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貌绝美的女子国师来到凤栖殿前。
等待她的,确是紧闭的朱红色大门。
平日里,这凤栖殿国师想来就来,想走就走。
可今时不同往日。
不等国师进门,高公公就走了出来,一脸歉意:“国师,陛下正在午睡,您稍后片刻。”
国师眉头紧蹙。
明明是女帝叫贫道来的,结果她却在午睡?
她心中虽然气闷,却也无可奈何,谁让人家是皇上,只能微微颔首:“好。”
结果这一等,就是整整一个下午。
一直到傍晚时分,落日余晖洒落,凤栖殿的大门依然紧闭。
国师催了高公公几次,得到的答案一直是:“陛下正在午睡,您再等等。”
哪怕再愚笨的人,此刻也明白过来。
女帝把自己叫过来,专门准备了一场闭门羹,来敲打自己。
国师的脸色难看,阴沉如雨。
何为国师?
一国之师!
她虽然比不上儒门圣人,是万世师表。
但她实实在在,是女帝修行路上的引路人!
女帝碍于身份,并未行拜师礼,却一直把国师当成师尊,毕恭毕敬。
国师哪里受过这种委屈?
她一直等到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凤栖殿的大门才徐徐打开。
高公公快步走出来,一脸歉意:“国师,让您久侯了!陛下昨天为了抓叛逆,一晚上没睡,因此午睡到现在才起床。”
叛逆?
国师的拳头紧紧攥住,指甲刺入掌心,隐隐生疼。
所谓的叛逆,不就是贫道的徒弟采儿吗?
采儿擅长易容,人又机灵,是贫道一大助力,就这么死了。
国师心有不甘,脸上却装出云淡风轻的模样,淡淡道:“有劳公公!”
她迈步走进凤栖殿,本以为女帝正在盘膝吐纳,抓紧时间练功。
结果,女帝居然斜倚在软榻上,手中翻着一本话本小说,正是叶随云写的《大闹天宫》。
女帝看了一遍又一遍,书角都磨破了。
国师眉头紧蹙:“陛下,长生之路,荆棘密布,容不下半分懈怠!这种闲书,请陛下以后还是不要再看了,免得耽误了修行。”
女帝仰头望向国师,神色清冷:“国师,你在教朕做事?”
听到这火药味十足的话语,国师顿时呆愣当场,沉默片刻才拱手道:“贫道不敢!贫道只是怕陛下误了修行。”
女帝把书合上,缓缓从床榻上站起身。
国师的瞳孔一缩!
这才发现女帝今日穿的,并不是往常的雪白道袍,而是一袭奢华龙袍!
要知道。
先前女帝在朝会上,面见文武百官的时候,都是身穿道袍,还惹出了一场风波。
这里是凤栖殿,女帝自己的地方。
她一直都是穿道袍的。
今天却穿的是龙袍?
这很不寻常!
难道说,由于昨晚的事,女帝寻仙问道的决心变淡了吗?
那可就糟了!
女帝看着国师,开门见山:“朕叫你过来,并非为了修行之事!而是为了镇国公的案子。”
国师缓缓道:“镇国公不是招供了吗?这案子还有查下去的必要吗?何况,这个案子跟贫道又有什么关系?”
砰!
女帝勃然大怒,一巴掌重重拍在御案之上:“国师,你少在朕面前装蒜!朕已经查出来了,那个采儿是你的徒弟!”
国师摇了摇头,矢口否认:“陛下,贫道不认识什么采儿。”
女帝一愣:“你不认识?可采儿明明是白莲宗的人,而且有人看到你跟她在一起,关系密切。”
国师微微一笑,面不改色:“陛下,贫道济世救人,广收门徒。白莲宗中的弟子,都可以说是贫道的门徒!人数之众,没有一千也有八百。”
“贫道又怎么会一一记得?”
“而且,教众一多,难免良莠不齐,混入居心叵测之辈,图谋不轨。”
“陛下不用顾忌贫道,尽管按律处置就是!”
女帝狐疑地看着国师。
她本打算用帝皇的威仪,来诈国师,让她说出实情。
没想到,国师的脸色一变都不变。
难道说,此事确实与她无关?
幕后黑手,另有其人?
虽说,人的第一印象,总是根深蒂固。
女帝一直认为国师是好人。
可还有一句话,猜忌的种子一旦种下,迟早会生根发芽,长成参天巨木。
而且,女帝还是一个生性多疑的人。
女帝盯着国师看了许久,忽然叹了口气:“国师,朕相信你!天下人皆会负朕,唯有你不会!”
国师心中一松,开口道:“多谢陛下...”
女帝却话锋一转,继续道:“但是,这一次害镇国公的凶手,确实是你白莲宗的人。就算你说破大天,也脱不开干系!”
“朕知道,你的名声来之不易,实在不想让你陷入到朝堂争斗的漩涡之中!”
“这样吧。”
“你依然是国师,但从明天开始,你就不用上朝了。”
国师听到这番话,顿时呆愣当场,犹如一尊绝美的石雕。
什么叫你还是国师,却不用上朝?
不上朝的国师,还是国师吗?
这等同于薅夺了自己的国师之位?
难怪,女帝刚才在看大闹天宫这话本小说。
有名无实的国师之名,跟玉帝册封孙悟空的齐天大圣,又有什么区别?
国师心中翻涌起无边怒火。
难怪世人都说,女帝天性凉薄,绝情寡恩。
今天国师算是亲眼见识了!
她实在太过绝情!
连一丁点的师徒情谊,都不顾吗?
国师心中愤怒到极点,偏偏脸上还要装出一副云淡风轻的模样:“富贵于我如浮云!就是这国师之位,陛下打算收回去的话,也请便!”
“陛下,若是没有其他事,贫道退下了!”
女帝点点头,目送国师离去,思索了片刻,又对高公公吩咐道:“告诉内阁,还有三法司的大臣,让他们到御书房来!”
“朕要举行小朝会!”
“镇国公的案子,理应了结。”
高公公心中一震,诧异地看着女帝。
她多年不上朝,连朝会都懒得开。
何况是晚上举行小朝会。
女帝如此勤政,可是许久未见的事!
难道说,陛下终于想通了?
高公公立刻去传旨,大臣们也是啧啧称奇,感慨之余,连夜入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