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一晚上的发酵。
易中海两口子截留六岁何雨水生活费及伙同聋老太太在院内搞复辟的事情,传遍了整个南锣鼓巷,妇孺皆知,上到八十岁的老太太,下到七八岁的孩子,都在骂着三人的禽兽。
都是成精的狐狸,玩什么聊斋的套路。
还聋老太太给队上做过鞋,要尊老,要听话,这是你个人荣誉的体现。
呸!
这些年六根背着背篓,顶风冒雪满大街收破烂的苦日子,街坊们都见过。
用街坊们的原话来描述,蔡六根委实是个好小伙子。
算计一个无父无母的孤儿,不是禽兽是什么。
骂着易中海的不是人,骂着曲二丫的混蛋,骂着聋老太太是老不死。
派出所和街道办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猜测这件事会以一种什么样子的方式进行收尾,易中海两口子及聋老太太会不会被判枪毙。
无数人关注的焦点下。
瓷像事件的次日上午,八点三十分钟,针对易中海两口子截留六岁孩童何雨水生活费和伙同潘翠莲在四合院内大搞一言堂当封建大家长的庭审,缓缓拉开了帷幕。
因为牵扯到了当封建大家长这事,接到王红梅连夜汇报的上级领导,觉得该件案子很有教育意义。
其实就是当了典型。
除了当事人所在的95号大院一众邻居,街道办辖区内的其他院落都派出了各自的代表,还有其他区域的一些特邀人士。
乌泱泱一片。
第一个被带上来的人,是邮电局的邮递员吴此人。
昨天晚上,派出所连夜审讯,吴此人把能交代的事情都交代了。
邮电局的意思,责任归易中海,是易中海欺骗了吴此人。
相当于是港片中的污点证人。
简单的询问后,吴此人把易中海跟他说的那些说词,也就是他为什么没把汇款单和信笺交到傻柱手上的原因,很详细的说了一遍。
“易中海说他是轧钢厂的高级技术钳工,又是四合院的联络调解员,说为了街坊们的安全考虑,不让敌特......”
千错万错都是易中海的错误。
吴此人给出的理由,易中海用轧钢厂钳工和四合院管事一爷的双重身份,套路了他。
说有责任监控四合院内所有居民的信笺,说是为了预防敌特,又说傻柱和雨水两人因为何大清跟着寡妇跑到保城这件事,被院内的街坊们各种奚落,各种看不起,没脸待在四合院内,去了别的大院生活,临走前,拜托易中海,有什么信笺,让易中海帮忙签收一下,易中海抽时间在给傻柱送去。
他有时候把信笺和汇款单交给易中海。
遇到易中海上班或者不在,曲二丫作为易中海的配偶,从吴此人手中接过了何大清邮寄给何雨水的生活费及信笺。
易中海两口子死活不承认。
大家都是黄泉路上的伴友,我们两口子快快乐乐的奔赴在黄泉路上,你吴此人却临头反悔,这可不行。
刚要否认,吴此人出示了邮电局收纳文件的存根,存根成了佐证易中海两口子截留何雨水生活费和信笺的证据,有些签这易中海,有些签着曲二丫。
“不是我写的,我没有截留何大清邮寄给何雨水的生活费和信笺,我媳妇不认识字,这么好一笔字,肯定不是我媳妇写的。”
垂死挣扎。
面对这种证据,易中海居然给出了邮电局伪造他签名的说法。
早猜到易中海会这么说,笔迹专家被请了出来。
头发花白的专家,出示了两份证据,一份是易中海在轧钢厂领取工资时,在花名册上签的名字,一份是街道办内领取物资时,曲二丫签署的名字。
“我对着老人家起誓,邮电局存根上易中海三个字与轧钢厂职工花名册易中海三个字为同一人所写。”
专家又拿出了一份新的文件,朝着在场众人展示了一下。
“这是轧钢厂财务科一众证明材料,证明轧钢厂职工花名册上面的签名,为易中海本人亲自书写,轧钢厂取证的时候,轧钢厂厂委会鉴于易中海私心作祟,严重抹黑了轧钢厂的声誉,对轧钢厂造成了不可预估的损失,经轧钢厂厂委会研究决定,收回易中海在轧钢厂的工人身份,将易中海开除出厂。”
心里持着几分侥幸心理的易中海,身体软成了一滩烂泥。
自始至终,一直以为他的钳工技术,可以让他不死。
开除出厂几个字,宛如重锤,重重的敲击在了易中海的身上,让易中海瞬间变成了二傻子。
死这个字,浮现在了易中海的脑海中。
曲二丫和聋老太太两人差不多也是这种状态。
她们预感到了易中海的下场,也预感到了自己的末路。
悔意,在心头浮现。
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一场算计,成了空梦,提前下去了。
吴此人作证后,其他证人陆陆续续的上来,刘海忠、闫阜贵等四合院的街坊们,针对易中海养老团三人在四合院内大搞一言堂进行了作证。
事关一家老小的前途,向来嘴笨不怎么会说话的刘海忠,嘴皮子莫名的利索了很多,他将所有的责任,全都推到了易中海身上,推到了聋老太太的身上。
“都说我是管事二大爷,我这个管事二大爷在易中海眼中,在聋老太太眼中,就是一个可有可无的大臭屁,易中海说什么就是什么,谁也不敢反对。有几次因为跟易中海意见不统一,提了反对建议,易中海鼻子不是鼻子,脸不是脸。”
聋老太太砸玻璃的事。
被刘海忠提了起来。
“我当天晚上,我们家的玻璃就被聋老太太用砖头给砸了好几块,街坊们都能作证,可不是我刘海忠在瞎说。”
后院的街坊们,都证明聋老太太好几次砸了刘海忠家的玻璃。
本就瘫软成一团的聋老太太,更抓瞎了,一言不合砸街坊们玻璃的报应,砸落在了她的脑袋上。
她惊恐的看着以证人身份登场的贾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