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赋能与品牌塑造取得显着成效后,中南省乡村的发展迎来了新的转折点。苏然在一次全省乡村经济数据汇总分析中发现,虽然各个乡村在各自的特色产业上都有所建树,但乡村之间的协同合作不足,产业同质化竞争现象开始显现。同时,随着国内市场逐渐饱和,如何开拓国际市场,让中南省乡村的优质产品走向世界,成为摆在眼前的新课题。
苏然带着这些问题,与梁树林进行了深入探讨。梁树林听完后,神情专注,他沉思片刻说道:“苏然,乡村协同发展能整合资源,形成规模效应,提升整体竞争力;开拓国际市场则是乡村产业持续壮大的必由之路。这两件事都至关重要,你尽快组织相关部门和专家,研究具体的实施方案。”
苏然迅速行动,再次召集乡村振兴工作小组会议。这次会议规模更大,除了常规部门,还邀请了国际贸易专家、农业产业联盟代表等。会议室内,气氛热烈而紧张,大家都意识到,这次的决策将对中南省乡村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苏然神情严肃,目光扫视全场:“各位,我们乡村振兴工作走到了关键节点。乡村协同发展迫在眉睫,同质化竞争会削弱我们的优势;国际市场机遇巨大,但挑战也重重。先请农业农村厅谈谈对乡村协同发展的看法。”
农业农村厅厅长翻开厚厚的资料,条理清晰地说道:“目前,相邻乡村产业相似,资源分散,难以形成规模优势。比如我们省南部几个乡村都在发展水果种植,但各自为战,在采购种苗、销售渠道上缺乏合作,导致成本高、收益低。我们建议以区域为单位,整合产业资源,形成产业集群。比如建立联合采购中心,降低采购成本;共同打造销售平台,提高市场议价能力。”
国际贸易专家推了推眼镜,接着发言:“开拓国际市场,首先要了解国际标准和需求。中南省乡村的农产品和手工艺品品质优良,但在包装、质量认证等方面与国际标准存在差距。我们需要帮助企业和农户提升产品质量,获取国际认证,同时加强国际营销,参加国际展会,建立海外销售渠道。”
商务厅厅长补充道:“在国际市场拓展方面,我们可以组织跨境电商培训,帮助乡村企业和农户利用电商平台走向国际。同时,积极与国外的贸易商、电商平台建立合作关系,打开国际销路。”
经过一整天的激烈讨论,大家初步形成了乡村协同发展与国际市场开拓的方案框架。苏然进行了总结:“农业农村厅负责牵头推动乡村产业集群建设,制定详细的产业协同规划;商务厅联合相关部门,组织跨境电商培训,搭建国际销售平台;宣传部加大国际宣传力度,提升中南省乡村品牌的国际知名度;各乡村要积极配合,打破地域限制,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会后,苏然首先来到南部水果种植乡村集中区域。他组织当地乡村干部和种植大户召开座谈会,一开始,大家对产业协同心存疑虑。一位种植大户忧心忡忡地说:“苏秘书长,我们自己干了这么多年,突然要和别人合作,能行吗?利润怎么分?”
苏然耐心解释:“大家的顾虑我理解,但单打独斗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联合起来,统一采购种苗,价格能降低30%;一起找销售渠道,能卖上更好的价钱。利润分配我们会制定公平合理的方案,大家共同监督。”经过多轮沟通,大家终于达成共识。
在产业协同推进过程中,苏然协调各方资源,建立了联合采购中心和销售合作社。采购中心通过大规模采购,降低了种苗和农资成本;销售合作社整合产品,统一包装、宣传,与大型超市、电商平台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水果销量和价格都大幅提升。
在开拓国际市场方面,苏然带领团队对全省乡村企业和农户进行摸底调查,筛选出有出口潜力的产品。组织专业机构为企业和农户提供国际标准培训,帮助他们改进产品包装,获取国际质量认证。同时,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国际农产品展销会、手工艺品博览会等。
在一次国际农产品展销会上,中南省的绿色有机农产品吸引了众多国际采购商的关注。一家欧洲的食品进口商对中南省的有机茶叶表现出浓厚兴趣:“你们的茶叶品质非常好,口感独特,如果能稳定供应,我们愿意长期合作。”苏然抓住机会,详细介绍了中南省茶叶产业的发展情况和质量保障体系,双方达成了初步合作意向。
然而,在国际市场开拓过程中,也遇到了诸多困难。一些国家设置贸易壁垒,提高进口门槛;国际物流成本高,运输时间长,影响产品新鲜度和竞争力。苏然和团队积极应对,组织专家研究应对贸易壁垒的策略,通过技术创新、提升产品质量等方式突破壁垒;与国际物流企业谈判,争取优惠价格,优化物流路线,缩短运输时间。
随着乡村协同发展和国际市场开拓工作的深入推进,中南省乡村产业迎来了新的飞跃。乡村之间的合作日益紧密,产业集群效应逐渐显现,形成了从种植、加工到销售的完整产业链。国际市场份额不断扩大,农产品和手工艺品远销欧美、东南亚等地区,为乡村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苏然深知,乡村振兴是一场没有终点的马拉松。他和团队将继续保持敏锐的洞察力和创新精神,不断应对新的挑战,探索新的发展路径。在协同发展与国际合作的道路上,持续为中南省乡村的繁荣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让中南省乡村成为全球乡村振兴的典范,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