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摸摸耿杨的头,孩子不要急。
耿杨看着大坑里,好像看到水渗出来,激动的说道:“这是那上面流出来的水?”
村里众人围着大坑看,水渗出来的很快。
耿捷问:“青青,这是什么水?”
青青应道:“喝的呀。”
耿捷飞快的跑回家拿个桶过来,看着二米深的坑不好下去,他又跑回家拿挑水的扁担来,勾着水桶放下去,水是沿着石壁渗出来的,桶放在那儿也接不到。
青青眯着眼睛直笑。
耿捷怒了,翻身趴在坑边往下跳,小意思。
他站在坑里转过身,看石壁上渗出来的水流在坑底,很快积蓄了一些。他用手掬一捧水尝尝。
耿捷尝了尝,又掬一捧水尝尝,抬起头问:“青青,你知道这水是什么味道吗?想不想知道?”
青青笑道:“耿捷哥哥,你再不上来可能会挨打。”
耿捷吓一跳,赶紧往上爬,两腿撑着石壁几下爬到上边,屁股坐在边上再爬起来,往后边跑。
王家浩眼疾手快一把掐住他后脖颈将他抓回来,很有礼貌的问:“这水是什么味道?”
耿捷赶紧招:“甜的!不是有点甜,是明显的甜!”他又问,“青青,水里有糖吗?”
青青不说。
大人站在坑边动起脑子。
耿杨抢着说:“青青,这是泉水吗?”
青青点头,答对了。
耿捷激动的问:“我们以后喝这个水?”
青青稳重(奶呼呼)的安排:“一人一天喝一升就够了。多了可以卖哟。”她和家瑞爹爹眨眼睛。
王家瑞哇一声:“这么好的水,比矿泉水还好?”
青青点头:“是五行水哟。”
众人面面相觑,这不是一般的事。比起捡地皮菜、捡蘑菇,现在都不用捡了,挖个坑就有?
耿柄指着耿捷喊:“你刚才下去踩了?”
耿捷应道:“我帮大家先试了,大家看,我喝了到现在也没事。”
王家瑞问:“那你说,你现在是什么感觉?”
耿捷认真想想:“水是甜的,和饮料不一样,喝完浑身舒服。”
耿建红背着手站在坑边看着,这水虽然流的不慢,但要把这个坑蓄满也得不少时间,意味着一时半会儿喝不上。
耿建红抬起头和大家商量:“这水要怎么卖再说,这个井是不是要看好?上面加井盖,上面再修个亭子?”
王家瑞笑道:“青青已经把瓶子设计出来了。青青,那荷叶瓶是不是用来装这个水的?”
青青撒娇。
耿杨抱着青青美死了,荷叶瓶是他雕的。
耿建红笑道:“有瓶子更好。”他能安心的回老家养老,还能做事。
王家瑞看着青青很幸福,笑道:“井盖是需要的,亭子也修,青青想修什么样的亭子?”
青青应道:“这儿修一个,那边修一个。”她手比着前边小山包。
云姗过来帮她说:“青青还打算在兔子山修茅屋。我看松树洼也得修,后山也能修。”
耿捷问:“青青,修那么多茅屋做什么?”
王丁辉笑道:“这个想法很好。我们好日子要过,活儿也得干。山里有个茅屋,大家干一两个小时停下来休息一下,不会太辛苦。这才是悠闲自在的日子。”
颜北幽幽的说道:“山里的日子就是这样,大家不用太懒,也别太辛苦。”
耿松幽幽的说道:“以后用机器,机器人,人在一边看着,或者放机器人,都是需要的。”
耿建忠问:“用机器人种地?”
耿松说道:“比如摘桃子,人爬树危险,做个机器人容易的多。”
众人面面相觑。
耿禄拍板:“先把亭子、茅屋修起来。”
耿建红说道:“这活儿我包了。”
耿禄说道:“好。现在,这水是村集体的财产,由村子里决定。以后村里能挣很多钱,除了按户分、按人头分,贡献大的评个先进发个奖金,都没意见吧?”
耿建红笑道:“很该如此。在厂里干活拿工资是应该的,老人或者什么都不干,享受基本的分红,为村子做贡献也该有回报。”
耿禄说道:“现在记账也不难,咱们村子就这么大,把大大小小的事都记清楚,大家最好别闹出龃龉。大家就这么算清楚,一块越过越好。”
众人鼓掌!
坑里水更多了。
王家浩提议:“我先下去舀一桶上来?”
太公笑道:“行。”
黄晓萍拿个搪瓷碗来,井里水少的时候都是这么下去舀的。
王家瑞站在上边和众人商议:“井壁再凿几个坑,上面修个井沿。”
王丁胜说道:“这井沿不用多高。水能抽上来。”
王贵问个灵魂问题:“会不会有人来偷水或者抢水?”
青青说道:“别人看不见的呀。”
众人一块看着她。
青青说道:“只有取水的人能看见呀。”
耿杨忙问道:“所以那石崖上还有水?”
青青点头。
王丁胜说道:“在上面修亭子。”
青青说道:“亭子能看见。”
王丁胜神奇的说道:“这个井外人看不见?村里人也看不见?人不会掉下去?”
王家浩舀了一桶水举到头顶。
王家瑞弯着腰把桶拿上来。
王家浩几下爬上来。
王丁胜目瞪口呆的看着,那片地平了!那么大一个坑看不见了!
众人面面相觑。
耿杨看着青青,看她一脸无辜,好像什么都没做。耿杨笑着使劲亲一口。
王家瑞喊:“大家都尝尝这个水,有多甜?”
叶晶拿几包一次性纸杯来,拆开给大家用。
耿捷跑回家拿了杯子来,让王家浩给他倒一杯,他拿回去给太婆喝。
王家浩给太公盛一杯。
太公端着杯子慢慢的喝着,甜!真甜!不腻的。清凉但不是冰凉,喝着确实舒服。
雷婆婆也来喝水,好像喝到一口仙气,说道:“这是不是就是那个甘泉?”
太公说道:“就是。这是从地里流出来的。”
耿杨说道:“地里算土,有水,含有微量元素,青青,木和火呢?”
青青教育孩子:“地里有火呀,也有木呀。”
耿杨总结道:“地里什么都有。”
青青摸摸他头,孺子可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