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
卯时,开始生火造饭,大军用过早饭,全军列阵,完善军备。
辰时,朱雄英率领大军距离脱脱不花部落一里处,前方部落开始传出呐喊声,看来也先动手了。
朱雄英大喝一声,“进攻!”
发完号令,还不忘给大军加buff!
背嵬军和北府军犹如一支利箭,慢慢开始扩散,早有准备的瓦剌部,派出一支万人大军前来迎敌。
有准备的神机营,一轮就将这支大军打得败退,背嵬军和北府军没有选择利箭,手持兵器一波冲击,直接将人清了九成。
后续的瓦剌骑兵见势不妙,连忙跑回部落,可这三支大军不打算放过他们,直接追到对方营帐。
神机营将提前准备好的火药,纷纷投放到对方骑兵密集处。
火药里面的铁珠、石子向四周飞去,原本因为溃败而慌乱的瓦剌部族,开始出现踩踏,马惊慌失措,开始四处乱窜。
背嵬军和北府兵开始四处收割,瓦剌骑兵偶有反抗的,就会被神机营盯上,一时间瓦剌骑兵成片一样倒下。
瓦剌骑兵开始后撤,溃败在即,朱雄英见状,看向一旁的李黎、高顺,“该你们上了,从侧翼进攻,对方已是败军,注意临死反扑。”
李黎、高顺拱手,“遵命,将军!”说完率领麾下娘子军、陷阵营从侧翼进攻。
对于对方能这么快溃败,丝毫不感觉意外,对方加一起只有三十万精锐,他们这边,却有三十多万。
他们共兵分四路,一路也先,一路阿喇知院,一路木华黎。
瓦剌骑兵的最大优势是速度,来去如风,可现在被人堵在部落里打,根本发挥不出自身优点,还要顾及自己部落,畏首畏尾!
一个时辰后!
也先派人传信,鸣金收兵!
朱雄英暗自思索,这次给脱脱不花的打击很大,想来他会“懂事”的将百姓送回来,声音夹杂文气,传遍四方,“收兵!”
开始打扫战场,攻下来大片脱脱不花领地,大军收拢,直接据为己有!
……
两个时辰后!
脱脱不花大帐!
几人面色沉重,脸上脏兮兮的,看起来很狼狈,其中还有一个缠上了布条,显然受伤不轻。
手下开始向几位首领,讲述今日战损,“大汗,对阵也先,我们损失两万多,对方也差不多。”
“对阵阿喇知院部,我们损失不到两万,还有一个新部落,居然让我们损失三万人,对方只有两万人,英勇善战,干净利落,装备精良,有点像我们传说中的那支队伍。”
脱脱不花和兀良哈首领对视一眼,疑惑的看向手下,“传说中的队伍?”
手下凝重的点点头,“就是成吉思汗组建的那支,纵横天下的蒙古铁骑!”
(手下称呼成吉思汗是没有问题的,通常部落称呼自己领导者为汗,成吉思汗的意思,可以理解为强盛伟大的君主,或者拥有四海的强大者!也有天赐大汗的意思,所以,没有不敬的意思!)
手下接着说:“万幸的是,这支队伍只有两万人。”
这话里的意思很明显,两万人的战斗力,跟也先十五万战斗力一样,要是人多的话,那就不用打了。
可实际上是不一样的,防范也先的大军,在十万左右,双方的战斗都是点到为止,没有拼命,抵御新部落的只有三万人。
脱脱不花虽然对于伤亡太大有些意外,不过,战争就是如此,目前损失虽然较大,还属于可控范围,对面迟迟占不到便宜,慢慢就会撤去。
手下看着另一条线的战损,脸色难看至极,张了张嘴,却什么都没说出来。
他的异样,引的在场众人的注意,脱脱不花严厉斥责了一句,“犹犹豫豫的干什么吗?身为我大元的勇士,有什么不能说的?”
听到大汗的训斥,也不再犹豫,“大汗,对战大庆英国公,我们只逃回来三万多人。”
此言一出,瞬间鸦雀无声,他们同样兵分四路,防守也先,安排十万精锐,对于木华黎这个新部落,派遣三万人马,全军覆没。
针对阿喇知院部,安排七万精锐来抵御,他们对于大庆这支大军,已经很慎重了,清楚对方战力惊人,安排十万人防守!
这个结果让他们很难接受,从战略意义上来讲,他们损失过重,会在接下来的时间,渐渐的失去抵抗能力。
今日一天就损失十三万人,这后面的仗根本没法打,要是守城战还能挣扎一下,可惜这是部落之间的战争。
哪怕再笨的人都知道,剩余人数虽然不少,即便明日守住了,后日呢?
大帐内,所有人的目光,看向坐在上首处的脱脱不花,他们都在等他做决定,气氛压抑。
脱脱不花脸色变化,如果安排明日作战的话,针对木华黎的新部落,在派遣四万人就没意义了,最少也需要五万,并且只是防守!
剩余的十二万人,难道全用来防守大庆英国公吗?先不说能不能守住,也先和阿喇知院部难道不需要派人吗?
若是将这十二万人分兵三路,这十二万都不会坚持一个时辰,就会全军覆没,脱脱不花顿时急火攻心,差点晕倒。
兀良哈首领见状,赶紧一把接住脱脱不花,大喊一声,“快来人!”
脱脱不花反手抓向兀良哈首领的胳膊,连忙说道:“我没事,不用喊人!”
众人见状,确认脱脱不花真的没事,也不再坚持。
当务之急,需要想出解决办法,众人不由的想起昨日那封信,犹豫了一下,“大汗,昨日的那封信?”之后的话并没有往下说!
所有人都知道他想表达什么,脱脱不花此时也反应过来了。
思绪开始取舍,不如就将汉民还给大庆英国公,让他退出这场战争。
脱脱不花目光投向众人,“昨日的信,大家都清楚,不如就将汉民还给他们,解决当前大敌,诸位以为如何?”
众人沉思了一会儿,低声说道:“我等同意了!”
朱雄英的信写的已经很清楚了,若是等他亲自来迎接,那将不封刀,部落不问老幼,皆斩!
这在喜欢屠城的蒙古,都是相当炸裂的存在,以草原上的规矩,低于车轮的不杀,朱雄英则一点忌讳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