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乖孙,爷爷和舅公又来叨扰你了。”
朱元璋看着站在面前的朱雄英,笑着说道。
朱雄英脸上也带着笑意:“爷爷和舅公能来,是我的荣幸,何来叨扰?快请进。”
说着,便将朱元璋和蓝玉引进了门。
来到客厅,三人分别落座,朱雄英吩咐下人上茶。
“乖孙,上次你与爷爷说的那件事,爷爷已经跟朝中好友说过了。”
朱元璋呷了口茶,缓缓开口。
“而且已经开始着手实施了,只是这其中有些关节还没有理顺,导致一直没有成功,当今圣上也因此颇为不悦,所以特意让我二人再来向乖孙求教,还望乖孙不吝赐教。”
朱雄英闻言,微微一怔:
“您说的话有点多,不知指的是哪一件?”
朱元璋也是一愣,这才想起来,朱雄英跟自己说的事情可不止一件。
“就是关于丈量天下土地的事。”
朱雄英这才恍然大悟,心道怪不得朱元璋会不高兴。
朱元璋跟历朝历代的所有皇帝最大的不同之处,就是朱元璋自己出身贫苦。
小时候给地主家放牛,长大了去寺庙里当和尚,寺庙里混不下去了,
又去要饭,最后逼不得已才走上了造反这条路。
所以,朱元璋对百姓的好,是历朝历代的皇帝都比不上的。
一旦得知有这种利国利民的好事,自然是迫不及待地想要推行下去。
现在爷爷来找自己,理由很简单,那就是推行这个方法遇到了阻力。
想想也是,朱元璋对百姓好,可不意味着手下的那些功臣们也对百姓好。
说到底,这些人只是从被剥削阶层变成了剥削阶层,
成长为了新的既得利益者罢了。遇到阻力,也是自然而然的。
“我还当是什么事呢,原来是这个,这点小事,何足挂齿。”朱雄英淡淡地说道。
朱元璋和蓝玉听了,面面相觑,脸上露出了欣喜和诧异之色。
欣喜的是,朱雄英果然有解决的办法。
诧异的是,对他们来说这么困难的事,在朱雄英这里,居然如此简单。
“雄英,你果真有办法?快快说来!”蓝玉急切地问道。
朱雄英微微一笑,先是请两人喝茶。
“想知道为何会形成今日这般局面,就先要知道造成这局面的原因。”
“原因很简单,一来是因为皇帝的封赏,除了官职金银以外,就只能用土地这种如同铁饭碗一样的资产来赏赐自己的功臣。”
“二来,就是因为这些土地的产量不够高,要想吃饱、吃好,唯一的办法就是用更多的土地来解决这个问题,毕竟质量不行,那就数量来凑。”
“如此一来,人们自然而然地就会购买越来越多的土地,来保证自己或者自己的子孙,万一将来有一天遇到饥荒灾年的时候,不至于被饿死。”
“而那些权贵们的做法就更简单了,皇帝赋予的权力和手中的武力,让他们能够以极小的代价获取极大的利益。”
“那么,解决的办法也就很明显了。”朱雄英顿了顿。
“其一,需要皇帝来限制这些勋贵们手中的权力,让他们做不到随心所欲地欺压百姓,即便是被权贵欺压,百姓也有地方可以申冤。”
“其二,就是解决这些土地的产量问题,产量上去了,所有人都不愁吃喝了,自然而然就没有人会再需要大量的土地了。”
“再加上土地越多,到时候交的税越多,哪个脑子有坑的人才会多多地侵占土地?”
说到这里,朱雄英喝了一口茶。
“这第二点的解决方法,爷爷和舅公应该已经知道了,就是我交给你们的那些高产作物的种子,将来都会拿出来普及给天下百姓的。”
“但是,就现在而言,这是一种远水不解近渴的办法,无论是作物的生长,还是种子的普及,都是需要时间的。”
“而第一种办法,就需要皇帝自己来解决了。”
“虽然当今圣上已经尽可能地在解决这些问题了,但是还远远不够。”
“不过,这也不能苛责皇帝陛下,说到底,人心是最难以琢磨的东西,即便是皇帝,也不可能将人心给摸透彻。”
朱雄英的话,听得朱元璋连连点头。
别说是别人了,自己原来属意的朱允炆,不也差点把自己给骗过去了吗?
幸亏是早点得到眼前这个孙子的点拨,否则的话,
大明的将来还不一定会变成什么样子呢。
“想要彻底地解决这个问题,就要进行一次大刀阔斧的改革。”
“至于怎么改革,先贤也早就给了我们答案,只不过我们一直被惯性思维给害了,一叶障目罢了。”
蓝玉听到朱雄英的话,忍不住问道:
“雄英,先贤给了我们什么答案?我们怎么不知道?而且纵观历朝历代,这些问题也从来都没有得到解决啊。”
朱雄英闻言,微微一笑。
“不是没有得到解决。我说过了,先贤是给了我们答案,但是具体怎么做,那就见仁见智了。”
“比如商鞅,比如王安石,都给我们指明过道路。”
朱雄英的话让朱元璋和蓝玉越听越迷糊。
商鞅和王安石是谁,两个人当然知道。
前者就是商鞅变法里的商鞅,后者是王安石变法里的王安石。
两个人都是致力于兴旺大秦和大宋,但是两者最后都失败了。
虽然商鞅变法有过短暂的成功,但是归根结底是失败的,
要不然商鞅最后也不会落得个被车裂而死的下场。
而王安石,就不好说是幸运还是不幸了。
不幸的是,王安石的变法甚至还不如商鞅。
因为王安石变法,在宋朝那个畸形的制度下,压根就没有成功的可能。
所以朱元璋和蓝玉才越听越迷糊,朱雄英为什么要拿这两个失败的案例来告诉自己,
说这些人曾经给自己指明过道路?
朱雄英看到两人的表情,就知道这两个人根本就没有听明白自己的意思。
“错误的道路也是道路,咱们只需要将错误的道路给避开,剩下的不就是正确的道路了吗?”
“再说了,这两个人的道路也不算错,只不过是路线不对罢了。”
“路线不对,努力白费!”朱雄英放下手中的茶杯,双手一摊。
“越努力,越完蛋!”
一番话,把朱元璋和蓝玉撩拨得心里直痒痒。
蓝玉更是忍不住直接说道:
“雄英,你就别在这儿打机锋了,赶紧告诉我们吧,真是要急死个人!”
朱雄英笑着说道:
“我已经说了,这件事的根源在于路线错误,而不是道路错误。你们难道没有发现,这些人的改革都是从上而下的吗?”
“而且不仅仅是这两个人,你们翻遍史书,所有失败的改革,都是如此!”
说到这里,朱雄英收敛起了脸上的笑意。
“历史证明,从上而下的改革,这条路是走不通的!”
“因为从上而下,最先触碰到的就是这些既得利益者,他们不会允许这件事情发生,来损害自己的利益。”
“于是,他们就会拼了命地来阻止这项改革,即使改革一时成功,很快也会人亡政息,这样的例子已经数不胜数了。”
“而底层的老百姓,由于上面那些既得利益者的阻碍,以及改革需要很长的时间,这些人根本就来不及享受到改革的好处。”
“既然享受不到改革的好处,那么怎么可能从心底里认同改革?”
“改革自然也就无疾而终了。”
“所以这千百年来,一直是既得利益者胜利。”
“商君为了大秦,不顾生死地做出变法的举动,最后落得个车裂而死的下场。”
“王安石为了大宋,不顾生死地做出变法的事,最后虽然受到大宋‘不杀士大夫’祖训的保护,没有身死,但是也从此被排除在了权力中心以外,终生郁郁不得志。”
“咱们大明,和大秦、大宋遇到的情况是一样的,这项改革同样是利国利民的好事,但是也同样会受到那些既得利益者,也就是权贵们的疯狂抵制。”
“那么,就需要重新变换思路。”
“从上而下走不通,咱们就从下而上来走,这样一来……”
朱雄英说到这里,故意停顿了一下。
朱元璋听得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而蓝玉却是一头雾水,感觉像是抓住了什么,但是又没有抓住,急得在那里直挠头。
到最后,不得不放弃思考,然后对朱雄英说道:
“雄英,你就直接告诉我们该怎么做就行了!”
朱雄英闻言,心中一笑。
自己的这个舅公,虽说是做生意的一把好手,但是在政治方面,还是稚嫩了些。
“既然知道了原因和结果,那就好办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