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干就干,这几个人当下就分了工,各自忙活起来,筹备起这个活动来。有人负责写通知,把活动的大致内容、评选规则等一条一条地罗列清楚;有人去联系居委会,看看能不能争取到一些支持和资源;还有人则在社区里奔走相告,把这消息散播开来。
这消息就像长了翅膀一样,眨眼间就在整个四合院传开了,一下子把平日里安静祥和的四合院搅得热闹非凡。
胡同口下棋的几位大爷,原本正为了一步棋争得面红耳赤呢,听到这消息,立马把棋局都抛到了脑后,凑在一块儿议论起来。
“哟,这活动挺有意思啊,咱这社区是该好好搞搞这些事儿了,平日里看着大家都挺好,可到底谁做得多,谁做得好,还真没个准数呢。”
“就是就是,这下可得好好看看,到底谁能评上这个文明榜样呀。”
在家里忙着做饭的大妈们,也一边择着菜,一边透过窗户跟对面的邻居唠着这事。
“我觉得这活动挺好,咱社区是得树些榜样了,让孩子们也跟着学学,别整天就知道疯玩。”
“可不是嘛,就看这回都能选出谁来咯。”
而那些年轻人呢,下了班回到四合院,听到长辈们说起这事,也都来了兴致,纷纷讨论起自己心目中可能当选的人选来。
有人一听这活动,心里头那股子劲儿就上来了,跃跃欲试地想着自己平日里也没少帮着大家,这一回啊,说不定自己就能评上个先进,在大家面前露露脸,那脸上可就有光了呀。
住在东厢房的小刘,就是这么想的。他平日里在社区里也算个热心人,哪家的电器坏了,他都会主动去帮忙看看,修一修。这会儿他一边哼着小曲儿,一边在院子里溜达着,心里头美滋滋的,逢人就说:“我平时可没少帮着大家,这一回啊,说不定我就能选上呢,嘿嘿。”那走路的步子都迈得格外大,仿佛已经看到自己当选时大家投来的赞许目光了。
可也有人在一旁泼冷水,撇着嘴,满脸不屑地说:“就你?别做美梦了,睁开眼睛看看人家李大爷,那才叫真正的热心肠,多少年如一日地帮着社区里的人,你能比?”这话一出,就像一颗小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泛起了层层涟漪,周围的人听了,有的点头赞同,有的则觉得这话太伤人,替小刘打抱不平,一时间大家又你一言我一语地争论起来。
评选活动的日子很快就到了,一开始,大家就像开了闸的洪水一样,热情高涨,纷纷推荐自己心目中的榜样。
住在西院的王大妈,那可是大家公认的好人。她经常照顾那些孤寡老人,每天一大早,她就会拎着自己熬好的热粥,去隔壁院的张大爷家。张大爷无儿无女,身体又不太好,王大妈就帮他洗衣做饭,把家里收拾得妥妥当当的,还陪着他坐在院子里晒太阳,听他唠唠年轻时的事儿,给他解闷儿,那可真是上心极了。所以一提到评选,好多人都抢着说:“王大妈那必须当选啊,她对那些孤寡老人的照顾,咱们可都是看在眼里的,那真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呀。”
还有赵大哥,他天天义务打扫院子,不管是刮着大风,那风刮得人眼睛都睁不开,还是下着倾盆大雨,院子里积水成洼,他从来都没断过。每天天还没亮,就能看到他拿着扫帚在院子里清扫的身影,把四合院的各个角落都打扫得干干净净,让大家一出门就能看到清爽整洁的环境。大家也都纷纷推荐他,说:“赵大哥也不错,这打扫院子的事儿看着简单,可要坚持下来可不容易,他这份恒心和为大家服务的心意,就值得咱们学习呀。”
可就在这评选的过程当中,还真出了一些让人头疼的小插曲。有人为了能当选,那可是想尽了办法,开始到处拉关系、走后门。
住在中院的张姐,平日里虽然也做过些好事,但她这人好面子,一心想着这次一定要当选,就开始四处活动起来。她看到平日里和自己关系还不错的李婶在院子里晾衣服,便凑过去,脸上堆满了笑,拉着李婶的手说:“李婶呀,您看这次咱们社区这文明评选活动,我可一直都挺积极参与社区事儿的呀,您要是投我一票,回头我请你下馆子,想吃啥随便点,咋样呀?”
李婶一听,愣了一下,脸上露出些许为难的神色,推脱着说:“哎呀,张姐,这评选得看大家的意思呀,我也不好随便就答应你呢。”
张姐却不死心,还在那一个劲儿地说着好话,直到李婶借口有事匆匆走开了,她才作罢。
还有住在南院的小李,看到德高望重的李叔坐在门口晒太阳,便赶忙跑过去,陪着笑,讨好地说:“李叔,您老就帮帮忙,选我吧,我保证以后对您言听计从,您有啥事儿,我第一个就来帮忙。”
李叔皱了皱眉头,严肃地说:“这评选是看你平日里实实在在做了啥好事,可不是靠这些嘴皮子功夫呀,你这孩子,心思可别用歪了。”小李听了,脸上一阵红一阵白的,灰溜溜地走了。
这一幕幕被苏尘他们看在眼里,那可真是气坏了,肺都要气炸了。苏尘气得脸都涨红了,扯着嗓子喊:“这是评文明榜样,是要选出真正的好人好事,是为了让咱们社区变得更好,不是让你们在这儿搞关系、走歪门邪道!都给我公平公正!”其他几个筹备的居民也都在一旁附和着,满脸的气愤和无奈。
就在苏尘为这事儿烦恼得吃不下睡不着的时候,系统突然给他来了个提示:“坚守原则,弘扬正气。”苏尘看到这个提示,原本烦躁的心一下子就有底了,他暗暗发誓一定要坚决按照标准来评选,绝不让那些歪风邪气得逞,哪怕得罪人,也得把这事儿办得明明白白、堂堂正正的。
他开始一家一家地走访,每一个被推荐人的情况他都不放过,认真核实每一个被推荐人的事迹,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遇到那些拉关系的,他就苦口婆心地讲道理。
这天,他来到了张姐家,张姐一看是苏尘来了,心里“咯噔”一下,知道肯定是为了评选那事儿来的,但还是强装镇定,笑着招呼苏尘坐下。
苏尘也没拐弯抹角,直接就说:“张姐,我知道你想当选这文明榜样的心是好的,可咱这评选得靠实实在在的好事呀,你去拉票、走后门,这可就不对了。咱们这评选是为了让社区变得更好,不是为了你个人的面子和好处。要是都像你这样,这活动还有什么意义?大家都不看实际做了啥,光靠走关系,那选出来的还能叫榜样吗?以后谁还会真心去做好事呀?”
张姐听了,一开始还想辩解几句,可看着苏尘那诚恳又严肃的样子,渐渐地,脸就红了,低下头,不好意思地说:“苏尘啊,我知道错了,我这也是一时糊涂,就想着能当选,太心急了,我以后肯定不会这样了。”
苏尘看着张姐认识到了错误,便也缓和了语气,说:“张姐,你平日里也做了不少好事,只要踏踏实实地按照规矩来,大家心里都有杆秤,自然会认可你的呀。”
就这样,苏尘一家一家地走访,一个一个地沟通,把那些歪风邪气慢慢地给压了下去。
经过一轮又一轮激烈的讨论和评选,大家根据每个人的实际事迹,对照着事先制定好的标准,终于选出了几位实至名归的文明榜样。
当选的李大爷,自己家里头经济条件也不宽裕,靠着那点退休金过日子,可他总是省吃俭用地帮助困难户。胡同里的老陈家,孩子生病花了不少钱,生活一下子变得拮据起来,李大爷知道后,把自己攒了好久准备买新衣服的钱拿了出来,塞给老陈,还经常送些自家种的菜过去。老陈感激得不知道说啥好,逢人就说:“李大爷这恩情,我一辈子都忘不了啊,他自己都舍不得,还想着帮我们,这才是咱们学习的榜样啊!”
王大妈照顾孤寡老人的事儿,更是在社区里传为佳话。那些被她照顾过的老人,提起她来都是赞不绝口。有一次,张大爷生病卧床不起,王大妈更是日夜守在床边,给他熬药、喂饭,就像照顾自己的亲爹一样。大家听了这些事儿,都对王大妈竖起了大拇指,敬佩得不行,都说:“看看人家王大妈,照顾孤寡老人,那真是比亲闺女还亲,太让人感动了,这才是真正的好人呐。”
这些榜样的事迹在社区里口口相传,就像一阵温暖的春风,吹进了每个人的心里。大家听了之后,心里头都憋着一股劲儿,想着自己以后也得多做好事,多为社区出份力,争取也能像他们一样当上榜样。
在这些榜样的带动下,四合院的风气那是一天比一天好。以前,谁家要是有点事儿,大家虽然也会帮忙,但多少还是有些观望,不太主动。现在可不一样了,不管是谁家里有点事儿,不用招呼,邻居们就主动上门帮忙。
西院的刘婶家的屋顶漏水了,她正发愁呢,不知道该咋办,结果隔壁的赵大哥知道了,立马叫上几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带着工具就过来了,爬上屋顶,忙活了大半天,把屋顶修得妥妥当当的。刘婶感激地拿出家里的水果招待大家,赵大哥笑着摆摆手说:“都是邻居,客气啥呀,这都是咱应该做的,要是换做别家有这事儿,咱不也得帮忙嘛。”
邻里之间也更加和睦了,以前那些为了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儿吵架拌嘴的情况再也不见了。以前啊,中院的两户人家,因为一盆花放在院子里占了点地方的事儿,吵得不可开交,好几天都不说话。现在呢,大家都互相体谅,互相包容,有啥事儿都好商量。
孩子们也深受影响,变得更加懂礼貌、守规矩了。以前孩子们在院子里玩耍,总是吵吵闹闹,没个分寸,现在一进院子,就能听到孩子们清脆的问候声:“叔叔好,阿姨好。”看到长辈们拿着东西,还会主动跑过去帮忙。有个叫明明的小男孩,以前调皮捣蛋是出了名的,现在也变得懂事多了,还跟小伙伴们说:“我要向榜样们学习,做个好孩子,以后也为咱们四合院争光。”
社区里到处都充满了欢声笑语,一到傍晚,大家聚在一块儿聊天、下棋、晒太阳,老人们坐在椅子上,回忆着过去的事儿,脸上满是幸福的笑容;年轻人则分享着工作中的趣事,笑声在院子里回荡;孩子们在一旁嬉笑玩耍,那场面别提多和谐美好了。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和满足的笑容,仿佛这四合院就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而大家都在用心地守护着这份美好,让这份和谐的氛围一直延续下去呢。
日子还在继续,这四合院的故事也还在不断地书写着,而这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果,就像一颗种子,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结出了累累硕果,让生活在这里的每一个人都感受到了它带来的温暖与力量。
在一个阳光格外灿烂的日子里,苏尘一大早就开始忙活着把四合院的居民们都召集到了院子中央。那宽敞的院子里,阳光毫无保留地洒在地上,像是铺了一层金色的毯子,熠熠生辉。微风轻轻拂过,带来些许凉爽,也让院子里的空气格外清新。
大家陆陆续续地赶过来,围坐在一起,脸上充满了期待和好奇。有的人手里还拿着刚刚放下的工具,农具上沾染的泥土还未干透,散发着淡淡的泥土芬芳;有的人则一边走一边拉着家常,笑声和话语声交织在一起,让整个院子充满了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