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音刚落,肖念便忍不住高喊出声:“父皇!”那呼喊之声犹如杜鹃泣血,令人闻之心酸。不知不觉间,泪水早已如同决堤的洪水般肆意流淌,瞬间布满了她那张原本娇美的脸庞。
“此事绝对不是誉王所做啊!求求您父皇,开开恩吧!开开恩吧!”肖念一边哭喊着,一边全然不顾自己身怀六甲的身子,不停地向着龙椅上的那位老人磕头谢罪。每一次磕头都重重地撞击在坚硬的地面上,发出一声声清脆而又让人心痛的声响。不一会儿工夫,她的额头便被擦破了皮,丝丝血迹从伤口处渗透出来,染红了脚下的一片地砖。
此时,远在宫外的王翰宸心中亦是犹如万箭穿心般疼痛难忍。一想到肖念正挺着大肚子,独自一人在宫中苦苦哀求,而自己却不能陪伴在她身旁保护她周全,王翰宸就恨不得立刻飞身入宫,将心爱的女人紧紧拥入怀中。然而,任凭肖念如何声泪俱下地求情,任凭大皇子如何苦口婆心地向云帝进谏为自己的弟弟王翰宸申辩冤屈,终究还是无法撼动云帝已然做出的决定。
王翰宸整个人如同失魂落魄一般,脚步踉跄着,几近神志不清地被侍卫们强行押解了下去。这个夜晚对于他来说,无疑是一场噩梦,接二连三的打击令他的精神濒临崩溃的边缘。
首先是他所掌管的禁军竟然出了事端,这对一直以来以治军严谨而自豪的他而言,简直是无法接受的事实。然而,更让他心如刀绞的,则是肖念——那个曾经深深占据过他心房的女子,如今却与他形同陌路。
而当那个与他记忆深处的母亲长得几乎一模一样的女人出现时,王翰宸感觉自己的世界瞬间天翻地覆。回想起当年,萧淑妃离世之时,王翰宸才仅仅只有六岁而已,尚处于稚气未脱、天真无邪的年纪。在母妃离开后的第一年里,每一个夜晚,他都会在梦中与母亲重逢,那温暖的怀抱和慈祥的笑容仿佛就在眼前。
等到了第三年,尽管思念之情依旧浓烈,但凭借着脑海中残存的记忆,王翰宸依然能够用画笔描绘出母亲的容貌。可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第五年,那个唯一深爱并呵护着他成长的女人的面容,在他的记忆里逐渐变得模糊起来。直至他成年之后,关于母亲的模样更是几乎已经完全忘却。
然而,就在他目光触及子阑的那一刹那,所有那些被深埋在心底、早已蒙上尘埃的记忆,突然间如潮水般汹涌而出。他无比坚定地确信,眼前这个人便是他的母亲,那温柔中透露出坚毅的眉眼,与记忆中的那张脸庞毫无二致!
王翰宸只觉得心脏猛地一跳,一股强烈的冲动瞬间涌上心头,差点就让他直接站起身来。然而,就在那千钧一发之际,仅存的一丝理智如同一只强有力的大手,死死地拽住了他即将离开座位的身躯。
对母亲深深的思念如潮水般汹涌澎湃,一波接着一波冲击着他的心防,但那最后一点理智却不停地告诫着他:这个女人的突然出现,绝不可能像表面看起来这般单纯!作为一个天生的政治家,他拥有超乎常人的敏锐嗅觉,一种不祥的预感仿佛巨大的阴影一般,铺天盖地地朝他笼罩而来。
王翰宸不禁浑身颤抖起来,额头上也渗出了一层细密的汗珠,后背更是早已被冷汗湿透。此刻,他的大脑正以惊人的速度飞速运转着,思考着各种应对可能到来的阴谋的方法,试图寻找一条能够成功脱身的路径。
与此同时,内心熊熊燃烧的愤怒之火几乎要将他整个人都吞噬殆尽。他怎么能容忍有人竟敢利用他深爱着的母妃来设计陷阱?在他的记忆深处,母妃一直都是那般温柔善良、和蔼可亲,她是这世上最美好的存在,绝不允许任何人对她有丝毫的亵渎和不敬!
在众人的口中,九皇子王翰宸一直被描述为一个心如寒冰、生性冷漠之人,似乎从呱呱坠地起便与世间的温情绝缘。然而,鲜有人知晓,在他年仅六岁之前,却是截然不同的模样。那时的他,恰似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着天真无邪和活泼灵动的光芒。
彼时,王翰宸背后有着权势倾天的外祖家族作为坚实后盾,其宠溺之情溢于言表;而他的生母,更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在六宫之中独领风骚。每当阳光洒满庭院,温暖宜人之际,母亲总喜爱将年幼的他轻柔地抱入怀中,一同安坐于院中那张古雅的石桌前。她手把手地耐心教导小王翰宸读书识字,那温馨的场景如同一幅美丽的画卷,深深地烙印在了他幼小的心灵深处。
至今,王翰宸仍清晰地记得,自己生平所学会书写的第一个词汇,便是“父皇”二字。遥想当年,父皇与母妃之间情意绵绵,恩爱非常,他们的相处模式丝毫不像深宫内苑里常见的君臣之礼,反倒更似民间一对寻常的夫妻。每日父皇结束早朝之后,定会急匆匆地赶来陪伴母妃共用膳食。在用餐之时,父皇常常会向母妃抱怨朝堂之上那些迂腐顽固的老臣如何令他心烦意乱、头痛不已,而善解人意的母妃则总会恰到好处地为父皇舀上满满一碗鲜美可口的羹汤。有时,就连小小的王翰宸都不禁暗自思忖,或许在母妃心中,对父皇的爱意远远胜过了对自己这个亲生骨肉的疼爱呢!
遥想当年,那时的云帝正值青春年少、风华正茂,相较于对待其他兄弟时所展现出的那份令人敬畏的威严,面对自己时却截然不同。他常常满心欢喜地将小小的自己高高举起,那张英俊的面庞上洋溢着宠溺的笑容,微微眯起的双眸犹如夜空中闪烁的繁星:“哈哈,咱们家翰宸又长高啦!”这段美好的回忆深深地烙印在了王翰宸的心间。
犹记得那些日子,无论是骑马还是射箭,皆是父皇亲自手把手悉心教导。每当此时,温柔美丽的母妃总会静静地伫立在一旁,含情脉脉地注视着他们父子俩,嘴角挂着一抹幸福而又欣慰的微笑。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落在地上,形成一片片斑驳的光影,仿佛见证着这个充满爱与温暖的时刻。
然而此刻,身处这间狭小逼仄的房间之中,王翰宸却沉浸在无尽的痛苦之中。他紧紧地闭着双眼,试图将那些曾经的美好回忆从脑海中驱赶出去。可事与愿违,越是想要忘却,那些往昔的画面就越发清晰地在眼前浮现,如潮水般不断冲击着他那颗早已破碎不堪的心灵,让他无法逃避,只能默默承受这份锥心之痛。
他始终都不明白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就在那毫无征兆的一天,他无意间听到宫里的宫女和太监们在角落里交头接耳、窃窃私语着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父皇竟然杀害了自己的外祖一家人!这个消息犹如一道晴天霹雳,让王翰宸瞬间怒不可遏。他无法相信这些人竟敢如此肆意地传播这样荒诞不经的谣言,于是气急败坏地冲上前去,大声呵斥道:“你们这群胡说八道的家伙!父皇对我外祖一家向来喜爱有加,又怎会痛下杀手?”
然而,自那天以后,一切似乎都变得不一样了。原本温柔慈祥的母妃,如今脸上再也不见往日那温暖如春的笑容,取而代之的是无尽的哀伤与愁苦。她那双美丽动人的眼眸,此刻已被泪水所淹没,仿佛承载着整个世界的悲伤。而曾经对他们母子关怀备至的父皇,也如同人间蒸发一般,再也没有踏入过他们居住的宫殿一步。
日子一天天过去,王翰宸对父皇的思念愈发强烈。终于有一天,他按捺不住内心汹涌澎湃的情感,毅然决然地奔向了父皇处理政务的勤政殿。他满心期待着能够见到朝思暮想的父皇,向他倾诉自己心中的疑惑与苦闷。可是,现实却给了他当头一棒。从清晨到日暮,整整一天过去了,他跪在勤政殿门外,任凭风吹雨打,始终未能等到父皇召见他的旨意。每一次询问,得到的答复都是冷冰冰的一句“皇上正在忙于政事,无暇接见。”
那是一个阴霾笼罩的日子,阳光仿佛都被厚重的云层所吞噬,整个宫殿沉浸在一片压抑的氛围之中。年幼的王翰宸脚步匆匆地奔向母妃的寝宫,心中满怀着不安和忧虑。因为他听闻宫女们私下议论,说母妃如今已瘦弱得连床都下不了了。
当他终于来到母妃的榻前时,看到昔日美丽温柔的母妃此刻面色苍白如纸,身形消瘦得令人心疼。母妃费力地抬起手,轻轻地抚摸着王翰宸的头顶,眼中流露出无尽的爱怜之情。她嘴角微微上扬,努力挤出一丝笑容,但泪水却不受控制地顺着脸颊滑落下来。
";翰宸啊,我的孩子,你长大了……"; 母妃的声音微弱而颤抖,每一个字都像是用尽了全身的力气。王翰宸懵懵懂懂地看着母妃,完全不明白为什么母妃会说出这样的话语。然而,一种莫名的恐惧却在他心底蔓延开来,仿佛有一种预感告诉他,母妃即将离他而去。
王翰宸哇地一声大哭起来,紧紧抓住母妃的手不肯松开,边哭边哀求道:";翰宸以后再也不调皮捣蛋惹母妃生气了,母妃不要丢下翰宸好不好?只要母妃不走,翰宸一定会乖乖听话,好好念书,这样父皇就会重新喜欢翰宸,也会常常来看望母妃的!母妃求求您别走,别离开翰宸......"; 他哭得撕心裂肺,小小的身躯不停地颤抖着,仿佛整个世界都要崩塌了一般。
萧淑妃满脸泪痕交错,宛如被雨打湿的娇花般楚楚可怜。她强撑着虚弱的身体,缓缓地支起身来,用尽最后的力气轻轻地吻了一下自己儿子那稚嫩的额头。泪水滴落在孩子的脸颊上,仿佛是母亲心碎的象征。
";傻孩子,母妃怎么会生你的气呢?"; 萧淑妃的声音带着无尽的哀伤与无奈, ";只是……你父皇他再也不会来了。";
小王翰宸瞪大了那双清澈无辜的眼睛,不解地问道:";为什么啊?父皇明明一直都那么喜欢母妃您的!";
萧淑妃凄然一笑,摇了摇头说道:";孩子,你还不懂。你父皇乃是高高在上的天子,拥有天下万物,又怎会真正喜欢上任何一个人呢?";
";翰宸呀……"; 萧淑妃满含眷恋地凝视着眼前这个可爱的孩子,眼中闪烁着复杂的情感,有疼爱、有不舍、还有深深的担忧,";你一定要记住,在这世间,千万不要轻易去相信任何人。人心难测,唯有靠自己才能保护好自己。";
那一晚,萧淑妃所居住的宫殿异常宁静,既没有悲伤的哀乐响起,也听不到丝毫哭泣之声。一切都显得如此平静,就好像平日里一样安宁祥和。然而,就在这片寂静之中,年仅六岁的小翰宸却永远地失去了他最爱的母妃,同时也仿佛在瞬间失去了那个曾经给予他温暖和关爱的父皇。
自那以后,那位曾经备受众人宠溺、宛如众星捧月般的小皇子,瞬间从云端跌入谷底。往昔居住在萧淑妃那金碧辉煌宫殿中的他,如今却被无情地驱逐出门,只能瑟缩在一间阴冷潮湿且残破不堪的小屋内。这间屋子狭小逼仄,四处透风,屋内更是漆黑如墨,既无烛火照明,亦不见半根蜡烛的踪影。每逢夜幕降临,四周便会被无尽的黑暗所笼罩,对于那个生性惧怕黑暗的孩子来说,每个夜晚都显得无比漫长而难熬。他只能瞪大双眼,强忍着恐惧,苦苦支撑着度过一个个漆黑的长夜,同时还要竭尽全力去抵御冬季那刺骨的严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