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转眼来到中午。
家里。
李松伸了个懒腰。
算算时间,秦松雅应该也已经到村里了。
起身收拾了一下,他前往知青所。
一路上,李松看到不少人在对自己指指点点。
但只要走到跟前,那些人就会紧张的闭嘴。
看着他们的样子,李松只觉得可笑。
他刚抬脚离开,后面的人就开始议论。
“这不就是李家的那个二小子吗?看样子是真被退学了,不然怎么到现在都没有解释?”
“他家大嫂还挺维护他的,昨天差点因为这件事和村头的李大娘干起来!”
“能不护着吗?”
有人不怀好意的笑了笑。
“你们忘了,自从李家老大走了之后,张雅慧不就成了李家老二的人?”
一群人笑的不怀好意。
李松并不知情。
他一路来到知青所。
知青所跟自己家距离不是很远,但也需要拐几个弯。
还没进入知青所,李松就闻到远处有一股香味。
进入院子时,秦松雅正在费劲的晒被子。
“我来吧!”
看着秦松雅的小身板,李松主动上前帮忙。
他把被子晾在杆子上。
回过神来,李松看着秦松雅。
他仍是那一副笑着的样子。
阳光之下,李松的笑容让秦松雅恍惚了片刻。
“怎么样?这里的生活习惯吗?”
他下意识的问了一句。
秦松雅回过神。
“习惯!习惯!”
她赶紧点了点头。
“昨天好像是你们村的村支书把我带进来的,你们村支书人还挺好的。”
李松点头。
“吴支书确实很好,他之前也帮了我大忙。”
没有吴支书,自家的房子根本就盖不起来,地契也定不下来。
“以后你有可能跟吴支书打的交道比较多,所以你今天晚上去给他送点东西也行。”
李松看了秦松雅一眼。
他这是在教秦松雅人情世故。
“我也是这么想的。”
秦松雅点了点头。
“不过知青所这边的东西还没有收拾完,我也不好意思贸然去打扰。”
李松撸起袖子。
“那我帮你干,咱们两个人能快点。”
两人一起干活。
没过多久,知青所的锅碗瓢盆都被刷了一遍。
坐下来歇息的时候,李松跟秦松雅商量选题的问题。
“之前我好像跟你说过我的课题,但是你没跟我说你的课题具体是什么?”
既然来燕北,那秦松雅的课题应该就是和燕北的一些作物有关。
“我忘了跟你说了。”
秦松雅不好意思的笑了笑。
“老师给我的课题是灵芝和人参,我听说你们这山里的灵芝和人参长的不错,所以打算过来调研调研。”
毕竟是山林专业的学生,这方面的知识肯定是要懂的。
“人参和灵芝吗?”
李松不由得眼前一亮。
“这两个可都是好东西,你要是真能研究出人参和灵芝的种植,说不定以后能发大财。”
自古以来,人参和灵芝都是补身体的好物。
只是因为之前少有人种植,所以人参和灵芝都需要开采自身山。
价格自然也会昂贵一些。
如果能够集中种植人参和灵芝,虽然价格不一定很高,可绝对有利可图。
现在村民们种的都是普通农作物。
如果能把土地拿出来种植人参或者灵芝,赚取的利润可就能比现在多上百倍。
“我哪能赚什么大钱?”
秦松雅摇了摇头。
“我就只是个学生,老师让我做什么课题,我就做什么课题。”
李松笑而不语。
他确实感觉秦松雅没有什么野心。
可他对这方面格外感兴趣。
李松看向秦松雅。
“我之前也去过山里,不过我一般都是进山打猎的,很少能够找到人参或者灵芝,不过我听说我们的吴支书曾经找到过山里的人参。”
吴支书找到人参的事情曾经轰动一时。
听说他家里的几间红砖瓦房就是靠人参建起来的。
李松主动提议。
“如果你想要去看山里的灵芝和人参,那我建议你再去找找吴支书,他应该能够给你不少帮助。”
经过提醒,秦松雅立马行动。
当天晚上,她带着从城里买的麦乳精等保养品去了吴支书家里。
因为是上面分配下来的大学生,吴支书不敢怠慢。
看到秦松雅这么客气,他对秦松雅的印象越来越好。
得知秦松雅是来这里研究人参和灵芝的,吴支书也信誓旦旦的拍着胸脯。
“我之前确实见过人参,明日我就带着你一起上山,要是你真的能够研究着种植,对我们村民来说还是一件大好事。”
吴支书非常随和,这件事情就这样定下来。
与此同时,李松这几天天天在家里面闲着。
躺烦了之后,他拿着渔具出去钓鱼。
回燕北之前,他还没确定自己的投资项目。
不过昨天听秦松雅说了课题之后,他心里已经有了想法。
燕北的人参和灵芝一直非常的出名。
既然秦松雅在研究这个课题,那不如李松就直接投资人参和灵芝的养殖。
这两个东西是大补之物。
以后人们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对保健品的需求也越来越多。
李松相信他们能够赚个盆满钵满。
此刻,他已经决心要投秦松雅的课题项目。
拿了个小凳子,李松坐在河边钓鱼。
村中有人路过河边。
看到李松在那边悠闲钓鱼,他们阴阳怪气。
“都被人退学了,还能在这边钓鱼,真有意思。”
“退学了又能怎么样?我感觉他好像一点都不在乎,可能这就是厚脸皮吧?”
“家里有个红砖瓦房,还有大嫂暖被窝,能不喜欢吗?”
一群人开玩笑毫无底线。
李松离他们远,所以并没有听到这些玩笑话。
他专心致志的钓鱼。
河中的鱼都是野生的,很是美味。
李松之前在深川带来了一些鱼饵。
鱼饵放下去之后,很快就有鱼咬钩。
不过短短半个小时,他就钓了一条约莫着三斤重的鲤鱼。
鲤鱼的尾巴和嘴都是红的。
看着鲤鱼,李松大喜。
“这可是纯种的山中红鲤,看来今天有口福了。”
钓到鲤鱼后,他立马收杆往家里走。
一路上,很多人都跟他打招呼。
有几个村里的老人还想仗着自己辈分高,从李松这边拿鱼。
李松一概置之不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