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孙悟空自从护得唐僧取经归来,被封为斗战胜佛,便时常于花果山潜心修炼。这日,天气晴好,万里无云,阳光如金纱般洒在花果山各处。悟空信步走出水帘洞,只见一众猴子猴孙聚在一处,交头接耳,神色间满是忧虑与好奇。
悟空心中纳闷,遂唤来那经验丰富的老马猴。老马猴见是大圣召唤,赶忙上前,恭敬地磕了个头,说道:“佛爷,如今这人世间,佛道两教可谓香火鼎盛至极,善男信女遍布各处。但凡有点办不成的事儿,众人便往庙宇道观里去求。可如今的佛爷和道爷们,似是忘了因果报应、天规戒律,只要有香火贡品,便有求必应。”
悟空微微皱眉,神色间已有几分不悦,问道:“怎会如此?那世间之事,自有其因果循环,岂容这般随意干预?”老马猴继续说道:“大圣有所不知,那些有权有势之人,借此机会,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可苦了那些贫苦百姓,他们没钱给佛爷道爷上供,诸多事情便只能搁置,只能默默受苦受难。”
悟空听闻,心中怒火渐起,又听老马猴接着说:“可惜大圣您这般高的身份,如此大的本事,却白白浪费了。如今人世间庙宇名目繁多,就连阴司的牛头马面、黑白无常,都修了小庙,公然收取香火钱。”悟空眉头紧锁,挥手打断老马猴的话,转身回到洞中,盘膝而坐,闭目沉思。
他想起取经路上,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所遇种种皆为磨炼,皆是为了坚守正道,弘扬佛法。可如今,这世间的佛道竟成这般模样,实在令他痛心。思索良久,悟空心意已决,他要亲往人间,看看这乱象究竟到了何种地步。
一个筋斗,悟空便来到了人间。刚落下云头,便见一座华丽的庙宇,香烟袅袅,人群熙攘。悟空化作一个普通香客,走进庙宇。只见那佛像庄严肃穆,然供桌上堆满了各种珍贵贡品。众人纷纷跪地,口中念念有词,祈求升官发财、消灾解难。
悟空在庙中四处查看,发现不少僧众满脸谄媚,对那些衣着华贵、供奉丰厚之人笑脸相迎,而对衣着朴素、贡品微薄的百姓却态度冷淡。悟空心中暗怒,寻了个机会,化作一阵清风,附在一个僧人的耳边,低声问道:“你等身为佛门弟子,本应普度众生,为何却只看香火贡品,区别对待众人?”那僧人吓得浑身一颤,左右张望,却不见说话之人,心中惶恐,却不敢作答。
离开这座庙宇,悟空又来到一座道观。道观内亦是热闹非凡,道人们同样忙着接待达官显贵。悟空观察片刻,见一个年轻道士正驱赶一个衣衫褴褛的老者,老者苦苦哀求,只道家中妻儿重病,实在无钱供奉,只求道爷慈悲,指点一二治病之法。道士却满脸嫌弃,喝道:“没钱还想求道,快滚!”
悟空心中大怒,现了真身,大喝一声:“你们这些人,如此行径,可对得起这佛道之名?”众人见状,皆吓得纷纷跪地。悟空看着众人,怒目而视,说道:“佛道之教,本是劝人向善,导人正道,如今却被你们弄得乌烟瘴气。你们只知贪图香火贡品,却不顾百姓死活,这与那妖邪何异?”
众僧道吓得浑身发抖,连连磕头求饶。悟空扫视一圈,说道:“今日且饶过你们,若再让我看到如此行径,定不轻饶!”言罢,又一个筋斗来到一处偏远小镇。
这小镇虽小,却也有一座供奉阴司鬼神的小庙。悟空走进庙中,只见牛头马面、黑白无常的塑像前,同样有香客供奉。悟空心中冷笑,暗自思忖:“这阴司鬼神也来凑热闹,收取香火,成何体统!”
正想着,便见一个鬼差模样的人现身,对着悟空喝道:“你是何人,竟敢擅闯此地?”悟空笑道:“我乃斗战胜佛孙悟空,特来看看你们这些阴司鬼神,如何在人间作威作福,收取香火。”鬼差一听是孙悟空,心中有些畏惧,但仍强装镇定,说道:“大圣,这人间百姓自愿供奉,我们不过是顺应民意。”
悟空怒喝道:“休要狡辩!你们身为阴司鬼差,本应各司其职,维护阴阳秩序,如今却在此扰乱人间,收取香火,致使世间乱象丛生。”鬼差吓得赶忙跪地,说道:“大圣恕罪,小的也是奉命行事。如今地府之中,上上下下都默许了此事,小的不敢违抗。”
悟空听闻,更是气愤,说道:“好一个奉命行事!我倒要去地府走一趟,看看阎王爷是如何治理地府的。”说罢,一个筋斗翻进地府。
地府之中,依旧阴森恐怖,可悟空却发现,往日的肃穆威严少了几分,多了些浮躁与功利。他径直来到阎罗殿,阎王爷见是孙悟空,赶忙起身相迎,笑道:“不知大圣今日前来,所为何事?”
悟空也不废话,直言道:“阎王爷,我且问你,如今阴司鬼差在人间修庙收取香火钱,扰乱人间秩序,此事你可知晓?”阎王爷脸色微变,迟疑片刻,说道:“大圣,此事我也有所耳闻,只是如今这世道,大家都想多些好处,我地府众人也不例外。”
悟空怒目而视,说道:“阎王爷,你身为地府之主,本应公正严明,维护阴阳两界的平衡。如今却纵容下属这般胡作非为,成何体统?若人人都为了私利,不顾天规戒律,这世间岂不乱了套?”
阎王爷面露羞愧之色,说道:“大圣教训得是,是本王管理不善。本王这就下令,禁止阴司鬼差在人间收取香火,整顿地府风气。”悟空见阎王爷态度诚恳,便说道:“希望你能说到做到,若再让我发现此类事情,定不饶你。”
离开地府,悟空又回到人间。他一路施展神通,将那些违规修建的庙宇道观,以及阴司鬼神的小庙,统统毁去。同时,他还在各地显圣,告诫众人,佛道之教,重在修心向善,而非以香火贡品来衡量。
孙悟空心意已决,他抖擞精神,周身光芒流转间,稳稳换上那身斗战胜佛的盛装。金丝银缕绣就的袈裟,璀璨夺目,每一针每一线似都在诉说着往昔取经的传奇;头戴的毗卢帽,佛光隐隐,彰显着无上尊荣。
一切准备妥当,他深吸一口气,稳了稳心神,双足轻点,踏上那洁白如絮的祥云。祥云裹挟着他,如离弦之箭般向天庭疾冲而去。一路上,风声在耳畔呼啸,云雾在身旁翻涌,可孙悟空目光坚毅,直视前方。
不多时,那宏伟壮丽的南天门便映入眼帘,守门将士见是斗战胜佛,赶忙躬身行礼。孙悟空大步流星,径直闯入天庭,心中满是对人间乱象的愤慨,誓要向玉皇大帝、太上老君、如来佛祖问个明白:人间的清规戒律究竟是为谁而定?为何任由乱象滋生而不加管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