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想到往事,眼底满是怨气。
“当年照着我白家百年世家的底蕴,三朝元老的势力,你当太子就是板上钉钉的事,可你父皇硬是不顾朝堂百官的声音,一直不立太子。”
“这也就罢了,还捧出了颜家这样的恶犬,放狗咬人,让咱们白家吃了好大的亏。咱们当初就是没把颜家放在眼里,这才让人家成了气候,成了所谓的朝堂新贵!”
深吸一口气,皇后眼神不甘。
“最后更是让丞相这样的好位置,都让姓颜的给抢了去,着实可恨!”
顿了顿,皇后看向二皇子提醒道。
“颜家咸鱼翻身,虽说势头比不上咱们,可也成了气候,都能跟咱们打擂台了。”
“要是当年我们下手快一些,狠一些,不给他们成长的机会,白家一家独大之下,你早就当上太子了!”
皇后越说越后悔。
“就是因为当初咱们太过马虎,才让颜家这种小门小户有壮大的机会,成长为你继承皇位最大的绊脚石!”
“同一个坑,摔一次就够了,这种情况,万不能再出现第二次——”
萧墨轩看着母后那眼底的不甘,也不由得想起这么多年,父皇为了扶持颜家做的那些偏心事。
一时间,脸上也十分不好看。
他冷哼一声讽刺道。
“父皇当真是老糊涂了,当了这么多年皇帝,牢牢把持着,手里的权力不放又有什么用?这天下早晚还不是我的?可他偏偏要给我使绊子。”
罢了,越想越烦!
萧墨轩干脆将这些纷乱的思绪一扫而空,看着母后宽慰起来。
“母后,往事不可追,颜家现在已经成了气候,咱们暂时做不了什么。不过,总归咱们白家如今在朝堂上,依旧有最大的话语权。”
“而颜家却只能夹着尾巴做人,我们依旧稳稳地压他们一头,所以不必为此心烦,咱们还是说回老三。”
萧墨轩沉吟片刻后继续。
“母后,我知道,因为当年我们小看了颜家,让颜家有机会爬起来跟我们叫板,让你很是介意,生怕再出现第二个颜家。”
“但你放心,老三的母族邓家跟颜家比不了,甚至跟老四老八的母族都比不了。邓家的人都蜷在云州,入不了京城,朝堂上无半个高官,不足为虑。”
话说到此,萧墨轩嘴角勾起一抹得意:“父皇不也抬举了老四跟老八?老八跟老四的实力可比老三强多了,我们还不是轻易把他们都给除掉了。”
话刚说完,二皇子脸上闪过一抹恼怒:“说起来,除去老四跟老八这件事,都是咱们在费力气,老六就在旁边干看着,力气没出,便宜倒是占了不少。”
萧墨轩冷哼一声。
“刘家跟孙家被抄家流放后空出来的那些官职,老六可是半点不客气,吃下不少。”
“虽然没我们占的多,但刘家孙家空出来的那些官职,本就该是属于咱们的战利品,老六半分力气不出,净占了便宜,不愧是颜家人,一如既往的不要脸!”
白氏闻言,面色也沉了沉,语气带着些许憋屈。
“是啊,这颜家入了朝堂后一直是如此作派,就是无赖!可说到底,这皇位本就该是你的,咱们出手对付老四老八也无可厚非。”
“要不是老六如今在朝堂上发展得势,轻易动不得,最好是连他也一道除去最好,免得碍眼!”
皇后顿了顿,突然看向儿子问。
“话说回来,老三这事你是怎么想的,当真不管了?”
二皇子端起茶盏抿了一口,放下后起身将母亲扶到位置上坐下。
“母亲别急,您听我慢慢说。”
白氏叹了一口气。
“不急是不可能的,你倒是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二皇子直白道:“很简单,自然是学着老六坐收渔翁之利了。这王八蛋跟在我屁股后面捡了这么多便宜,总得让他也出出力。”
说到这,二皇子眉毛皱了皱,表情严肃了几分。
“说起来,这么多年,咱们下手次数太多,太显眼了。外祖父前两天才提醒了我,这次咱们对付老四,时间仓促,准备不足,所以痕迹重了些。”
“虽说最后没让人抓住小辫子,也如愿将老四一派打得七零八落,父皇也如我们所料,下旨圈禁了老四,但外祖父说,眼线传了消息,父皇似乎……很不高兴。”
神情不悦,二皇子顶了顶腮。
“外祖父的意思,我这些年下手太频繁,父皇抬举一个,我打压一个,长此以往,父皇已经对我有意见了。”
“我这刚出手把老四打压下来,要是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又把父皇新看中的老三视为眼中钉,再次出手,恐怕会适得其反。”
……
佛音寺,听雨亭。
“宋清宁,你可知你在说什么?”
萧墨衍表情严肃,语气带着警告地看着宋清宁。
宋清宁表情淡然,并没有被萧墨衍的语气吓住,反而继续开口道。
“殿下别生气,方才说的那些都是别人的事,如今我说的才是关乎殿下的事。”
宋清宁上前一步,站在萧墨衍跟前,两步距离停下,笑了笑说道。
“殿下,我还听说因为你查出了一件陈年旧案的真相,皇上龙心大悦,似乎准备赏赐您。”
“听说是殿下您主动提出要给顺嫔娘娘追封,殿下果真一片孝心。”
萧墨衍眉头紧锁,眼神审视地盯着宋清宁。
这件事情虽不算隐秘,但他也没大张旗鼓地到处说,宋清宁是怎么知道的?
如今圣旨还没下来,按理说知道的应当只有父皇以及父皇身边的人。
宋清宁一个后宅女子,虽说是将军府的千金,但也不至于能把手伸进皇宫。
想到这儿,萧墨衍眼神冷了几分。
宋清宁无视萧墨衍眼底的探究,突然话锋一转。
“殿下的孝心无可指摘,只不过殿下应该知道,如今想在朝堂上冒头可不容易,若让顺嫔娘娘真的得了追封谥号,殿下在朝中自然也会水涨船高,难免会碍了一部分人的眼。所以这件事怕没那么容易成功。”
宋清宁可不是胡说八道。
上辈子顺嫔娘娘也确实差点被追封了,但也只是差一点被追封,因为最后这件事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