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芒设计公司。
员工们还从未见过老板林岳加班。
以前,到了下班时间,要是有员工要加班,老板林岳拿着棍子就赶人。
所以昨天夜里,老板主动提出加班,大多数人毫无怨言来了。
虽然不理解,大半夜的加班,就做这个?
就设计别墅?
还要一晚上弄出来?
还好,人多力量大,分工合作之下,一晚上就出图了。
快七点。
董事长办公室传来激动的声音,“通过了!客户那边通过了!”
“赵主管,你们部门立即落实施工图,对接岳州的施工队!这个客户对我们很重要,你亲自过去督工!”
“李主管,你准备公司路演材料!后天有用!”
林岳激动不已!
成了!
陈望认可他们的设计,这是很好的开头。
接下来,就要准备路演,推销自己。
他知道,陈望能给他们公司机会,他得好好珍惜。
…
林岳不知道,陈望给的,可不仅仅是机会。
陈望给近地天体公司董事长郭开明打电话,说后天带一家设计公司过来聊合作。
在郭开明心目中,那家设计公司的合作,已经确定了。
不会再有变动。
不久后。
一位备注“星芒设计赵琳”的好友申请发过来。
陈望通过了,跟对方对接了别墅建设后续事宜。
基本流程是:跟星芒设计签了合同,钱打到星芒设计公司账户上,陈望等着过年回去看新房。
陈望相当满意,让她后天带着合同,一起去近地天体开发公司。
回到单位。
又是忙碌的一天。
下午一点多时。
李苗苗突然在群里发消息:【那段信号破译出来了,额,感觉不太对劲,已经跟各国航空管理局核对了,跟之前大鹰国接收到定位在月球的GpS信号一样。】
工作中的李苗苗
徐长盛:【咋回事?】
李苗苗:【破译出来的内容是“导航失灵”“回不去了”“要撞击”,怀疑是航空公司失事前发出的SoS信号。】
徐长盛:【别逗我,地球SoS信号,你们能从宇宙空间接收到?】
李苗苗:【所以还在核实啊,甚至有人怀疑,这是来自平行世界的信号。】
虽然多元宇宙,平行时空等概念,并没有得到科学验证,但并不妨碍科学家们大胆推测。
总要为发生了的事情,找个合理解释。
陈望没有参与讨论。
他抓紧跟各方保持沟通,确保“月球工厂”“太空电梯”“月球太空电梯”等等项目,能够同时运行。
下午。
航天局传来消息:联合国对“2024 YR4小行星”的探测计划确定了,探测器由樱花国,大鹰国联合制造,发射由龙国发射。
时间很赶,12月初,就要发射升空。
当然。
陈望不用参与进去,只需知晓便可。
对“2024 YR4小行星”探测计划,在国际舆论场,引起不小轰动。
比如,白象国网友很生气,认为“作为一个古老的文明大国,当今世界人口大国,凭什么小行星防御不带上我们,还要我们出钱?”
比如,樱花国网友很不理解,“我们制造的探测器,要是送到龙国,那小行星探测器技术,不被龙国完全偷了去吗?”
比如,泡菜国网友很不理解,“我国太空探索技术不比龙国差,我们不久后将独立送人登月,为什么不交给我们来做?”
质疑也好,批评也罢。
计划都会被推动前进。
午夜时分。
【万界 AI】冷却结束。
陈望迫不急的打开搜索栏。
检索内容早就准备好。
【我将在月球建设永久基地,但派遣宇航员登陆建设成本太高,我要派遣机器人上月球进行作业,我希望能在地球远程同步操作机器人作业,帮我解决机器人实时通讯同步、续航问题,并解决维修、磨损问题。】
【检索中……】
【本位面科技匹配中……】
【获得“激光·量子通信+边缘AI+模块化维修”,地球远程操控月球机器人基地建设方案。】
在不到一分钟时间,海量知识冲击脑海。
一个字一个字在陈望脑海中增长。
快到机制!
等到知识洪流冲击完成。
陈望立即开始梳理。
首先是地月通信网络。
要在环月轨道部署中继卫星,至少三颗,形成冗余通信链路。
采用激光通讯技术,确保下行速率达到100Gbps。
采用量子密钥分发技术,抗太阳风干扰能力,提升至少10倍。
等等。
陈望拿起手机,查了查资料,2023年,龙国科技大学团队,利用超低损光纤实现了光纤中1002公里点对点远距离量子密钥分发!
那是实验室无中继量子密钥分发的世界纪录。
“我这,直接能实现38万公里级量子密钥分发了?”
陈望有些难以置信。
陈望想着,量子纠缠态,不是号称:即便在宇宙两端,都能彼此看到状态吗?
量子通讯,难道不是利用这个特性,做到跨宇宙空间实时通讯,跟《三体》中的智子一样吗?
随着海量知识进入脑海,陈望知道,是自己想多了。
量子纠缠的确可以实现超距状态关联,哪怕是跨宇宙空间都成,但纠缠态的坍缩无法传递有效信息!
至少人类目前科技做不到有效信息传递。
除非哪天,人类掌握了《三体》中,智子维度计算机建造技术,那么,星际实时通讯问题,才是真正解决了
第二,是机器人整体设计。
是一款通用人形机器人,考虑到在月球低重力环境,以及工种特殊性,机器人设计高度为1.7米(deepseek帮我算出来的)。
装配结构伸缩模块,高度可在1.4—1.8米间调节。
最重要的是。
机器人可通过“脑机同步接口”远程操作。
操作员需要穿戴有全身传感器的服装,戴上头盔,就能同步机器人的视野,进行作业。
有点“阿凡达”的意思了。
另外,通过边缘AI自主决策,确保通讯中断时,机器人能够自主执行预设任务。
通过预测操作技术,来消减约2.5秒延迟误差。
类似NASA开发的“time delay pensator”算法。
第三,续航问题。
机器人采用“无线充电”技术。
会在机器人活跃的周围,架设一个巨大的“微波无线充电桩”,跟光伏电站连接,机器人在“微波无线充电桩”内,就不会缺电。
第四,维修问题。
阶段一,往月球上运送大量机器人零部件,需要啥换啥。
阶段二,建立月球3d机器人制造工厂,少啥造啥。
梳理完后。
陈望算是松了口气。
旁的且不说。
光是那机器人的精细度,已经非常接近人类,拿手指来说,甚至可以进行猜拳游戏。
等通讯网络搭建完成,丢几百台机器人到月球上,再雇佣几百人在地球,实现远距离,超低延迟“替身”工作。
唔……
就是这种机器人吧,有点小贵,成本很难降下来。
“宇航员训练,需要数十几年如一日的训练,不计成本的投入。”
“100万一台机器人,相比于送宇航员上月球,几乎跟白送差不多。”
“唔,先提炼机器人主体框架,看看星芒设计公司的实力,能否给我优化出科幻的机器人外型来。”
陈望获得的,是统筹类技术。
并没有给出外观。
其实陈望可以找陆凯明……可是,他一个初创公司,陈望不太相信他实力啊。
除非小作坊用料猛。
时间不早了。
已经凌晨一点多。
陈望提炼了机器人用途、外观设计要求,并且自己做了张草图,就睡下了。
……
凌晨一点多。
内政部门,依旧灯火通明。
他们正在进行一场激烈辩论。
核心议题。
养老。
“怎么可以把养老问题甩给机器人?冰冷的机器人,能捂暖传承几千年的亲情孝道?”
“今天养老甩给机器人,明天生育,抚养小孩甩给机器人……照这么发展下去,全人类社会都要交给机器人,人类是不是灭亡了?”
“要考虑年轻人的实际情况,不走出去赚不到钱,还谈什么养老?谈什么陪伴?”
“可以在养老领域,引入数字人分身啊,通过AI技术,解决陪伴问题。”
“涉及的伦理问题怎么解决?如果人们发现,机器能代替大部分工作,甚至连养老、育儿的工作都能替代,请问,国家还有未来吗?”
“大家别急,政策制定需要深入探讨,寻找最优解,心平气和提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