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再三叮嘱
“你俩这是咋啦?”
咱好端端地请俩人吃饭,结果这俩人却跟吃了断头饭一样,这叫什么事儿啊!
徐达和汤和闻言一愣。
这……难道不是断头饭?
“陛下叫我们过来,难道不是要弄死我们?”
朱元璋一听这话,真是哭笑不得。
“呸!咱是那样的人吗?”
合着这两位兄弟以为自己要把他们弄死,给子孙铺路,才把话说得这么伤感和放肆。
虽然,朱元璋在准备立朱允炆为皇太孙的时候,确实有过这样的想法。
但是现在,朱允炆已经不在他的考虑范围之内了,
自然也就不用再杀了自己的这两位结义兄弟了。
当然,这种事儿,他是绝对不会承认的!
于是,朱元璋当即脸色一板,说道:
“你们俩把咱老朱看成什么人了?你们两个是咱的兄弟,出生入死打天下的兄弟!”
“你们这样想,既看轻了你们自己,又看轻了咱老朱,咱真的是会生气!”
徐达和汤和听到朱元璋话里的语气不似作假。
难道……陛下真的没有杀自己的意思?
可是,陛下要是没这个意思,为什么要让锦衣卫来传旨,召我俩进宫?
朱元璋这才突然想起来,自己之前由于着急这些种子的去处,
就没多想,直接让两个锦衣卫去传旨了。
原来,这事儿的根源在这儿啊!
想通了这一点,朱元璋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咱要是真想杀你们,难道派个太监就杀不了了?”
“还是说,咱现在需要锦衣卫才能撑起咱作为皇帝的威严?”
听到朱元璋的话,徐达和汤和如释重负,长舒了一口气。
既然皇帝都这么说了,看来是真的没有杀自己的心思了。
于是,两人讪讪一笑:“那是臣等多想了,臣在这里给陛下赔不是了。”
朱元璋脸上的表情也缓和了下来,对着两人说道:
“好了,既然误会已经解开了,那就赶紧吃饭。咱找你们来,可不单单是为了吃饭的,吃完了还有正事要谈呢,赶紧吃!”
说完,朱元璋再次拿起筷子,开始吃了起来。
徐达和汤和也彻底放下了心。
此时,两人后背都湿透了,这都是被吓出来的冷汗啊!
心情放松下来之后,连带着原本已经消失的味觉也恢复了。
带着一种劫后余生的庆幸,徐达和汤和也重新拿起了筷子。
这一吃不要紧,两人立刻就感受到了饭菜里与众不同的味道。
同样是这样一道菜,即便自己在府上做的没有宫里这么好,但也不应该差这么多啊!
徐达和汤和两人越吃越上瘾,边吃边说:
“这皇宫里的御厨就是不一般,比臣上次在宫里吃到的味道要好太多了!”
“嗯,好吃!确实是难得的美味,陛下,这是新招的御厨吗?还是说这里面有什么秘诀?”
“告诉告诉臣等,否则的话,臣回去之后,非得把家里的厨子给换了不可!”
在知道自己不会被朱元璋杀死之后,徐达和汤和也有心情和朱元璋开玩笑了。
朱元璋听到徐达和汤和的话,脸上露出得意的微笑。
这可是自己的孙子送给自己的美味秘诀,怎么能够轻易示人?
“这可是有人孝敬给咱的宝贝,也就是你们俩了,别人来,咱可舍不得给他们尝!至于这东西是哪儿来的,你们也别问,咱也不会说,这是咱的秘密!”
听到朱元璋的话,徐达和汤和相视一笑,
知道今天是不可能从朱元璋的嘴里得到这个秘密了。
不过,能吃上这么一顿,也算是不错了。
就像朱元璋说的那样,这种美味可不是谁想吃就能吃得上的!
三个人在味精的刺激下,仿佛恢复了年轻时候的饭量,个个如同风卷残云一般,
很快就把这一大桌子饭菜给吃了个精光。
等到吃完之后,才想起来今天实在是太过于放纵了。
旁边站着伺候的太监总管也是看得目瞪口呆。
自己伺候皇帝陛下这么多年了,自从马皇后去世之后,就没见过陛下吃得这么香过!
担心朱元璋骤然暴食肠胃会受不了,
太监总管赶紧让小太监去吩咐御膳房弄来些消食的茶饮,
帮助皇帝和两位国公消化这些东西。
而正在抚摸着饱胀的肚子的徐达,好像想起来什么一样,对朱元璋说道:
“陛下,您召臣等入宫,说是有什么重要的事,到底是什么事?”
吃饱喝足之后,已经有了一丝倦意的朱元璋闻言,立刻来了精神,
想起了自己召集他俩进宫来的正事。
正好这时候,御膳房做的消食茶饮也端了上来。
太监总管刚要将茶饮端到三人面前。
朱元璋却冲着太监总管摆了摆手,说道:
“不用了,咱让咱的两位兄弟陪着咱走走,还有正事要说。”
随后,朱元璋便站起身来,开始朝殿外走去。
徐达和汤和见状,也赶紧起身跟在了朱元璋的后面。
没过多久,三人就来到了朱元璋放置种子的地方。
打开袋子,黄澄澄的稻谷和麦子呈现在两个人的面前。
徐达和汤和一愣。
这就是皇帝陛下说的很重要的事?
这不过是一些寻常的种子罢了,至于这么大费周章地把自己两人叫进宫来吗?
看到两人脸上诧异的表情,朱元璋对两人说道:
“你们可不要小看这些种子,这些种子非同一般。”
“这可是关系着大明未来的国本,咱叫你们来,就是为了告诉你们这件事。”
“稍后,咱会给你们一些种子,你们带回去,一定要用心伺候,还不能让别人知道。”
“至于种的地方,咱也帮你们选好了,就种到咱赐给你们的那些田庄里面就行了。”
听到朱元璋的话,两人更加糊涂了。
这什么种子,居然能够让朱元璋如此郑重其事?
想到这里,两人都按捺不住心里的好奇,走上前去,
从袋子里抓出一把种子,开始仔细查看。
这一看不要紧,就像当初朱雄英给朱元璋看这些种子一样,两人都被惊呆了!
别看现在两个人一个是魏国公,一个是信国公,但是出身一点都不比朱元璋来得高贵。
要说真有什么高贵之处,那也无非是两个人没有当过乞丐,要过饭罢了。
所以,对于农事,他们还是知道得挺多的,
自然也能看出来眼前的这些种子的与众不同之处。
这些种子和自己见过的所有种子都不一样,不仅籽粒饱满,
而且相较于普通的种子来说,也要大上一圈!
徐达拿着手里的种子,问道:
“敢问陛下,这些种子,究竟有何神异之处?”
朱元璋同样没有打算跟他们解释,而是告诉徐达和汤和:
“你们只管带回去种,到时候收成的粮食,一粒粮食籽都不要浪费,咱有大用处!”
看朱元璋说得这么郑重其事,肯定是什么了不得的种子。
于是,两人也不再多问,下定决心,一定要让人好好种植这些种子,
并且按照皇帝陛下的吩咐,绝对不会让外人知道。
“这里的这些种子,一共有两样,每样种子,咱会给你们一百斤,你们拿回去之后,一定一定要用心伺候,知道了吗?”
朱元璋再三叮嘱。
徐达和汤和再三保证。
随后,徐达和汤和便带着这些种子,离开了皇宫。
徐达和汤和两人,匆匆分别,各自回家。
从徐达离开之后,徐辉祖就在府里坐立不安。
桌子上的茶水已经凉了几次了,自己的父亲还没有回来,
徐辉祖的心也跟着一点一点地沉了下去。
忽然,门外传来一阵惊喜的呼喊:
“公爷回来了!公爷回来了!”
徐辉祖闻言,猛然从椅子上站了起来,并且朝着声音传出来的地方奔去。
只见徐达大步流星地走了进来,身后还跟着两个仆人,
抬着两个袋子,不知道里面装的是什么东西。
徐辉祖见状,不由得暗自松了一口气。
从父亲脸上的表情可以看出来,最起码今天是没有什么危险了。
徐辉祖不敢怠慢,赶紧迎了上去:
“孩儿参见父亲!看到父亲平安归来,孩儿就放心了!”
此时的徐达也是心情大好,拍了拍徐辉祖的肩膀,说道:
“不用担心了,已经没事了。”
听懂徐达话里面意思的徐辉祖,彻底放下了心。
随后,他就注意到了徐达身后的两个袋子,好奇地问道:
“父亲,您带回来的这两个袋子里面装的是什么?看起来还挺沉的样子。”
徐达没有回答,只是吩咐道:
“把这两个袋子搬到我的书房里去,辉祖,你随我来。”
说完,便迈步朝着自己的书房走去。
徐辉祖赶紧跟在后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