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水泥困龙
建安十六年,刘备在诸葛亮的辅佐下,已在益州站稳脚跟,势力逐渐壮大。然而,周边强敌环伺,曹操虎踞中原,孙权雄踞江东,益州虽地势险要,但要想长期稳固发展,军事防御上仍需下足功夫。
此时,刘备军中一位名叫陈风的谋士,在偶然游历中,从一位云游的西域奇人处,学得一种神奇的筑城材料与技术——水泥。这水泥混合沙石、水等搅拌后,能迅速凝固,且坚固异常,远超当时普通的夯土筑城工艺。陈风深知这一技术对刘备大业的重要性,便迫不及待地将其献给刘备。
刘备听后,大为震惊,立即召集诸葛亮、法正等一众谋士商议。诸葛亮仔细询问了水泥的特性与使用方法后,眼中闪过一丝惊喜,说道:“主公,此技术若能广泛应用于筑城,我军防御将如虎添翼。益州地势复杂,多有山川险阻,若能在关键隘口与城池修筑坚固的水泥城墙,敌军想要攻破,难如登天。”刘备听后,点头称是,当即决定让陈风负责,全力推行水泥筑城。
陈风领命后,迅速组建起一支技术团队,一边培训工匠掌握水泥制作与使用技巧,一边在益州各地挑选重要战略位置,开始修筑城墙。首当其冲的便是葭萌关,此关乃益州北部咽喉要道,刘备集团多次在此抵御外敌。在陈风的指挥下,工匠们将水泥与沙石混合,一层一层地浇灌堆砌,原本简陋的夯土城墙在短时间内便焕然一新,变得高大坚固,墙体表面光滑平整,普通的攻城器械难以对其造成损伤。
随着葭萌关改造完成,曹军曾派小股部队前来试探进攻,面对这全新的水泥城墙,曹军的投石车、撞城锤毫无用武之地,士兵们攀爬城墙时也因墙面光滑而屡屡受挫。这一战,曹军无功而返,刘备军则凭借水泥城墙,以极小的代价守住了葭萌关。此役过后,水泥筑城的威名在益州内外传开,刘备也加快了在其他重要关隘与城池的修筑进程。
水泥筑城技术不仅提升了军事防御能力,还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益州的政治格局。以往,益州各郡县的防御工事多依赖当地豪族与士族的支持,他们出钱出力修筑城墙,在地方上拥有极高的话语权。而如今,刘备凭借水泥技术,能够迅速且独立地强化城池防御,对地方士族的依赖程度大大降低。这使得刘备在益州的集权统治得以加速推进,政令的传达与执行更加顺畅,地方事务的掌控力也日益增强。
然而,这一变化却引起了益州本土士族的强烈不满。他们原本在地方上享受着诸多特权,凭借着对地方防御的贡献,在政治、经济等方面都有着极大的影响力。如今刘备集权,水泥筑城技术让他们失去了往日的优势,这无疑是在削弱他们的利益根基。以益州大族张氏、黄氏为首的一批士族,开始暗中谋划,企图阻止刘备的集权进程,夺回他们失去的权力。
张氏族长张陵,为人阴险狡诈,善于权谋。他联合黄氏族长黄权,召集了一批对刘备集权不满的中小士族,在一个隐秘的庄园中秘密商议对策。张陵阴沉着脸说道:“刘备这小子,仗着这不知从哪来的水泥技术,肆意集权,全然不把我们这些益州本土士族放在眼里。长此以往,我们的家族利益将荡然无存,必须想个办法阻止他。”黄权点头附和道:“不错,可刘备如今势力正盛,且有诸葛亮等谋士辅佐,我们贸然行事,恐怕不是对手。”
众人一番讨论后,最终定下了一条毒计。他们决定先在民间散布谣言,称刘备使用的水泥是不祥之物,是从西域带来的邪术,会给益州带来灾祸,以此蛊惑民心,引发民众对刘备的不满。同时,他们买通了一些负责水泥生产的工匠,让他们在制作水泥的过程中暗中做手脚,降低水泥的质量,使修筑的城墙出现隐患。
不久后,谣言在益州民间迅速传开,百姓们人心惶惶。一些不明真相的民众开始对刘备的统治产生质疑,街头巷尾都在议论纷纷。而在水泥生产环节,由于工匠被收买,几处正在修筑的城墙出现了质量问题,墙体出现裂缝,甚至有部分坍塌的迹象。
刘备得知此事后,大为震惊。他立刻召集诸葛亮、陈风等人商议对策。诸葛亮眉头紧锁,沉思片刻后说道:“主公,此事必有蹊跷。这水泥技术经多次实战检验,本不应出现如此问题。如今民间谣言四起,城墙又出现质量问题,恐怕是有人蓄意为之。”陈风也一脸焦急地说道:“丞相所言极是,这些天我也发现了一些工匠行为异常,定是有人在背后搞鬼。”
刘备怒不可遏,下令彻查此事。诸葛亮派出了自己的心腹,暗中调查民间谣言的源头以及水泥生产环节的异常情况。经过一番深入调查,终于揭开了士族们的阴谋。刘备得知真相后,龙颜大怒,决定严惩这些心怀不轨的士族。
他首先下令将参与阴谋的工匠全部抓捕,经过审讯后,依法处置。随后,刘备又以谋反罪名将张陵、黄权等为首的士族族长逮捕。在朝堂上,刘备义正言辞地说道:“我刘备入益州,本是为了保境安民,兴复汉室。这水泥筑城技术,乃是为了增强益州防御,抵御外敌,护我百姓周全。你们这些士族,不思报国,却为了一己私利,蛊惑民心,破坏国防工事,实在是罪大恶极!”
然而,就在刘备准备对这些士族进行严厉惩处时,诸葛亮却站了出来,劝谏道:“主公,如今我军虽已查明真相,但这些士族在益州根基深厚,若贸然将他们全部铲除,恐会引起益州局势动荡,不利于我军长远发展。不如对他们从轻发落,以儆效尤,同时恩威并施,让他们重新为我所用。”
刘备听后,陷入了沉思。他深知诸葛亮所言有理,如今益州局势尚未完全稳定,若与本土士族彻底决裂,确实会带来诸多麻烦。经过一番权衡,刘备最终采纳了诸葛亮的建议。他下令将张陵、黄权等人革职查办,没收其部分财产,同时赦免了其他参与阴谋的中小士族。为了安抚士族,刘备还宣布,今后在益州的各项事务中,仍会给予士族一定的参与权与话语权,只要他们安分守己,不再图谋不轨。
这场因水泥筑城引发的政治风波,最终在诸葛亮的巧妙斡旋下得以平息。刘备虽然没有彻底铲除士族势力,但通过此事,也让那些心怀不轨的士族有所忌惮,不敢再轻易挑战他的权威。而水泥筑城技术,在经历了这场风波后,也更加完善,继续为刘备集团的军事防御与发展壮大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刘备在诸葛亮的辅佐下,进一步巩固了在益州的统治。他们加强了对水泥生产与筑城技术的管理与监督,确保城墙的质量万无一失。同时,为了化解与士族之间的矛盾,刘备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选拔士族子弟进入官场,参与政务,让他们在新的政治格局下找到自己的位置。
随着时间的推移,益州的城池在水泥的加持下愈发坚固,成为了刘备集团抵御外敌的坚实堡垒。而刘备与本土士族之间的关系,也在不断的磨合与妥协中逐渐趋于稳定。这场水泥筑城引发的政治博弈,不仅改变了益州的军事防御格局,也深刻影响了刘备集团未来的发展走向,为日后蜀汉政权的建立与发展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