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清晨,阳光洒落在校园的小径上,周亦云和贺寒怀揣着满腔热情与期待,并肩走向了会议室在他们手中紧握着精心准备的关于华夏筹备青年军人联合会的提案,那不仅仅是一份简单的文件,更是承载着众多有志青年梦想与希望的蓝图他们当着全体同学的面,进行了说明,很多同学都认为非常的正确,
筹备处,迅速的投入到紧张有序的工作当中。由黄埔学生团队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积极展开广泛的宣传活动。一时间,街头巷尾都能看到他们忙碌的身影,黑白的的传单大字报贴满了整个街头。
随着时间的推移,影响力不断扩大,就连其他军事院校也收到了消息。众多学员们对这个新兴的组织表现出浓厚兴趣,纷纷递交入会申请,渴望成为其中一员,共同为国家的未来贡献力量。
1924 年 9 月。在过去的十五个日夜中,周亦云等人为了确保华夏青年军人联合会的成立仪式能够顺利举行,不辞辛劳、夜以继日地奔波忙碌着。终于,所有的准备工作就绪,他们郑重决定于 20 日正式举办成立仪式。
这一天,在广东大学的大操场上阳光明媚,彩旗飘扬。作为首个华夏军人同学会的组织,其成立仪式吸引了无数关注的目光。整个广州学校的老师都来见证这一历史性时刻的到来。整个场面庄重而热烈,人们怀着激动的心情,来庆祝同学会的诞生
此时,人们的目光纷纷被吸引到了现场的西侧。那里高高地矗立着一座宏伟壮观的主席台,其设计精致而庄重。主席台上特别设置了一个讲坛,仿佛是整个场景中的焦点所在。
在主席台的后方,一幅巨大旗帜高悬其上,显得庄严肃穆。画像两侧则飘扬着色彩斑斓、鲜艳夺目的彩旗,它们随风舞动,为整个场面增添了一抹灵动与喜庆的氛围。
再看现场的左侧,乃是黄埔军校军乐处。那里摆放着各种乐器,军乐队成员们正精神抖擞地准备演奏激昂的乐曲。
而在讲坛的前方,则整整齐齐地排列着一排排桌椅。这些桌椅摆放得极为规整,整齐划一。座位后面便是华夏青年军人联合会的会员席,众多会员们身着统一服装,神情肃穆且充满期待。
放眼望去,整个场地布满了各种各样的旃旗和标语。其中有“团结革命军人”的醒目字样,它激励着在场的每一位军人紧密合作;还有“拥护革命政府”的标语,表达了人们对政府的坚定支持;“实现三民主义”这句口号更是深入人心,让人对未来充满希望。
天刚破晓,晨晖便轻柔地洒落在广州的大地上,为这座饱经沧桑却又充满希望的城市,镀上了一层温暖的金色。此刻,会场内外早已人头攒动,热闹非凡。
周亦云与一众同仁端坐在前排,神色庄重而肃穆。放眼望去,现场可谓是群英汇聚。黄埔军校的六百余名学员,个个身姿挺拔,眼神中透着坚毅与果敢,他们身着整齐的军装,彰显着黄埔精神的熠熠光辉;其他军校,团体,组织也到达了现场,整个会场人声鼎沸
随着激昂的音乐响起,大会正式拉开帷幕。周亦云作为黄埔代表,稳步走上台。他身姿笔挺,步伐坚定,举手投足间尽显军人的风范。站在台上,他目光扫视全场,随后声音洪亮地开始致辞。他的话语中,饱含着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对国家和民族未来的深切期望,每一个字都仿佛有着千钧之力,深深打动着台下每一个人的心。台下的听众们,有的聚精会神地聆听,有的不住地点头表示赞同,现场不时响起热烈的掌声。
完毕众人组织了游行,沿途呼喊口号,散发传单。
次日清晨,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斑驳的光影。周亦云和他的同伴们结束了一整天紧张而充实的课业学习后,稍作休整便开始着手准备前往广东大学,那里正是华夏青年联合会的办公所在地。
当他们踏入那间宽敞明亮的办公室时,发现里面已经聚集了华夏青年军人联合会代表。大家纷纷热情地打招呼,并迅速围坐成一圈,仿佛一家人般亲密无间。此时,整个房间里弥漫着一种严肃而又热烈的氛围,每个人的眼神中都透露出对此次会议的重视与专注。
会场内,气氛热烈而庄重,众人齐聚于此,只为共同商讨并制定华夏青年军人联合会的组织章程与行动纲领。这不仅关系到联合会的未来走向,更是为了能更高效地管理与推动各项工作,为革命事业注入强大动力。
一番激烈讨论与深入研究后,联合会的架构逐渐明晰。最终决定成立四个至关重要的部门:组织部、军事部、宣传部以及后勤部。这四个部门犹如人体的不同器官,各司其职,又紧密协作,共同维系着联合会的健康运转。
组织部被赋予了开展积极统战工作的重任,工作人员们需主动出击,与工人、农民、学生等群众团体建立紧密联系与合作。他们致力于推动工农兵大联合,不断扩大统一战线,为革命凝聚起最广泛的力量。在他们眼中,每一次与群众团体的交流,都是在为革命事业添砖加瓦,每一次合作的达成,都意味着统一战线的进一步巩固与壮大。
军事部则将精力聚焦在组织军事训练与传授军事常识上。他们深知,会员们军事素养的高低,直接关乎联合会在战场上的表现与革命事业的成败。因此,他们精心策划每一次训练,细致讲解每一个军事要点,力求让会员们在不断学习与实践中,提升军事技能与应对各种复杂情况的能力,成为革命战场上的中流砥柱。
宣传部的使命是传播联合会的理念与目标。他们计划创办报纸,以此为阵地,将联合会的声音传递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每一篇报道、每一篇文章,都承载着他们的期望,希望通过这些文字,吸引更多有志之士加入到革命的队伍中来,让更多人了解并认同联合会的理想,为革命事业汇聚更多的智慧与力量。
后勤部默默承担起保障联合会物资供应与后勤支持的艰巨任务。从日常的办公用品,到军事训练所需的装备物资,再到会员们的生活保障,事无巨细,他们都要考虑周全。他们明白,只有做好后勤保障工作,前方的战士们才能毫无后顾之忧地投身到革命斗争中去。
架构确定后,便进入了紧张的提名与投票选举环节。10 人代表各抒己见,认真行使着自己的权利。周亦云凭借在黄埔军校的优异成绩,身为第一名的他,又因无党派身份,在众多候选人中脱颖而出,被推选担任华夏军人联合会会长兼军事部部长。他深知这一职位所承载的责任与期望,决心带领联合会在革命道路上稳步前行。
蒋现云被任命为执行常务委员,负责组织部工作。他有着敏锐的政治洞察力与出色的组织协调能力,坚信在自己的努力下,组织部定能出色完成统战任务,为联合会赢得更广泛的支持。
贺中寒担任常务执行委员,主管宣传部。他才华横溢,思维活跃,满怀信心地要让联合会的理念通过宣传工作深入人心,吸引更多热血青年投身革命。
民盟代表当选后勤部负责人,凭借其丰富的管理经验与踏实的工作作风,为联合会的后勤保障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其余代表则负责轮流值班,确保联合会的日常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这场会议虽历时不长,但与会者们始终热情高涨,积极参与每一个环节。大家各抒己见,对每一个方案细节都进行了反复推敲与完善。周亦云看着这一切,心中满是欣慰,他知道,自己朝着计划的目标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而这个刚刚起步的华夏青年军人联合会,也必将在众人的共同努力下,茁壮成长,在革命的历史长河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