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匆匆流逝,三天转瞬即逝。终于,这一天来临了,他们四个人怀着忐忑而期待的心情来到了指定的教室。
当他们踏入教室的那一刻,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整整齐齐摆放着的四套道袍风格的校服。这些校服样式独特,质地精良,上面绣有精美的图案和符文,仿佛蕴含着神秘的力量。每个人都走上前去,小心翼翼地拿起属于自己的那一套校服,轻轻抚摸着柔软的布料,感受着其中散发出的淡淡灵气。
紧接着,一名老师模样的人走过来,依次给每人发放了一把桃木剑和一个木质身份牌。桃木剑剑身修长,剑柄处雕刻着精致的花纹,散发着淡淡的桃木香气;而那个木质身份牌则刻有每个人的名字以及所属的门派或班级信息,它不仅是身份证明,更像是一种荣誉的象征。
四人拿到这些物品后,眼中闪烁着兴奋与好奇的光芒。他们互相打量着彼此手中的装备,开始想象着未来在这里将会经历怎样精彩刺激的冒险和学习之旅……
课堂上,老师先是从混沌初开,天地初成之时讲起,用洪荒故事讲述道教的起源,?道教起源于龙国,其渊源可以追溯到洪荒时期和远古时期的鬼神崇拜和祖先崇拜?。在远古时期,人们认为日月星辰、风雨雷电等万物皆有灵性,形成了对鬼神和祖先的敬畏。到了殷朝时期,出现了专门与鬼神沟通的巫祝,他们通过歌舞降神、符咒驱鬼等方式与神灵沟通,占卜吉凶、治病除灾,地位极高。到了姬朝,对鬼神的崇拜更加系统,形成了天神、人鬼、地只为中心的三大体系,并通过祭祀活动敬拜神灵,这些祭祀活动制度规范化之后,形成了中华民族的礼乐文明。
到了秦朝时期,百家争鸣阶段,道家初见雏形!其中代表人物为老子!
?老师随即又讲解起了道教的思想基础是道家学说?。道家以“道”为核心,主张大道无为、道法自然,提出尊道崇德,以清净无为、刚柔并济等法则治国修身。道教在道家思想的基础上,加入了神仙信仰和方仙道的思想,形成了独特的教义和仪式。
然后老师又继续说道:“道教对龙国历史和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它不仅是一种宗教,更是一种文化现象,对龙国古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龙国成立后,道教通过宗教制度民主改革,逐渐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并在改革开放后呈现出新的气象,为促进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做出了积极贡献。”
随后又讲解了道教的神明信仰为:?三清?:包括元始天尊、灵宝天尊和道德天尊。元始天尊是道教最高神之一,灵宝天尊掌管上清境,道德天尊即太上老君,掌管太清境。
再往下就是?方五老?:分别是东方安宝华林青灵始老君、南方梵宝昌阳丹灵真老君、中央玉宝元灵元老君、西方七宝金门皓灵皇老君和北方洞阴朔单郁绝五灵玄老君。
然后就是六御?:包括常见的玉皇大帝(全称为“太上开天执符御历含真体道金阙云宫九穹御历万道无为大道明殿昊天金阙至尊玉皇赦罪大天尊玄穹高上帝”)、中天紫微北极大帝、勾陈上宫天皇大帝、南极长生大帝、承天效法后土皇地祗和东极青华大帝(太乙救苦天尊)。
?三官大帝?:包括天官(赐福)、地官(赦罪)和水官(解厄),分别由紫微大帝、清虚大帝和洞阴大帝统领。
还有其他的一些神祗:如西王母(又称西姥、瑶池金母、王母、金母元君)、东王公(木公,又称:“扶桑大帝或者东华帝君”)、雷祖又称:“九天应元普化天尊”及其部属(如雷公、电母)、斗姆元君、北斗七星君、南斗六星君、文昌帝君等。
在龙国传统的道教信仰里,那些神仙们都具有极其关键的位置,并且每一个神仙均具备独一无二的职责以及强大的影响力。就像那至高无上的玉皇大帝一般,他掌控着天上地下的诸神以及广袤无垠的天空,其权势之大令人敬畏;而南极长生大帝呢,则统领着世间万物的生灵,仿佛是生命的主宰者;还有那美丽高贵的西王母,她可是所有女性仙人中的翘楚,执掌着神秘莫测的昆仑仙岛,岛上奇花异草遍地,珍禽异兽云集。
整个道教神仙体系堪称繁杂浩大,它所囊括的范围极为广泛,从天界高高在上的神只一直延伸至地府深处的地只,不仅如此,其中还包含了众多超凡脱俗的仙真以及民间流传已久的民俗神只等等。这一体系犹如一座巨大无比的宝库,蕴含着无尽的奥秘与神奇。
就这样,课程持续了将近 1 个小时之久,老师终于停下了滔滔不绝的讲述,并向同学们提出要求,希望大家能够自行对刚才所讲解的这些知识内容展开复习和消化吸收,以便更好地理解并掌握这博大精深的道教神仙文化。
陈宇轩、王腾飞、韩旭和王皓四位同学听到老师的指示后,不敢有丝毫怠慢,急忙低下头去,迅速翻开各自手中那厚重的书本。他们全神贯注地盯着书页上密密麻麻的文字,眉头紧锁,大脑飞速运转,竭尽全力地回想着刚刚老师所讲授的那些犹如海洋般浩瀚无垠的知识。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眨眼间便过去了半个小时。正当同学们都沉浸在紧张的复习氛围之中时,一阵清脆的脚步声由远及近传来。紧接着,另一位老师迈着稳健的步伐走进了教室里。这位老师身材高大挺拔,面容和蔼可亲,目光中透露出一股睿智与威严。
“好了,同学们,现在请跟我一起到教学楼后面的道院去吧。”老师轻声说道,然后转身带头走出了教室。同学们纷纷放下手中的书本,紧跟其后。不一会儿,大家就来到了道院中央。
只见宽敞的道院中,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斑驳的光影。而在这片光影之下,整整齐齐、井然有序地摆放着一排排柔软舒适的蒲团,仿佛等待着同学们前去落座。这些蒲团看起来崭新干净,散发着淡淡的草木香气,给人一种宁静祥和之感。
只见那位老师气定神闲地端坐在众人正前方的位置上,他身姿挺拔如松,目光炯炯有神,仿佛能洞悉在场每一个人的心思。待众人纷纷忙乱地找到座位并安定下来后,老师清了清嗓子,用沉稳而富有磁性的声音开口说道:“各位同学,大家好!我是你们本学期的授课教师,姓张,单名一个‘真’字。道号:清虚!”说罢,他微笑着环视了一圈教室,那笑容如同春日暖阳般和煦温暖,瞬间拉近了与学生们之间的距离。
然后开口道:“接下来我要教你们的是我道家的72仙术口诀!以下是相关的口诀和要点,希望同学们可以认真听课!”
于是,他清了清嗓子,缓缓开口讲述道:“接下来呢,咱们先来谈谈所谓修真的基础。首先啊,这第一点就是‘未至真空,阴神难出,阳神更难出’。这句话意味着什么呢?它着重强调了修真之人必须要抵达一种特定的境界,才能够做到出神入化。就好像攀登一座高耸入云的山峰,如果没有足够的实力和毅力,又怎能登顶欣赏那壮丽的风景呢?而修真之路亦是如此,只有不断地修炼、突破自我,方可逐渐接近那个神奇的境界。
再来说说这第二点吧,‘古仙之脱胎神化,由于虚静之极,无我之至也’。这说明了古代那些成仙得道的高人啊,他们之所以能够脱胎换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正是因为他们达到了极度虚静以及完全忘我的至高境地。这种境界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达到的哦,需要长时间的潜心修行和内心的磨砺。可以想象一下,当一个人的心境如同平静的湖面一般波澜不惊,毫无杂念干扰的时候,那种与天地融为一体的感觉该是多么奇妙!
好啦,讲完了修真的基础之后呢,咱们接着来聊聊养气和神气方面的知识。有道是‘道人要妙,不过养炁’,也就是说修真最为关键之处其实就在于养气。那么如何去养气呢?这其中可是大有学问呐!比如‘存神泥丸,丹田炁升。神之所至,炁亦往之’,这里所描绘的呀,乃是神气相互依存的关系。当我们将精神集中于头顶的泥丸宫时,丹田之中的真气自然会升腾而起。而且只要心神所到之处,真气也会随之而至。这不正体现了神气之间紧密相连、相辅相成吗?
还有一句‘心息俱住,神气融畅,杳不可说’,则生动形象地形容了当我们的心念和呼吸都平稳安静下来,心神与气息完美融合且通畅无阻时,所达到的那种难以用言语表达出来的高深境界。那种感受或许只有亲身经历过的人才能真正体会得到吧……”。
再之后所涉及到的便是至关重要的修炼方法以及各个不同的境界划分了。他先是轻抿了一口那杯还冒着热气的茶水,然后稍作停顿,便又接着娓娓道来:“所谓顺时养元,其精髓在于能够精准地把握时间节点,并巧妙地收纳真正的炁息。当处于元气旺盛之时,要懂得及时收敛;若是遭遇损耗,则需迅速补充;若有散乱之象,就应设法聚拢;待到合适时机,方可成功获取。如此这般,方能确保自身的元炁始终充盈且稳定。”这番话语详细地阐述了如何依据时序变化来有效地调养元气,使人对于这一概念有了更为清晰深刻的理解。
紧接着,他话锋一转,语气变得愈发郑重起来:“至于‘习静、无念、绝想’,此乃修行路上极为关键的要点所在。只有当心境彻底宁静下来,摒弃一切杂念妄想,方能使得神灵自然灵动,内丹自然而然地凝结而成。”在这里,他着重强调了通过内心的深度静修、断绝念想等方式来实现心灵与精神层面的升华,从而促进内丹的形成。
最后,他再次缓声说道:“还有一点同样不容忽视,那便是‘存思集神,念道至真’。也就是说,我们需要运用特定的存思法门,将分散的心神高度集中起来,全心全意地去默念大道真谛。唯有如此,才能一步步抵达那最为真挚纯粹的修行境界。”这段讲解全面而深入地剖析了存思对于提升修为的重要作用,让人对整个修炼体系有了一个较为完整的认识。
讲完这些之后,他稍作停顿,紧接着又缓缓地讲述起自己修真的心得体会,并加以总结归纳道:“所谓‘虚心以原道德’,即是要怀着一颗谦卑之心去探寻世间的道德准则和真谛;而‘静意以期神明’呢,则是需要让心境保持宁静平和,如此才能期许着达到那与神明相通的高深境界。”
他微微颔首,继续阐释道:“再看这一句——‘因斋而息心,因息而入道’,其意思便是借助于斋戒这种方式来平息内心的纷扰与杂念,从而能够更好地进入到修真悟道的状态之中。”
说到此处,他稍稍顿了一顿,然后用一种宽慰的语气安抚着在场的众人,缓声道:“虽说我刚才所讲的这些听起来颇为艰苦且显得有些玄妙难懂!但诸位无需为此忧心忡忡。毕竟如今时代已然发生了巨大的变迁,许多原本被视为必要的繁琐环节都已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被摒弃或简化掉了。所以啊,大家尽可放宽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