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心等待了半晌,陈誉和刘备、张角,在童子的引领下,踏入了那间弥漫着古朴气息的草庐。
屋内,诸葛亮正襟危坐,他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周身散发着一种超凡脱俗的气质,仿佛能洞察世间的一切。
陈誉和刘备、张角上前行礼,诸葛亮微微抬手,示意他们坐下。他目光深邃,如幽潭般深不可测,凝视着三人,半晌未发一言,气氛瞬间变得凝重起来。
终于,诸葛亮打破了沉默,他的声音沉稳而有力:“三位既来,想必是为天下之事。我且问你们,对天文地理、奇门遁甲有何见解?”
张角心中一紧,他深知诸葛亮这是在考验他们,不敢有丝毫懈怠,连忙整理思绪,说道:“天文地理,乃天地之学问。观天象可知吉凶,察地理可明地势。奇门遁甲,虽神秘莫测,但依我之见,不过是借天地之力,为己所用。”
刘备也不甘示弱,拱手说道:“先生所言极是。天文地理,关乎民生社稷。奇门遁甲,若能善用,可在乱世之中谋得先机。”
诸葛亮微微点头,眉头却依旧紧锁,不置可否。接着,他缓缓起身,走到一旁的桌案前,拿起一幅卷轴,轻轻展开。那是一幅天下局势图,上面标注着密密麻麻的记号,还有一些令人费解的预言。
“你们可看得懂这图中之意?” 诸葛亮问道,目光在三人身上来回扫视。
张角和刘备凑近一看,只见那图中,一些地方被奇异的符号标记,还有一些线条错综复杂,指向未知的方向。他们对视一眼,心中充满了疑惑,但又不甘心就此放弃。
陈誉知道后世剧情走向,看了图,沉思片刻,说道:“先生,这图中记号,似与天下局势相关,但其中深意,我等一时难以参透。还望先生明示。”
刘备也连忙说道:“是啊,先生,还请您为我等指点迷津。”
诸葛亮却只是微微皱眉,将图收起,说道:“天机不可泄露。” 这让张角和刘备心中更加急切。
在交谈过程中,张角心中一直充满了焦虑和自我怀疑。他深知诸葛亮的才智举世无双,自己的能力与之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他担心自己的回答不能让诸葛亮满意,无法请得他出山相助。
而刘备,则回忆起自己多年来的坎坷经历。从颠沛流离到寄人篱下,他始终怀揣着兴复汉室的梦想,如今,诸葛亮是他改变命运的希望。
他在等待诸葛亮答复时,心中既充满了期待,又害怕被拒绝,这种复杂的情感如同一团乱麻,缠绕在心头。
而诸葛亮,表面上看似平静,内心却也在激烈地挣扎。他对天下局势有着清晰的认识,深知出山意味着要卷入无尽的纷争之中,不仅自己可能会陷入危险,还会牵连到身边的人。
但他又心怀天下,不忍看到百姓在战乱中受苦。这种出世与隐居的矛盾,让他在抉择面前犹豫不决。
这时,张角决定坦诚相待,他讲述了自己亲眼目睹百姓在战乱中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惨状,声音中充满了悲痛和愤怒:“先生,如今这天下,百姓苦不堪言。我曾在困境中得到过百姓的帮助,他们虽生活困苦,却依然善良淳朴。我发誓,定要为他们谋福祉,让天下太平。”
刘备也神情凝重地说道:“先生,我身为汉室宗亲,看到汉室衰微,心中痛心疾首。我欲恢复汉室,还天下一个朗朗乾坤,还望先生能助我一臂之力。”
诸葛亮听着二人的讲述,心中不禁一动。他们的经历与自己心中的抱负产生了共鸣,那份真挚的情感,让他感受到了二人的决心。他的眼神中闪过一丝动容,但很快又恢复了平静。
就在陈誉和刘备以为已经说服诸葛亮,满心欢喜地准备离开时,一名童子匆匆跑了进来,递上一封信件。诸葛亮接过信件,打开一看,脸色瞬间大变。
“怎么了,先生?” 刘备心中一惊,连忙问道。
诸葛亮缓缓抬起头,目光中透露出一丝忧虑:“你们攻下襄阳后,流民众多,食物不继。若要我出山,你们必须先解决这个问题,安抚流民。”
张角和刘备闻言,心中一沉。他们没想到,在即将成功请得诸葛亮出山之时,会出现这样的意外情况。
陈誉沉思片刻,突然想到了自己所在的乐园。他心中一横,决定透露一些信息:“先生,我有办法。我曾在一处神秘之地,得到了一些物资,其中有高产的土豆等种植物。只要合理种植,定能解决食物短缺的问题。”
诸葛亮微微一怔,眼中闪过一丝好奇:“哦?竟有此事。你且详细说来。”
陈誉便将土豆的种植方法和产量等,向诸葛亮详细讲述了一番。诸葛亮听后,陷入了沉思。
“若真如你所说,这倒是个解决问题的办法。但这其中,还需仔细谋划。” 诸葛亮说道。
陈誉和刘备心中一喜,他们知道,这是一个机会。只要能解决流民的食物问题,诸葛亮出山便有了希望。
“先生放心,我等定会全力以赴,解决此事。还望先生能给我们一个机会。” 陈誉说道。
诸葛亮微微点头:“好,我且看你们的表现。若能妥善解决流民问题,我便出山相助。”
张角和刘备大喜过望,连忙拜谢。
陈誉摇了摇头,心想:“一顾茅庐这算成了,但也未成!”
......
陈誉、刘备和张角三人从诸葛亮的草庐出来后,心情既振奋又沉重。振奋的是,他们得到了诸葛亮出山的承诺,只要解决好流民问题,就有了一位经天纬地的大才相助;沉重的是,摆在眼前的流民安置和襄阳治理问题,犹如两座大山,压得他们有些喘不过气来。
回到襄阳城,只见城内一片狼藉,战争的创伤尚未愈合,流民们衣衫褴褛,面黄肌瘦,眼神中充满了恐惧和迷茫。张角看着这凄惨的景象,心中一阵刺痛,他暗暗发誓,一定要让这些流民过上安稳的生活。
“当务之急,是先给流民们提供食物和住所。” 刘备皱着眉头说道,眼神中透露出一丝焦虑。
张角也点头附和:“不错,可如今城中物资匮乏,这该如何是好?”
陈誉看了一眼张角,说道:“剑心在城外找到一些储备物资可以应急,至于长远之计,就靠这些土豆了。” 说着,他从怀中掏出一些土豆种子,这些土豆种子在阳光下闪烁着奇异的光泽,仿佛蕴含着无尽的生机。
陈誉、刘备和张角三人领着流民们以工代赈,参与到土豆的种植当中。他向流民们详细地介绍了土豆的好处,说这是一种高产的作物,只要种好了,以后大家都能吃饱饭。
流民们听了,眼中重新燃起了希望的光芒。他们纷纷拿起农具,跟着陈誉来到城外的土地上,开始辛勤地劳作起来。与此同时,陈誉还从流民中挑选了一些身强力壮、有战斗经验的人,将他们吸收进军队,进行训练。
在陈誉、刘备、张飞和张角等人的努力下,不出三日,襄阳城的面貌焕然一新。流民们有了住所,吃上了安稳饭,还通过劳作获得了尊严和希望。土豆也在大家的精心照料下,顺利种下。军队的力量得到了扩充,整个襄阳城治理得井井有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