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王朱权阔步走下城墙,身姿挺拔,尽显王者风范。一名身着飞鱼服的锦衣卫使者牵着一匹通体黝黑、鬃毛随风飘动的汗血宝马,早已候在一旁,见宁王走近,“扑通”一声单膝跪地,双手毕恭毕敬地呈上一个盖着皇家玉玺鲜红印鉴的密匣。朱权目光如炬,神色凝重地伸出手,接过密匣,他深知,匣中所藏,是大宁命运的关键转折。
朱权利落地打开密匣,抽出那卷明黄色诏书,目光如电,迅速扫过每一个字。诏书上,皇帝对北元来犯一事高度重视,批准了宁王主动出击的计划,同时着重强调务必谨慎行事,力求一战功成,稳固边境安宁。此外,还责令五军都督府与兵部全力协同,确保行动万无一失。
阅毕诏书,朱权心中一块巨石落地,使命感却愈发强烈。他虽年仅十六,却早已跟随诸王南征北战,历经无数战役的洗礼,积累了丰富的军事经验与卓越的领导才能。此刻,面对大宁的危机,他眼神中透露出的坚毅与果敢,远超常人。
“来人!速传张泽、萧烬羽前来议事!”朱权声如洪钟,雄浑有力的声音在空旷处回响,尽显威严。
不多时,张泽与萧烬羽匆匆赶来,见到宁王,“唰”地一下整齐行礼。
“王爷,可是朝廷批复已至?”张泽语气中难掩急切。
朱权微微颔首,将诏书递过去,神色庄重地说道:“朝廷已恩准我等计划,命我等全力出击,务必焚毁北元粮草辎重,挫其锋芒。张泽,你即刻统领精锐骑兵,务必在三日内完成筹备,听候军令;萧指挥使,你需即刻调遣锦衣卫,全方位监视北元动静,情报务必精准无误,不得有丝毫差池。”
张泽双手接过诏书,快速浏览后,眼中闪过决然,单膝跪地,高声说道:“王爷放心,卑职定当殚精竭虑,万死不辞!”
萧烬羽也神情肃穆,抱拳道:“王爷,卑职定当倾尽所能,安排锦衣卫严密监视,一有风吹草动,即刻向王爷禀报。”
朱权目光深沉地看着二人,严肃说道:“此次行动,关乎大宁生死存亡,乃至大明边境安稳,容不得半点疏忽。张泽,你与朵颜三卫骑兵务必协同作战,发挥出最强战力;萧指挥使,锦衣卫要与军队紧密配合,提供精准情报,确保行动顺利。虽说锦衣卫主要职责在于维护皇权、镇压异己,但如今大宁局势危急,还望萧指挥使多加费心,在军事行动中发挥关键作用。”
二人齐声应道:“谨遵王爷令!”
朱权又看向萧烬羽,语气中带着几分嘱托:“萧指挥使,如今大宁局势紧张,城内人心惶惶,你务必多派锦衣卫维持秩序,切不可让奸细有机可乘。”
萧烬羽抱拳应道:“王爷放心,卑职已安排众多锦衣卫在城内各处巡查,绝不放过任何可疑之人。”
朱权满意地点点头,“好,有你二人在,本王便安心许多。此次行动若能成功,你二人皆有大功。”
张泽与萧烬羽连忙谢恩。
待二人离去,朱权独自伫立在城墙上,望着城外的黑暗,心中思绪翻涌。他深知,这一战不仅是对自己的重大考验,更是大宁生死攸关的时刻。尽管年轻,但凭借着过往积累的经验与智慧,他坚信自己定能带领大宁军民渡过危机。
这日,阳光透过淡薄的云层,洒在大宁城的街巷上。沈书瑶带着贴身丫鬟和嬷嬷,前往城中最大的布庄,为即将出征的将士们购置厚实保暖的布料。她一袭素色锦袍,外罩同色披风,头戴精巧帷帽,轻纱摇曳间,隐隐露出温婉面容。
踏入布庄,店内伙计立刻满脸堆笑迎上来,“侧妃娘娘大驾光临,小店蓬荜生辉,不知娘娘有何吩咐?”沈书瑶微微颔首,轻声说道:“我要挑选些上好的棉麻和羊毛布料,给将士们做冬衣。”伙计忙不迭点头,引着沈书瑶来到各类布料前,一一介绍。
正当沈书瑶专注挑选时,布庄的门帘一挑,萧烬羽走了进来。他身着飞鱼服,腰佩绣春刀,身姿挺拔,气势不凡。可这平日里冷静沉稳的锦衣卫指挥使,在看到沈书瑶的瞬间,脚步猛地顿住,眼中瞬间涌起惊喜与复杂的神色,但很快便收敛起来,上前抱拳行礼:“沈侧妃,别来无恙。”
沈书瑶闻声转身,看到萧烬羽的瞬间,身形微微一僵,手中抚摸布料的动作也停了下来。不过,她很快恢复镇定,欠身回礼,轻声说道:“原来是萧指挥使,许久不见。”身旁的丫鬟和嬷嬷见此情景,自觉地退到一旁,却仍时刻留意着沈书瑶的动静。
萧烬羽目光在沈书瑶身上停留片刻,关切地说道:“如今大宁局势紧张,沈侧妃出行还望多加小心。”沈书瑶微微点头,神色平静:“多谢萧指挥使关心,我自会留意。听闻王爷出征顺利,多亏了萧指挥使在旁协助。”
萧烬羽微微摇头,“这都是王爷指挥有方,卑职不过尽些绵薄之力。倒是沈侧妃,在后方为将士们筹备物资,也甚是辛苦。”
两人寒暄着,萧烬羽趁丫鬟和嬷嬷的注意力被伙计吸引时,迅速从袖中掏出一个朴实的盒子,递向沈书瑶,低声说:“这是你爱吃的,一直给你留着。”沈书瑶下意识地伸手接过,手指触碰到萧烬羽的瞬间,两人都像触电般微微一颤。沈书瑶忙将盒子藏进袖中,抬眼看向萧烬羽,眼中满是复杂的情绪,有惊喜、感动,也有无奈。
这时,嬷嬷像是有所察觉,转过头来。沈书瑶立刻移开视线,恢复了端庄的神情,对伙计说道:“就这些布料吧,尽快送到王府。”伙计连忙应下。
萧烬羽知道不能久留,抱拳道:“沈侧妃,我还有公务在身,先行告辞。”沈书瑶微微点头,“萧指挥使请便。”
看着萧烬羽离去的背影,沈书瑶心中五味杂陈。她知道,自己身为宁王侧妃,与萧烬羽之间的感情只能深埋心底,但这份久违的关怀,还是让她感受到了一丝温暖。
三日后,大宁城外,张泽率领着精锐骑兵,与朵颜三卫骑兵整齐列队,盔甲在阳光下闪烁着寒光,士兵们神情肃穆,士气高昂。
朱权骑着一匹高大健壮的白色骏马,缓缓来到队伍前方,他身姿挺拔,神色威严,俯瞰着眼前的将士们,心中满是感动与自豪。
“将士们!”朱权声音洪亮,声震四野,“北元残余势力犯我大宁,妄图践踏我大明疆土,破坏百姓安宁!今日本王奉朝廷之命,率军出征,焚毁北元粮草辎重,挫其锐气!此役,关乎大宁存亡,关乎大明边境之稳固!本王虽年少,但与诸位一同历经无数艰险,久经沙场。本王坚信,只要我等齐心协力,奋勇杀敌,定能大破敌军,扬我大明国威!”
“破敌!扬威!破敌!扬威!”将士们齐声高呼,声浪滚滚,响彻云霄。
朱权拔出佩剑,指向北方,高声下令:“出征!”
随着朱权一声令下,大军浩浩荡荡向北元营地进发。张泽骑着一匹黑色骏马,一马当先走在队伍最前方,眼神坚定锐利,仿佛已经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朵颜三卫骑兵身着轻便皮甲,手持锋利弯刀,在队伍中灵活穿梭。他们的战马嘶鸣着,似乎也被这紧张的战斗氛围所感染。
萧烬羽则率领着锦衣卫,借助驿站系统传递情报,严密监视北元动向。他提前安排锦衣卫在各个关键地点设立联络点,利用驿站快马传递紧急军情,确保情报准确及时。
大军在夜色掩护下,迅速向北元营地逼近。当距离营地还有数里之遥时,张泽抬手示意,低声下令:“全军隐蔽,听我指挥。”
士兵们迅速分散,隐没在草丛和树林之中。张泽与萧烬羽悄悄向前潜行,观察北元营地情况。
只见北元营地内灯火通明,士兵们往来巡逻,戒备森严。营地周围设有鹿角和栅栏,巡逻士兵脚步匆匆,丝毫不敢懈怠。
“看来北元已有防备。”张泽眉头紧皱,低声说道。
萧烬羽微微点头,“不过,他们防备虽严,却并非无懈可击。我等可利用朵颜三卫骑兵的机动性,从侧翼突袭,吸引敌军主力,而后主力部队趁机从正面强攻,直捣粮草辎重之处。”
张泽思索片刻,觉得此计可行,“好,就依此计行事。我这就去安排。”
张泽回到队伍中,将计划详细告知士兵们。士兵们纷纷点头,迅速做好战斗准备。
不多时,朵颜三卫骑兵率先出击。他们骑着快马,如黑色洪流般向北元营地侧翼冲去。
北元士兵发现突袭,立刻敲响警钟。营地内士兵们迅速拿起武器,冲向侧翼。
张泽见时机已到,拔剑出鞘,高声喊道:“兄弟们,随我冲锋!”
随着张泽一声令下,主力部队从正面冲向北元营地。士兵们挥舞武器,喊杀声震天。
北元士兵虽有防备,但面对明军突如其来的猛烈攻击,阵脚大乱。他们匆忙组织抵抗,却在明军的凌厉攻势下渐渐抵挡不住。
张泽率领精锐骑兵,一路杀进北元营地。他挥舞长枪,勇猛无畏,如入无人之境。
“寻找粮草辎重,务必一举焚毁!”张泽高声下令。
士兵们四处搜寻,终于在营地后方发现堆积如山的粮草和辎重。
“点火!”张泽大喊。
士兵们纷纷拿出火把,点燃粮草辎重。瞬间,大火熊熊燃烧,照亮了整个夜空。
北元士兵见粮草辎重被烧,顿时军心大乱,四散逃窜,失去抵抗能力。
张泽见状,乘胜追击,率领士兵对北元残部展开无情绞杀。
萧烬羽则率领锦衣卫,在营地内四处搜寻北元将领和重要人物。他深知,只有擒获这些关键人物,才能彻底瓦解北元的抵抗力量。
经过一番激烈战斗,明军大获全胜。北元粮草辎重被尽数烧毁,士兵死伤惨重,残部向北狼狈逃窜。
张泽望着眼前的胜利,心中满是喜悦。他来到宁王面前,单膝跪地,行礼道:“王爷,我军大获全胜!北元粮草辎重已全部焚毁,残部向北逃窜。”
朱权看着眼前的战场,心中感慨万千。他知道,这场胜利来之不易,是将士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
“好!诸位将士皆乃大宁的英雄,大明的功臣!”朱权高声称赞,声音中满是欣慰。
士兵们听了朱权的话,欢呼声响彻战场,脸上洋溢着胜利的喜悦。
萧烬羽也来到宁王面前,行礼道:“王爷,锦衣卫已在营地仔细搜寻,未发现北元重要将领。不过,擒获了一些俘虏,或许能从他们口中得知北元下一步计划。只是这些俘虏嘴硬,还需想个周全的法子审讯。”
朱权微微点头,“好,将俘虏押回大宁,本王要亲自审问。此次行动,锦衣卫功不可没,萧指挥使,你辛苦了。”
萧烬羽连忙说道:“王爷过奖,此乃卑职分内之事。”
朱权看着眼前的将士们,心中满是欣慰。他深知,这场战争虽胜,但大宁的危机并未完全解除,还需加强城防,巩固防御力量,以应对北元可能的再次进犯。
回到大宁后,朱权立刻前往王府,看望王妃张氏和沈书瑶。
“王爷,您回来了!”沈书瑶见到朱权,眼中满是喜悦与关切,“此次出征,可还顺利?”
朱权微笑着点头,“一切顺利,我军烧毁了北元粮草辎重,打了他们一个措手不及。王妃的病可好些了?”
这时,张氏从内室走出,脸色虽还有些苍白,但精神好了许多,“王爷,我已无大碍。听闻王爷打了胜仗,我心中甚是欢喜。”
朱权看着张氏,心中一阵愧疚,“王妃,皆是本王疏忽,让你操心了。此次胜利,全赖将士们奋勇作战。”
张氏微微一笑,“王爷不必自责,您为大宁日夜操劳,我都看在眼里。如今大宁暂时安全,王爷也该好好休息了。”
朱权点了点头,“王妃所言极是。不过,北元虽遭重创,却定然不会善罢甘休,我们还需加强城防,以防其再次进犯。”
沈书瑶在一旁说道:“王爷,我虽无法直接参与军事,但可在后方为将士们筹备物资,鼓舞士气。如今大宁百姓历经战火,人心惶惶,我也可组织府中女眷,为百姓送去食物和衣物,让他们感受到王府的关怀。”
朱权看着沈书瑶,眼中满是赞赏,“书瑶,你心思缜密,此事就劳烦你了。有你在,本王安心许多。”
沈书瑶微微欠身,“王爷放心,我定当竭尽全力。”
就在这时,王府管家匆匆走进来,行礼道:“王爷,萧指挥使求见。”
朱权微微一怔,随即说道:“快请他进来。”
萧烬羽走进房间,先向朱权、张氏和沈书瑶行礼,然后说道:“王爷,卑职已将俘虏押回大宁,关在锦衣卫大牢。王爷是否现在审问?”
朱权点了点头,“好,本王这就去。书瑶,你先去安排安抚百姓和筹备物资之事,王妃,你也好好休息。”
张氏和沈书瑶应了一声。朱权便与萧烬羽一同前往锦衣卫大牢。
大牢内阴暗潮湿,弥漫着刺鼻的气味。朱权走进牢房,目光如刀,扫过那些被关押的俘虏,眼中闪过一丝寒芒。
“你们谁是领头的?”朱权声音冰冷,带着不容抗拒的威严。
俘虏们低着头,无人应答。过了一会儿,一个身材高大的北元士兵站了出来,“我是百夫长,要杀要剐随你便,别想从我口中得到任何消息。”
朱权看着他,神色冷峻,“你们此次进犯大宁,究竟所为何事?还有多少兵力?”
那百夫长冷哼一声,满脸不屑。
朱权微微皱眉,看向萧烬羽。萧烬羽会意,上前一步,和声说道:“兄弟,你也看到如今局势,北元已然兵败。如实交代,不仅能免你皮肉之苦,说不定宁王殿下还能网开一面,饶你性命,为家人留条活路。”
那百夫长脸色微变,但依旧强硬:“少废话。”
这时,另一个俘虏突然喊道:“别白费力气了,我说,我全说!”
朱权看向那个俘虏,神色威严:“你说吧,只要如实交代,本王可饶你不死。”
那俘虏连忙说道:“我们此次进犯大宁,是奉了北元大汗之命。大汗妄图夺回大宁,重建元朝。但如今北元内部四分五裂,各部落心怀鬼胎,大汗的命令也并非都能听从。此次我们带来两万兵马,后续虽还有些零散部队,可人数寥寥无几。”
朱权听后,神色凝重,“后续部队还有多少人?何时能到?”
那俘虏说道:“后续也就几千人,大概七八日后能到。而且北元内部矛盾重重,许多部落不愿出兵相助,都在观望局势。”
朱权点了点头,“你们粮草辎重已被焚毁,后续部队来了又能如何?”
那俘虏苦笑着说:“我们还有一些隐秘补给点,可也支撑不了多久。大汗虽想联合其他部落,响应者却寥寥无几。”
朱权微微皱眉,心中暗自思索,必须尽快采取措施,切断北元补给和可能的联盟。“好了,你下去吧。”朱权对那俘虏说道,“记住,你若敢说谎,本王定不轻饶。”
那俘虏连忙点头,被锦衣卫士兵带了下去。
朱权看着萧烬羽,“萧指挥使,你怎么看?”
萧烬羽沉思片刻,说道:“王爷,北元虽已衰败,但仍不可掉以轻心。咱们一方面继续加强城防,另一方面派出精锐探寻并捣毁他们的补给点,同时密切留意那些可能与北元勾结的部落动向。如今北元内部权力分散,各部落利益诉求不同,我们或许可利用这一点,分化瓦解他们。”
朱权点了点头,“你所言极是。此事刻不容缓,本王这就召集幕僚商议对策。萧指挥使,你也一同前来。”
萧烬羽应道:“是,王爷。”
朱权和萧烬羽离开大牢,前往王府议事厅。一路上,朱权心中思绪万千。他深知,大宁的危机远未解除,未来的日子将更加艰难。但凭借着自己的智慧与勇气,以及过往积累的战斗经验,他坚信定能带领大宁军民保卫这片土地,守护大明边境的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