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明身份的“入侵者”取得上风,愈发嚣张,将众人团团围住。
秦昊给副手使了个眼色,副手心领神会,故意露出破绽,被“敌人”一把抓住。
“入侵者”头目得意洋洋地扫视着众人,吼道:“都给我老实点,不想死的就乖乖听话!”
秦昊一脸不甘,却又无可奈何的与其他护卫一起被“押”到了宴会厅的角落。
苏江娴和刘主任等人躲在一旁,满脸凝重。
她紧紧握着拳头,低声对刘主任说:“这到底是怎么回事?秦昊怎么被抓住了?”
刘主任也是一脸疑惑,摇了摇头:“我也不清楚,但我相信秦昊肯定有他的打算。”
此时,宴会厅里的气氛紧张到了极点,所有人都屏住呼吸,等待着下一步的发展。
秦昊微微抬起头,目光在人群中快速扫过,留意着每一个人的表情和动作。
突然,人群中又有一个研究员动了。
这个叫赵刚的研究员,平时总是独来独往,不太引人注目。
此刻,他趁着混乱,悄悄地朝着“入侵者”的方向挪去。
秦昊的眼神瞬间变得锐利,紧紧盯着他的一举一动。
赵刚走到“入侵者”头目身边,小声地说着什么。
秦昊虽然听不见谈话的内容,但从赵刚那谄媚的表情和动作,已经可以确定他就是另一个内奸。
“入侵者”头目听完赵刚的话,脸上露出了得意的笑容,他大声说道:“很好很好,你没辜负大人的希望,走吧,我跟你去拿东西。”
临走时,还有意无意的看了秦昊这边一眼。
秦昊心中暗自冷笑,这场“庆功宴”当真是够热闹的了。
他给身边的“入侵者队员”使了个眼色,这些人立刻心领神会,放开了钳制秦昊的双手。
就在这时,宴会厅外面,“入侵者头目”也突然大喝一声:“动手!”
他身边的赵刚脸色大变,想要逃跑。
但“入侵者头目”身边的护卫们早有防备,一个箭步冲过去,直接将他按在地上。
秦昊这时也从“宴会厅”里,漫不经心的走出来。
他垂眼,像看垃圾一样的看向赵刚:“胆子不小,敢在我的基地当内奸……做好付出代价的觉悟吧。”
赵刚拼命挣扎,嘴里还在狡辩:“你胡说,我不是叛徒!”
秦昊冷冷勾起唇角:“嗯,很好,希望你等到审讯时,依旧这么嘴硬。”
赵刚被带走,秦昊又走回“宴会厅”,之前的“入侵者首领”跟在他身后,只不过此时摘掉装扮的“入侵者”,其实就是副手身边的亲随之一。
在科研室众人的震惊和忐忑中,秦昊将整个计划和盘托出。
刘主任等人这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一切都是秦昊的计划。
他们纷纷对秦昊投去敬佩的目光,心中的疑惑和不安也瞬间消散。
随着奸细被成功揪出,宴会厅里的气氛逐渐缓和。
刘主任走上前,拍了拍秦昊的肩膀,感慨地说:“秦昊,这次多亏了你,要不是你想出这个办法,我们还不知道要被这两个奸细蒙骗多久。”
秦昊笑着说:“这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
“现在奸细已经被抓住了,大家可以安心地继续研究,相信我们一定能够找到彻底打败外星怪物的方法。”
宴会厅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科研人员们的脸上重新洋溢起了微笑。
日子一天天过去,苏江娴对于这段时间内4号、7号、8号玩家的接连退出,因为有了第一轮游戏的体验,她已经十分适应了。
毕竟除了1号刘国钧,她在第一轮赏菊宴上见过一次,感觉是个暴躁的人以外,其他的玩家,她还没有很明确的接触过。
「游戏倒计时83天」
十六号基地内,经过科研室没日没夜的忙碌,
粒子加速器终于完成,分子重组射线可以投入计算机模拟阶段。
苏江娴跟着刘主任等人,再次来到基地内庞大的计算机核心区。
她们从今天开始,就要集中进行名为——蓝星程序的数据模拟工作。
要拯救蓝星,她们需要了解外星虫子的能量吸取机制,而后才能模拟分子重组射线的功效。
虫子的吸取机制数据,昨天已经由一号基地派人拼死送到秦昊手上,今天将由刘主任带队,科研室的研究重心,彻底转到计算机核心区这边。
计算机核心区,是整个16号基地的“大脑”。这里布满了密密麻麻的线路和各种先进的计算设备,巨大的服务器发出嗡嗡的声响,仿佛在演奏一首科技的交响曲。
苏江娴坐在操作台前,眼神专注地盯着眼前蓝色的屏幕。
她的手指在键盘上快速敲击,一串串复杂的代码在屏幕上飞速闪过。
她首先进行的是蓝星程序的数据模拟工作。
这和她第一次观看的蓝星视频画面不同,是一项对参数要求极其严格,逻辑代码极其复杂,基础模型又极其关键的任务。
她需要将蓝星的各种物理参数、生态系统、地质结构等信息,全部转化为数据,输入到计算机程序中,构建出一个虚拟的蓝星模型。
这个模型,将成为科研室后续研究的基础。
苏江娴和擅长编写程序的研究员,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收集和整理蓝星的各种数据。
她查阅了存储在计算机核心中无数的科研资料,与基地的其他科研人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交流。
在这个过程中,她虽然在编程方面具有天赋,却毕竟只自学到高三的知识层面,所以许多更加高深的编程逻辑链,尤其是底层逻辑,就开始给她创造出了各种各样的困难。
甚至有些地核参数的古早数据,都因为年代的问题,是纸质的,保存的也不是很严谨,很多数字都已经模糊不清。
有些数据则因为蓝星生态系统的变化,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但是,苏江娴并没有放弃,她再次让自己变成一块海绵,拼命的吸收能够学习的一切知识。
就这样,经过9天的全力以赴,苏江娴她们这些研究人员,终于成功构建出了蓝星程序的初步模型。
当虚拟的蓝星模型在屏幕上缓缓浮现时,苏江娴的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激动。
她知道,这只是游戏,后面或许还有更加艰巨的任务等待着她,但是她依然激动,因为她发现自己在两轮游戏的过程中,学到了自己之前18年,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学到的知识。
接下来,苏江娴将之前研发的物理阻隔装置模拟到蓝星模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