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后,唐赫把苏平安叫进山洞之中说话,神神秘秘的,不知道的还以为他俩密谋什么。
回到自家树屋,苏平安才跟媳妇儿女道,“唐老爷子跟我说,他的两个外孙是他大女儿的儿子,出外都用他的姓氏唐姓,实际是姓南,具体原因就不说明了,既然两家都是师徒关系,就不想两家中间隔着一层谎言。”
周幸澜问,“南姓又怎么了?”
“东魏皇家一家子姓南。”
“哦?啊!我猜他们兄弟俩家里贵不可言,可没想过贵成这样。”
“不是吧,我好兄弟是皇子?”
“是皇孙,这事,我们一家知道就好。”
山洞内。
唐赫跟南沐宸和南哲彦也在说事。
“是我极力促成你们兄弟俩出来隐居避开你们父亲与叔伯间的争斗,也是我告诫你们出门在外要说姓唐,你们做得很好。不过现在又是我把你们的身份隐晦的告诉了苏平安。”
“外公,苏叔苏婶阿泽小玥儿对我们很真诚,我一直愧疚连姓氏都没能对他们坦白,你现在说了,我反而一身轻松。”
“此一时彼一时,外公叮嘱我们在外用唐姓是对我们的保护,现在对苏家说开自有外公的考量,我也和哲彦一样,相信苏平安一家值得相信。”
“嗯,除了阿泽那孩子我是真挺喜欢的之外,我确实还有诸多考量,最主要是为了你呀宸儿,虽然挺遥远的事情,但我也不想你和苏平安之间存在这样的一段隐瞒。
他们家的奇遇你们也有目共睹,不论他手里有多少好药,那些药是不是真如他所说的从游商手里买到,他怎么说我们都信,是人都有秘密,只要对我们无害,有些事没必要刨根问底。还有小玥儿的特殊运气,很符合镇国寺那位方丈大师口中的气运之子的说法,有她在,苏家就不会一直是平凡的农家。苏家和苏家的那位小姑娘,对你,有助益。”
他和苏家人亲近,并不是看在那些所谓的助益之上,除了救命之恩这一块之外,更多的是苏家人的与众不同,不过,南沐宸没有对外公解释太多。
南沐宸沉默不语。
南哲彦在消化外公的话。
这位外公在拆他徒弟的拜师礼。
“虞锋, 这些豆子莲子拿到厨房,熬粥喝不错,这小芹菜不错啊,这个时节苏平安能弄来?”
“回老爷子,他家做了一个暖棚,自己在山上刮的树漆做的油布,棚内烧炭取暖,我趁没人时去看过,很不错。”
“苏平安有想法啊,还有你,想看光明正大去看,这酒不错,可惜喝掉了小半坛,剩下的一坛半归我了,你们谁也不许动。”
“……???”
原来老爷子扒拉这一堆东西,为的是剩下一坛半的酒。
“现在有多少外面的消息?那天死的那群刺客有没有不良影响?”
“回唐老,据外面送来的信息,那群刺客留下的进山标记已经被我的人清除。至于其它,据我得到的情况,战事胶着,宫里那位还是没有偏向哪一方。”
“哼!把我贬得这么干净,这烂摊子合该他面对。”
“……”
虞锋不知怎么附和,宫里那位也只有您老敢这么说,他一个小人物可不敢。
“外公,我和七哥要在这里待多久?”
“彦儿不喜欢在这里?”
“也不是,在这里苦是苦点,但很安静又有阿泽一起练武,只是想母亲了。”
“顶多两三年就该结束了,外公陪着你们。”
他这个流放的大将军,被那些想置他死地的对头重伤之后,将计就计玩了个金蝉脱壳来陪两个外孙。
两三年啊,说长不长,说短不短,这段时间他除了教徒弟,是不是要做点什么?
“宸儿,彦儿,等开春,我们也开荒种点菜如何?也能让你们体会一下农人的不易。”
“好呀。”
“好。”
这时属于不南不北地区,开春之后,下雪是不会有的,天气一天比一天暖和,峡谷内,开荒的开荒,年前开出的荒地也都整成一块一块的,筑了田基,从荒地上面的水潭处,引了水下来,准备育秧,种水稻。
得知苏平安不种水稻,苏老太和老族长都过来问什么情况。
“老大啊,你不种点水稻,你们家一天天的白米饭,你上哪整?有银子也没处买啊。”苏老太就担心她老大儿没米下锅。
老族长看法不一样,“平安,你是打算种什么庄稼?”
“是,我在山里无意间得了两棵适合旱地庄稼的作物,是以前在书上看到过的,所说产量很高,我全砍了回来准备种我这些荒地,等我这一季种出来之后,如果产量真的很高,那时又有更多的种苗,就给大家都种上。”
苏平安说的是木薯,他已经提前从空间放了两捆木薯茎枝在暖棚里,谁问都是山里无意得到的。
苏老太和老族长听说产量很高,兴趣老大了,去暖棚里看,确实是他们没见过的品种。
苏平安还跟两个老人介绍,能吃的那块长土里,不过他在山上挖到手时就吃了。当然,这是他的借口。
“平安啊,靠谱吗?你多少种点水稻吧。”
“是啊,老大,听劝。”
“靠谱的,这玩意长得真挺多,能当主食,能做糕点,水稻最费水了,我不种水稻水潭里的水就没那么紧张。”
那水潭不大不小,如果是十几户人日常用水是完全没问题的,供这十几户种这一片开出来的荒地,目前看问题也不大,但只是目前,如果这一两年内再也没有一滴雨呢?
所以,少一个人用水浇田,就少一份紧张,苏平安无形之中,又立了一波无私人设。
碍着老族长在,苏老太只在心里骂大儿傻。
族长老爷子感动得,平安这娃子啊,这一转变,变得也太好了,没事,自个家水稻收成时,换点谷子给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