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色已经变得漆黑。
警车上的沈庭,面色在灯光的映照下,阴晴不定。
前面开车的熊贝贝,以及沈庭身旁的许心一见状,都有些惊讶。
因为他们很少看到,沈庭露出这样的神情。
“沈庭,怎么了?”
“案件遇到了瓶颈?”
“算是吧!”
沈庭给了个模棱两可的回答。
倒不是案件本身的难度,难倒了他。
而是他查看技巧栏里的“指纹分析”发现,系统提供的技巧,竟然也无法鉴定炸弹碎片上残留的指纹。
要知道,之前不管是血泊里的微量物证,还是轿车里的腐败孢粉等等。
这些普通技术人员无法鉴定的物质,系统提供的技巧,都能轻松完成鉴定。
但这次的指纹,却不一样。
残留指纹的炸弹碎片,是好几块黑色塑料拼凑出来的。
在爆炸产生的高温条件下,指纹里的油脂、盐分等残留物会渗入材料微孔,并与塑料表面发生化学反应,形成既有物理凹陷又有化学残留的复合型印痕。
专业上,称为3d印痕。
提取指纹时,常用的粉末和化学法,很难提取这种指纹,需使用微可显等物理提取技术才能成功。
这一步,“指纹分析”里有相应的技巧,现实中的指纹专家也能完成鉴定。
问题是!
提取出的指纹,是严重变形的。
要对提取的指纹进行鉴定、匹配,就需要先对其进行修复。
而修复的难点,又有两个——
一、承载指纹的塑料本身就是破碎的。
指纹的所有组成部分本身就没找全,需对破碎、残缺的指纹进行拼凑。
二、承载指纹的塑料在高温中熔化、变形。
上面的指纹形态,也随之严重扭曲。
无法从中提取足够的特征点,进行匹配。
与此同时,这种扭曲也加剧了拼凑的难度。
“能从破碎塑料上找到那指纹,觅云区的痕检已经很了不得了。
还能用微可显将指纹完整提取下来,一般的痕迹鉴定师,恐怕都做不到。
但要对提取的指纹进行拼凑、复原,难度就太高了。”
系统提供的技巧,能拼凑破碎材质上的微变形指纹。
也能复原高温变形塑料上,扭曲严重的完整指纹。
但二者叠加,既不完整,又扭曲变形严重,buff叠满,要复原就是天方夜谭了。
“不过,倒也不像专家说的,完全不可复原成功。”
在系统提供的指纹分析里,这种既破碎又残缺、还扭曲的指纹,也有机会通过对比多枚样本,完成还原。
“可现在,指纹只有一个,没有其它进行比对的指纹。”
沈庭皱眉。
现在基本确定,凶手和徐团结认识,并且和他的关系,表面看起来很可能不错。
就差一项更显着的凶手特征,帮助最终锁定对方身份!
指纹自然就是这样的特征。
只可惜,指纹鉴定,困难重重。
“指纹的话,先放一边。”
沈庭在脑海里,总结钱多多提供的一系列调查结果。
和之前群成员的讨论一样,这案子确实乱——
不但是案情乱,调查方向和结果也非常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