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跟上一次一样,赢樛此刻满心想着,在新的战报送到咸阳之前,一定要再打一场漂亮的翻身仗 。
听到赢樛在重伤之下,仍能爆发出这般坚定的复仇呐喊,黄杉和郑阳对视一眼,眼神中流露出敬佩与坚毅。
“好,将军您只管安心休养,兄弟们都眼巴巴地盼着您带领我们杀回洛邑,为死去的兄弟们报仇雪恨!”
……
时光悄然流转,数日之后,洛邑城迎来了三位贵客。
姬卓身着素服,神色庄重地在先王灵前接待了他们,三人依礼为先王吊唁,神情肃穆,举止间尽显对先王的敬重。
一番繁文缛节过后,姬卓在灵堂旁的侧殿接见了这三位贵客。姬禀和姬仓佑侍立一旁,神色恭敬。
“卓王子,秦军残暴如虎狼,六国皆深受其害,苦不堪言。此次,卓王子竟以兵力悬殊的西周军,两次大败虎狼之秦,实乃壮举,我等钦佩至极!”
宾主刚一落座,素有贤名的信陵君魏无忌率先开口,言辞间满是真诚的赞叹。
姬卓微微颔首,神色谦逊,不卑不亢地回应道:“当今之世,大周虽势微,但我周室乃人王正统,身负一族气运。
秦人妄图逆天而行,自不量力,实乃自取灭亡。” 他一边说着,一边巧妙地借助周室正统的身份和些许神秘色彩,应对着众人的夸赞,言语间既有底气,又不失分寸。
武襄君乐乘站起身来,恭恭敬敬地行了一个揖礼,态度诚恳地问道:“卓王子,先天子刚刚驾崩,不知大周将由何人继承大统?”
年迈的姬禀赶忙上前一步,有条不紊地回答道:“我周室诸公经过深思熟虑,共同推举卓王子继承天子之位。只是卓王子心怀大志,称要等击败秦军,取回西公战败献土的国书后,才会举行即位大典。”
韩国老将靳黈闻言,不住地点头,感慨道:“卓王子果真是有志气!两次以少胜多,打得秦军丢盔弃甲。
我曾向韩王建议,趁此良机出兵夺回负黍和阳城,怎奈韩国朝堂畏惧秦军虎威,数次商议都未能做出决断。哎,倘若我王能有卓王子这般胆识与气魄,秦人又岂敢如此嚣张跋扈!”
老将军说着,不禁气愤地叹息,脸上满是遗憾之色。
姬卓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淡淡的微笑,说道:“本王子见韩国起初对此毫无动静,故而特意派出信使,将秦军第一次战败以及准备第二次进军洛邑的军情,告知了冯翊将军,本意是想让韩军趁机偷袭秦军后方。哎,未曾想,竟是韩国朝堂怯战,不敢出兵。”
“哼!” 魏无忌听到这话,不禁冷哼一声,连声说道:“此前,靳老将军在韩国朝堂第一次提议出兵时,我就暗自纳闷,韩国为何不趁机夺回失地。
原来竟是惧怕秦国!倘若韩国有心抗秦,却因兵力不足而有所顾虑,大可以参与合纵联盟啊!”
靳黈听了这话,羞愧地低下头,连忙摆手道:“信陵君莫要再取笑韩国了。我王其实还是想夺回失地的,只是那丞相张平,整日在我王面前夸大秦国的强大,百般吓唬我王,致使我王犹豫不决。”
乐乘身为兵家,对这些朝堂纷争之事向来兴趣缺缺。他再次拱手揖礼,直奔主题:“卓王子,今日我等皆是手握重兵的将军,我内心十分好奇,卓王子师从何人?”
在古代,兵家学问传承有序,必有师承,因为这门学问博大精深,绝无自学成才之理。多数兵家子弟是家传兵法,而少数名震一时的名将,则是师从名家。
姬卓心中暗自思忖,一时不知该如何作答。总不能实话实说,自己读过中国历史上八千多部兵法,且对其中至少排名前三十的兵法了如指掌吧?在那个时代,一个人能熟读自家兵法,再涉猎别家兵法,已然是凤毛麟角般的存在。
突然,他灵机一动,计上心来,寻得一个绝佳的 “背锅侠”:“本王子曾游历四方,有幸遇到鬼谷子恩师,承蒙恩师厚爱,得授真传,还获赠《孙子兵法》。”
此言一出,在场众人,除了邹妁依旧面无表情,警惕地注视着所有人之外,其余人皆露出惊讶之色。
乐乘脱口而出:“鬼谷子!”
魏无忌也不禁惊叹:“孙子兵法!”
靳黈却面露疑惑,提出自己的疑问:“呵呵,若卓王子所言属实,那鬼谷子岂不是已经活了两百五十多岁了?!”
姬禀和姬仓佑满脸震惊,一时语塞,不知该如何回应。
只见姬卓神色自若,微微一笑,缓缓说道:“非但家师是鬼谷子,本王子亦是鬼谷子!”
这话一出,众人更是一头雾水,摸不着头脑。
乐乘却若有所思,轻声问道:“早年曾听闻,鬼谷子并非单指一人,而是一个代代相传的称号,恰似墨家矩子,一脉相承。
我也只是略有耳闻,从未遇见过鬼谷门人,无法求证。卓王子此言,莫非正是此意?”
姬卓微笑着点头:“然也!然也!武襄君不愧是名将乐毅将军的子侄,家传兵法底蕴深厚,见识不凡。”
此话一出,众人心中的谜团终于解开,可随之而来的,却是更大的震惊。
他们都曾听闻鬼谷子门人的传奇故事,如孙膑和庞涓、苏秦和张仪,这些人皆是离世不久、声名赫赫的人物。
然而,鬼谷子本人的事迹却神秘莫测,鲜为人知。今日,从姬卓口中听闻这一秘密,众人不禁惊愕万分。
年轻的鬼谷先生出世,这天下局势,恐怕又将掀起一番惊涛骇浪!
靳黈满怀好奇,追问道:“《孙子兵法》早已名闻天下,然而,此等兵法向来都掌握在诸侯大族手中。
吴国当年被越国所灭,越国又被楚国所灭,此后,这部兵法便失传绝迹。直到一百多年后,由当时的鬼谷先生亲传给孙武的曾孙孙膑,才得以重见天日,再次名扬天下。”
“哈哈哈哈!” 姬卓爽朗地大笑起来,称赞道:“靳老将军对《孙子兵法》如此推崇,也不枉孙武子一生呕心沥血,着下这传世奇书。”
魏无忌此时却陷入了沉思,喃喃自语道:“八百破三万,未损失一兵一卒,而秦军折损过半!
邙山一战,两千骑兵全歼四千秦军,如今更是用一千都不到的骑兵,就押着全副武装的秦军,让他们自己把自己关进战俘营!
如此辉煌战绩,恐怕也只有孙武子在世,或者鬼谷子亲临,方能做到啊!”
说着说着,魏无忌越来越激动,声音也越来越高,从起初的喃喃自语,逐渐变成了激动的惊呼。
他这一番感慨,瞬间点燃了现场的气氛,让两位将军也都深受感染。
乐乘拱手说道:“实不相瞒,我与信陵君此番前来,除了为先王吊唁,自然是想与卓王子商讨如何共同抗秦的大事。如今得知卓王子便是当今的鬼谷子,看来这秦军又要有苦头吃了!”
姬卓谦逊地拱手揖礼,说道:“孙子曰:‘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任何兵法,皆秉持这一原则。
秦军两番战败,究其根源,主要还是轻敌所致。他们对所面临的对手一无所知。如今秦军连遭两次失败,必然会更加警惕。倘若秦军将领足够谨慎,谋略上虽未必能取胜,却完全可以做到不败。
若战事拖入持久战,唯有国力强盛者方能胜出。就如同长平之战,并非赵军败于秦军的战术,而是赵国国力远不及秦国。”
此话提及四年前刚刚结束的长平之战,乐乘不禁感慨万千:“卓王子所言极是。倘若彼时诸侯能早日向赵国提供粮草支持,赵王也不会强令赵括出击。那四十万赵军,也就不会……”
姬卓见状,趁机拱手揖礼,神色诚恳地说道:“我料想秦军必定还会再来进犯。战场上,我军虽兵力薄弱,但秦军也难以占到便宜。
只是秦国以大欺小,不断增兵施压,届时,我西周总人口不过三万,又如何能与之抗衡?既然各位为了合纵抗秦而来,本王子有个不情之请,还望各位能够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