗文化资料;同时,鼓励民间艺人收徒授业,对于积极传承民俗文化的艺人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和荣誉称号,激发他们的传承热情,通过言传身教,让更多的年轻人掌握民间技艺,参与民俗活动;此外,在乡村定期举办民俗文化节、传统技艺大赛等活动,展示民俗文化的魅力,吸引村民和游客的关注,提高民俗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让民俗文化在乡村重焕生机。
在完善乡村文化设施方面,加大对乡村文化设施建设的投入。依据乡村的人口分布、地理环境等情况,合理规划建设文化活动室、戏台、图书馆等文化场所。文化活动室里配备棋牌、乐器等娱乐设施,供村民们休闲娱乐、开展文化交流活动;戏台定期邀请戏班子来演出,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图书馆则收藏各类书籍,涵盖农业技术、文学艺术、历史地理等多个领域,方便村民借阅学习,提升知识水平;同时,加强对这些文化设施的管理与维护,安排专人负责,定期进行检查和修缮,确保设施能够长期正常使用,为村民提供良好的文化活动环境。
对于提升村民文化素养,开展多样化的文化教育活动。在乡村的官学、私学中加强文化课程的设置,除了传统的识字、算术等基础课程外,增加诗词、书法、绘画等文化艺术课程,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修养;针对成年村民,组织开展文化夜校、知识讲座等活动,邀请学者、专家来讲授农业技术、卫生健康、法律法规等方面的知识,拓宽村民的知识面,提高他们对新思想、新技术的接受能力;此外,鼓励村民自发成立读书小组、文化兴趣社团等,通过自主学习、相互交流,营造浓厚的乡村文化氛围,提升村民的整体文化素养。
此外,为了提高村民对乡村文化建设的认知度和参与度,开展大规模的宣传教育活动。在乡村的主要道路、集市等地张贴乡村文化建设宣传标语、图画,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乡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具体举措以及村民可以参与的方式等内容,让村民了解乡村文化建设与自己生活的紧密联系;在乡村的官学、私学中开设乡村文化建设课程,从小培养学生的乡村文化建设观念,让他们成为乡村文化建设理念的传播者和践行者;利用说书、唱戏等民间艺术形式,将乡村文化建设故事融入其中,让村民在娱乐的同时受到乡村文化建设思想的熏陶。
然而,在加强乡村文化建设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部分村民对民俗文化传承不够重视,认为传统技艺、民俗活动不能带来实际的经济收益,更愿意把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农业生产中,对参与民俗文化活动积极性不高;一些乡村由于资金有限,难以承担文化设施建设、文化教育活动开展以及宣传教育等所需的费用,导致乡村文化建设进展缓慢;还有些乡村缺乏文化建设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村民们虽然有参与文化活动的意愿,但不知道该如何开展,缺乏有效的组织协调,影响了乡村文化建设的推进。
林羽针对这些情况,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加以应对。对于村民不重视民俗文化传承问题,加强宣传引导与效益分析。组织工作人员深入到村民当中,通过举办座谈会、上门走访等方式,向村民详细讲解民俗文化传承的重要性,不仅可以保留乡村的文化根脉,还能通过发展民俗文化产业,如将民间技艺产品推向市场、打造民俗文化旅游等方式,带来经济收益,改变村民的观念,引导他们积极参与民俗文化传承活动。
针对资金难题,协调朝廷和地方官府加大对乡村文化建设的资金投入,设立专项基金,对经济困难地区进行重点扶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通过吸引慈善组织捐赠、发动富绅资助等方式,筹集资金用于文化设施建设、文化教育活动开展以及宣传教育等工作;还可以探索与其他地区开展合作共建的模式,共享资源、分担成本,推动乡村文化建设顺利进行。
对于缺乏组织者和引导者问题,加强人才培养与选拔。在乡村选拔有文化热情、组织能力的村民,进行系统的文化建设培训,传授活动组织、文化推广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使其能够担当起乡村文化建设的组织者角色;同时,从城市或其他文化建设成效显着的乡村选派文化志愿者、文化辅导员等,到缺乏组织者的乡村进行帮扶指导,协助村民开展文化活动,提高乡村文化建设的组织协调能力,推动乡村文化建设有序进行。
随着乡村文化建设举措的逐步落实,大唐的乡村文化建设取得了显着成效。民俗文化得到了有效的保护与传承,传统技艺在年轻人中得以延续,民俗活动再次热闹起来,乡村的文化设施日益完善,村民们有了丰富多样的文化娱乐场所,文化素养也不断提升,对新思想、新技术的接受能力更强,乡村的民心更加凝聚,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城乡文化均衡发展得到了有力促进,大唐继续在繁荣昌盛的道路上稳步前行,尽显乡村文化建设凝聚民心、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