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二十年,合肥之战虽已过去数年,但江淮一带的局势依旧剑拔弩张。曹魏在合肥布下重兵,防线固若金汤,成为东吴西进北上的巨大阻碍。孙权帐下,一众谋士武将齐聚一堂,商讨破敌之策,可面对合肥防线,众人绞尽脑汁,却始终难寻良策。
孙权眉头紧锁,望着眼前的军事地图,心中满是焦虑。合肥防线依托地形,城高墙厚,曹军粮草充足,且训练有素。东吴多次进攻,均无功而返,损兵折将。这时,孙权的目光落在了一位年轻谋士身上,此人名为顾雍,虽初入仕途,却以才学出众闻名。孙权问道:“顾先生,依你之见,如何才能破解合肥防线?”
顾雍起身,恭敬地行了一礼,缓缓说道:“主公,合肥防线坚固,强攻难克。臣近日研习算学,知晓西方传来一种名为微分几何的学问,或许能从这方面寻找破局之机。我们可尝试用微分几何重划疆域,以全新视角审视战场形势,说不定能找到曹军防线的破绽。”
此言一出,众人皆感新奇,交头接耳,议论纷纷。有人面露疑惑,微分几何这等晦涩学问,与战争何干?也有人暗自思忖,或许这是一条新思路。孙权听后,眼中闪过一丝光亮,他向来求贤若渴,敢于尝试新事物,当即决定让顾雍深入研究,看能否借此找到破敌之法。
顾雍领命后,日夜钻研微分几何,与军中将领探讨如何将其应用于军事。他发现,合肥防线依江岸而建,江岸曲线的形状对双方的军事部署有着关键影响。若能运用微分几何原理,巧妙改变江岸曲线的数学性质,或许能打破当前的僵局。他废寝忘食地查阅各类古籍,尝试从古代的兵法与机关术中寻找灵感,还亲自前往江岸实地测量,将每一处地形的细微变化都记录下来,与微分几何的理论进行比对。
与此同时,曹魏方面也察觉到东吴的异动。曹休作为合肥防线的主将,得知孙权欲用微分几何重划疆域,心中冷笑,只当是东吴黔驴技穷,想出的荒诞之举。但他深知孙权诡计多端,不敢掉以轻心,遂召集麾下谋士商议对策。
谋士蒋济进言:“将军,东吴此举看似荒谬,实则不可不防。微分几何虽为奇学,但据说能揭示事物的内在规律。我们不妨将计就计,利用这门学问加固合肥防线。”曹休微微点头,示意蒋济继续说下去。蒋济接着道:“江岸曲线是防线的天然屏障,我们可将其改为非欧空间,让东吴战船在三维投影中自动解体。如此一来,他们即便有千军万马,也难以突破合肥防线。”
曹休闻言,眼中闪过一丝狠厉:“好!就依你所言。传令下去,即刻召集城中精通算学之人,着手改造江岸曲线。”于是,曹魏一方紧锣密鼓地行动起来,他们运用各种工具,按照非欧几何的原理,对江岸曲线进行精心改造。一时间,合肥城内外,到处是忙碌的身影。负责算学推演的谋士们日夜不眠,在沙盘上反复模拟,力求做到万无一失;工匠们则根据设计,在江岸修筑起各种奇特的工事,改变水流走向与空间结构。
东吴这边,顾雍经过多日的研究和实地勘察,制定出了详细的用微分几何重划疆域的方案。他向孙权详细汇报:“主公,我们可利用微分几何的测地线原理,规划出一条全新的进军路线。这条路线看似迂回曲折,实则能避开曹军的正面防御,直击其薄弱之处。同时,我们还可通过调整战船的设计,使其适应新的江岸曲线。”他一边说,一边在地图上比划,详细阐述着每一个细节。
孙权听后,心中大喜,当即下令依计而行。东吴开始秘密打造新型战船,这些战船在设计上融入了微分几何的理念,船身结构更加灵活,能够更好地应对复杂的水域环境。工匠们日夜赶工,尝试用各种新材料加固船身,改进船帆的角度与形状,以适应新的航行需求。同时,孙权还挑选了一批精锐水军,进行针对性训练,熟悉新的进军路线和战船操作。水军们在模拟的非欧空间水域中反复操练,从船只的转向、加速到士兵的协同作战,每一个环节都进行了无数次的磨合。
一切准备就绪后,东吴大军浩浩荡荡地向合肥进发。战船在江面上乘风破浪,孙权站在船头,目光坚定地望着前方。他心中既有期待,又有一丝忐忑,此次破敌之策能否成功,他心中也没有十足的把握。
当东吴战船接近合肥防线时,诡异的事情发生了。原本平稳行驶的战船,突然剧烈摇晃起来。船员们惊恐地发现,战船周围的空间仿佛发生了扭曲,江水的流动变得异常混乱。更可怕的是,战船在三维投影中开始出现解体的迹象,木板纷纷断裂,船身逐渐破碎。
原来,曹休将江岸曲线改为非欧空间后,战船一旦进入这片区域,就会受到空间扭曲的影响。在非欧空间中,物体的运动规律和三维投影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东吴战船根本无法适应这种环境,最终只能自动解体。士兵们在混乱中挣扎,呼喊声、求救声此起彼伏,许多人落入水中,被湍急的水流冲走。
孙权见状,大惊失色,他没想到曹军竟能想出如此奇招。无奈之下,他只得下令撤军。此次出征,东吴损失惨重,不仅战船损毁无数,士兵也伤亡众多。孙权心中懊悔不已,他深知,此次失败是自己过于轻敌,低估了曹军的智慧。
回到东吴后,孙权陷入了沉思。他意识到,单纯依靠军事力量,难以突破合肥防线。此时,谋士鲁肃进言:“主公,如今强攻难以取胜,我们不妨考虑和亲之策。曹魏内部并非铁板一块,我们可通过和亲,分化他们的势力,为日后破敌创造机会。”
孙权听后,心中一动。他深知鲁肃所言有理,和亲虽为权宜之计,但或许能为东吴赢得喘息之机。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孙权决定派使者前往曹魏,提出和亲之事。使者带着丰厚的礼物与谦卑的言辞来到曹魏,与曹操及其谋士们展开了艰难的谈判。每一个条款的拟定都充满了博弈,双方都在试探对方的底线。
曹魏方面,曹休得知东吴战败后欲和亲,心中暗自得意。他向曹操请示:“丞相,东吴战败求和,提出和亲。这是我们削弱东吴的好机会,我们可借机提出苛刻条件,让东吴元气大伤。”曹操却摇了摇头:“休儿,不可小觑孙权。他既然提出和亲,必定有所图谋。我们要谨慎对待,既要接受和亲,又不能让东吴占到便宜。”曹操深知,孙权绝非轻易言败之人,和亲背后或许隐藏着更大的阴谋。
于是,双方经过一番谈判,最终达成和亲协议。东吴将一位宗室公主嫁给曹魏的一位公子,同时,曹魏也答应在一定程度上放松对东吴的军事压力。婚礼在双方的精心筹备下举行,表面上一片祥和,实则暗流涌动。东吴公主带着使命前往曹魏,她在宫中小心翼翼地观察着曹魏内部的权力斗争与军事部署,寻找着可为东吴所用的机会。
和亲之后,江淮一带暂时恢复了平静。但孙权心中并未放弃破敌的念头,他深知,和亲只是权宜之计,要想真正突破合肥防线,还需另寻他法。他一面暗中积蓄力量,加强军事训练,扩充军队规模,改进武器装备;一面继续关注微分几何等学问的发展,期待有朝一日能找到破解合肥防线的真正方法。他还广纳贤才,在民间张贴告示,招募精通算学、机关术的能人异士,为东吴的智囊团注入新的活力。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东吴和曹魏表面上维持着和平,但双方都在暗中较劲。东吴的谋士们继续研究微分几何,试图找到应对非欧空间的方法;曹魏则进一步巩固合肥防线,防范东吴的再次进攻。曹休不断加强城防工事,增加兵力部署,还在江岸设置了更多的机关与陷阱。
时光荏苒,几年过去了。在这期间,东吴和曹魏都发生了许多变化。东吴的军事力量逐渐增强,孙权也变得更加成熟稳重;曹魏则在曹操的领导下,不断发展壮大。然而,合肥防线依旧是横亘在东吴和曹魏之间的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
终于,孙权得到了一个消息。一位名叫祖冲之的年轻学者,在算学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他不仅精通传统的算学,还对微分几何等新兴学问有着深刻的理解。孙权听闻后,大喜过望,立刻派人将祖冲之请到东吴。使者历经长途跋涉,终于在祖冲之的居所找到了他,向他传达了孙权的诚意与邀请。
祖冲之来到东吴后,孙权亲自接见了他,并向他请教如何破解合肥防线。祖冲之思考片刻后,说道:“主公,破解合肥防线的关键在于理解非欧空间的本质。我们可以利用黎曼几何的原理,找到与非欧空间相抗衡的方法。”他详细地向孙权解释着黎曼几何的概念,以及如何将其应用于军事领域,眼神中透露出自信与坚定。
孙权听后,虽不太明白其中的深意,但他相信祖冲之的能力。于是,他让祖冲之带领一批学者,深入研究黎曼几何,并将其应用于军事。祖冲之不负众望,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和实验,他终于找到了一种方法,能够让东吴战船在非欧空间中稳定行驶。他带领团队在实验室里反复模拟非欧空间的环境,对战船的结构进行了无数次的改进,还研发出了一种特殊的导航工具,能够帮助战船在扭曲的空间中找准方向。
孙权得知后,心中大喜。他决定再次对合肥防线发起进攻。这一次,东吴的战船经过特殊改造,能够适应非欧空间的环境。同时,孙权还制定了详细的作战计划,准备一举突破合肥防线。他将军队分为多个梯队,分别从不同方向进攻,分散曹军的注意力,还安排了一支精锐的突袭部队,等待时机直捣曹军的指挥中心。
当东吴大军再次逼近合肥防线时,曹休心中一惊。他没想到,东吴在短短几年内,竟能找到应对非欧空间的方法。但他并未慌乱,他深知合肥防线的坚固,东吴想要突破,绝非易事。他迅速调整部署,加强防御,准备迎接东吴的进攻。
战斗打响后,东吴战船如离弦之箭般冲向合肥防线。曹军则严阵以待,用弓箭、投石车等武器进行反击。一时间,江面上硝烟弥漫,喊杀声震天。东吴战船凭借着先进的技术,成功突破了曹军的第一道防线。但曹军并不示弱,他们利用合肥城的坚固城墙,进行顽强抵抗。曹军的弓箭手在城墙上居高临下,箭如雨下,东吴士兵纷纷举盾抵挡;投石车不断发射巨石,砸向东吴战船,激起巨大的水花。
双方激战数日,互有伤亡。孙权见久攻不下,心中焦急。这时,祖冲之建议:“主公,我们可利用黎曼几何的原理,对合肥城的防御工事进行分析,找到其弱点,然后集中力量攻击。”孙权采纳了祖冲之的建议,派出一支精锐部队,按照祖冲之的指示,对合肥城的防御工事进行攻击。这支部队在战场上灵活穿梭,利用地形和战船的优势,避开曹军的主力,寻找防御的薄弱点。
经过一番激烈的战斗,东吴终于找到了合肥城的弱点,并成功突破了合肥防线。曹休见大势已去,只得率领残军撤退。孙权终于实现了多年的心愿,突破了合肥防线,为东吴的发展打开了新的局面。战场上,东吴士兵欢呼雀跃,孙权站在城墙上,望着这片来之不易的土地,心中感慨万千。
这场战争结束后,孙权对祖冲之等人给予了重赏。他深知,正是因为有了这些人才的智慧和努力,东吴才能取得这场胜利。同时,这场战争也让孙权深刻认识到,在战争中,智慧和科技的力量是无穷的。他下令在东吴建立专门的学术机构,培养更多精通算学、军事的人才,为东吴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此后,东吴在孙权的领导下,不断发展壮大。他们继续研究算学、军事等学问,为东吴的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合肥之战,也成为了三国历史上一段充满传奇色彩的故事,被后人传颂不衰。它不仅展现了战争的残酷与智慧的较量,更成为了激励后人不断探索、创新的精神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