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冬,寒风凛冽,村里的学堂也彻底建好,杜斯年和村长为报名读书的孩子登记名册后正式开始授课。
学堂之内,每人桌上都无纸笔,只有一块沙盘放在面前。
这是杜斯年和村长提出的,这年头纸笔金贵,农户人家一年到头挣几个银子不容易,初学时先用沙盘练习,等到手熟后再使用纸笔,可以省下不少银子。
少花银子又不影响村里孩子读书,村长自然非常同意,还主动将准备沙盘的事揽到身上,还替杜斯年宣传一番美名。
杜斯年第一天讲课,课堂外围了不少人,都自觉不发出声音,生怕扰了屋内的学习氛围。
杜斯年知道村民只有亲自看一眼之后才会放心,所以并未多加阻拦,自顾自讲着自己的课。
他选了《三字经》作为学生们的启蒙书,朗朗上口,通俗易懂,更便于学生学理认字。
学堂内杜斯年一字一句念着,他的声线清润,说话间不急不缓,带着学生们慢慢朗读。
“人之初”
“人之初——”
“性本善”
“性本善——”
阵阵童声传出门外,一字一句念到门外村民心上,他们基本都没识过字,现在把孩子送到这里大多没做家里出个才子的梦。
只是想让自己的孩子不和自己一般大字不识,一生只能苦力也挣不了多少银子,读书识字也可到县城里找些活干,多条出路。
看啊,如今他们的孩子正在学堂里读书呢!
父母爱其子,在他们能看到的世界里给了自家孩子最好的,哪怕平日更加节省,劳作更多。
这是他们能想到的对其子最好的方式了,他们没有的,现今尽力让稚儿拥有。
学堂屋子盖的很大,但仍是坐满了,因为杜斯年收的束修少,其他支出也相较而言少得多,不少村民也舍得狠狠心将孩子送来识几个字。
杜斯年做的一切村民们都看在眼里,心里愈加尊重他,甚至之前有对程南有看法的也会顾虑杜斯年对其客客气气。
现在杜家村有一个敢说杜斯年或是程南一句不是的,绝对会受周围人白眼。
当然,等到杜斯年考中举人和程南带着程父搬离杜家村,将名下所有地产都交到村里每年收益用作补贴学堂时,杜家村村民无一不对其称赞不已。
以至于杜斯年做官后,有政敌愈到杜家村打听看看杜斯年是否曾有劣迹的时候,除了众人对杜斯年的赞颂,什么也没打听到。
此时程南也在窗外看,他从来没有见过学堂,更没见过夫子授课,于是今日杜斯年走后不久,他也来了学堂。
本只想偷偷看几眼就回去,没想到一到学堂举目四周全是人群,他有些打怵想回去,却被几个年轻哥儿热情招呼,将他带到了前面。
到了前排的位置自觉不再说话,怕打扰了屋内读书,周围人原还有点不满几人把一个后来的哥儿拥了进来,一看是杜斯年的夫郎,瞬时舒展了紧皱的眉头,还对哥儿亲切的笑起来。
程南回以笑意,也向其他人一样从敞开的窗户向里看去。
台前的夫子芝兰玉树,手里拢着书卷,暖黄的阳光透过窗户撒在他的身上,像是被加了一层柔和的滤镜,身上似有金光。
他就站在那里,眼底是温和之色,言语间,黑睫颤动,明明只着一身靛青书生布衣,时下却莫名有矜贵跌丽之色,细看又觉公子凛然。
程南看得愣了神,蓦然和屋内之人视线相对,他怔住一瞬,反应过来投之以一笑,杜斯年看到他眼眉弯起,继续念着手中书卷。
…………………
冬寒降临,今年冬天的雪下得格外多,虽然寒冷,但农户人家都很开心,因着如今雪厚,春来土地肥,庄稼长得好。
杜斯年已然在学堂教了两个月的书了,期间村长的儿子杜玉丰也来授过几次课。
杜玉丰准备参加明年二月的童生试,近来向杜斯年请教了不少问题,对杜斯年也越来越敬佩。
平时无论他提出什么样的问题,杜斯年总是能给他以很好的解答,他时常感慨杜斯年学识功底深厚,明明是差不多的年纪,对方却在读书上有如此深的见解。
现在临近新年,杜玉丰提前备了厚礼拜访杜斯年,这些日子对方对自己倾囊相授,说是恩师也不为过。
故而他一早就嘱咐了母亲今年不必为他添置新衣,换成些好礼即可。
不过……,他踏在雪地上,冷风吹过也不觉得冻人,他的身上还是穿上了厚实的新衣。
杜玉丰心中叹了口气,明年二月誓要考取功名争一口气,不让母亲伤心。
天地间一片白,杜斯年家也不例外,杜玉丰拍了拍杜斯年家门上的门环,提高音量喊道,
“杜秀才!杜玉丰来拜访!”
说罢又拍了两下门环,刚拍完大门就被打开,抬眸间就见高大的哥儿站在自己面前,他即刻扬起笑脸对面前人道,
“嫂夫郎,玉丰提前给你和斯年哥拜年了。”
程南听他说完,露齿笑起来,嘴角荡起一个弯弯的弧度,
“你快进来,客套这些做什么。”
“你来的真巧,刚刚夫君还跟我讲你明年要参加童生试。”
他看到杜玉丰左右手提的大包小包,皱眉惋惜道,
“怎么买了这么多东西,这银子留下来买些好纸笔来年用也好啊。”
程南将唇抿起,对着杜玉丰道,
“一会这些东西你还都拿回去,以后可不许买这些了,你读书要花不少银子,平日里这种能省则省,知道了吗。”
杜玉丰听着程南的话心中感动,这段时间他和杜秀才来往甚多,一来二去和程南也熟了起来。
他第一次见这位嫂夫郎时冷着脸,他还以为对方不喜欢自己叨扰杜秀才,还想着自己要不就自己在家多琢磨好了。
谁知后来相处多了才知道,那第一次见面哪有什么冷脸,不过是程南紧张的不知所措,本就生了一张生人勿近的面庞,那时又面无表情,给人造成冷硬的假象罢了。
后来次次他来找杜秀才请教问题,他的这位嫂夫郎都给他们添茶倒水,还常留他一起用饭。
他内心已经将二人看做师父师母看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