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爱卿,你们都说一说,做了哪些修改。”李桓问道。
“回皇上的话,”赵文远先说:“新的考核标准强化了对工匠们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各步骤的考核,以求能做到每一个环节都能打分。最后再把这些各个环节的打分综合起来,形成一个最高分。”
经过几次和李桓的深入接触,赵文远已经渐渐领会到了李桓的习惯和特点,说话的时候,也开始向李桓说话的习惯倾斜。
这番说辞就听得李桓非常顺耳,如果不看赵文远身上大楚国的官服,听他的说话,几乎就是个现代人了。
“赵部长的改动非常到位,我很看好。”李桓再进一步,直接改了赵文远的官衔称呼,从尚书改成了部长。
赵文远微微错愕,马上就明白了李桓的意思,“谢皇上夸奖。这份方案也有孙部长的一份功劳。”
赵文远非常的聪明,马上就顺着李桓的话,管孙静也叫成了孙部长。
李桓马上就注意到了这一点小小的改变,对赵文远更加满意,又转过头对孙静说道:“孙部长,你也说说。”
“皇上,我和赵大人意见一样。”孙静说道。
相比之下,孙静就要显得食古不化,不过李桓也没说什么,又说起了这些科举考核标准的事情。
“方案做得很好,不过还差了一点,一定要把算术加进去。”
“皇上,这个算术要怎么加?”赵文远小心翼翼的问道。
“先加到文章科举。以后再逐渐往嗯其他科举项目里面加。”李桓说道。
他的话音还没落下,马上就招到了赵文远和孙静的集体反对。
“皇上,万万不可!”
在其他的事情上赵文远可以按照李桓的命令去做,但是在这件事情上,赵文远无论如何都接受不了。
文章科举,天底下最为神圣的事,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而算术则是商人们才学的东西,士农工商,那是属于下九流的。
怎么能让下九流玷污最神圣最高级的读书?万万不行!
这个情况李桓也料到了。
从科举创立到现在,已经有上千年,这上千年里,无数的人从科举里得到了利益。
满朝文武,哪个不是因为科举得的利益,修改科举制度,就是触碰他们的利益。
这些人绝对不可能让步。
能够在传统的科举之外,加上其他的科举项目,对这些人来说,已经是极大的让步。
“两位爱卿,说一说你们的看法。”
赵文远和孙静两个人对视了一眼,还是由赵文远说:“皇上,科举考试那是祖宗定下来的,关系着天底下千千万万的读书人。从来没有听说过,要在写文章的时候还要算术。”
孙静磕了个头,也发表意见:“皇上,现在全天下的学子们全都到了京城,马上就是科举之日,在这个时候突然增加算术,未免太过仓促,必定会影响这次科举的成绩和选拔。”
这两个人本来以为李桓会反驳,但是谁也没有想到,李桓听完了他们说的,只是点了点头。
“传朕的旨意,为了不影响科举考试的时间,6点开朝会。”
一道新的圣旨传下去了,所有文武大臣接到这道命令的时候全都懵了。
因为李桓说的这个6点,不是第2天早上6点,而是今天傍晚6点。
朝房里面,匆匆忙忙到达的文武大臣们,都在向赵文远和孙静两个人打听消息。从李桓传下圣旨开始,他们两个人就已经在这里等候。
“赵大人,孙大人,皇上这么急着开朝会,是为了什么事儿?”
“皇上要在文章科举考试里面加算术!”
听到这个消息,所有的文武大臣全都炸了。
“什么,皇上改了科举项目还不算,还要改文章科举?”
“这怎么能行,写文章可是天底下最高洁的事情,怎么能和下九流混到一起去?”
文武大臣们群情激昂,心里面都憋了一口气,要和李桓当面讲讲这个道理。
“上朝时间到!”有小太监喊道。
文武大臣们这才暂时停止了议论,全都出了朝房,迈的四方步走进乾阳宫。
6点,李桓不慌不忙的也进了乾阳宫,接受过文武大臣的跪拜,让所有人平身。
“这次叫你们来,是有一件事情要说。为了能让学子们更进一步,也为了能让大楚国更好的发展,朕要在文章科举里面加上算术。不知诸位爱卿有什么意见?”李桓上来就直接说了议题。
尽管已经从赵文远和孙静的嘴里听说了这个消息,但是当再次从李桓的嘴里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文武大臣们还是震惊不已。
“皇上,万万不可!”
群臣之中站出一个人来率先反对,让李桓没有想到的是,这个人竟然是左丞相秦天宝。
秦天宝和黄征之间没有任何的勾连,仅仅是和右丞相陈书通有儿女亲家,而且在收到李桓的暗示之后,马上就把女儿秦婉莹送进了宫里,李桓非常满意,也把秦天宝看成是自己人。
却没有想到,他竟然会第1个站出来反对自己。
“国丈,你说说原因。”李桓和蔼的问道。
“皇上,文章科举是老祖宗传下来的,关系到全天下千万学子的命运……”
秦天宝还是赵文远说的那一套,动不动就是老祖宗如何如何,祖宗的成法不能改如何如何。
李桓听了不置可否,又问其他的文武大臣:“哪位爱卿还有意见?”
“皇上,微臣有一言……”工部侍郎王宇站了出来。
“皇上,微臣觉得不妥……”吏部侍郎赵元也站了出来。
看到这些昔日里支持自己的人纷纷站出来反对,李桓更加感受到了这件事情的阻力之大。
但越是这样,越要改变。
有标准是好的,但如果一味的强调标准化,慢慢的就会形成一潭死水,到了这种时候,也就意味着将要面临死亡。
大楚国就是这种境地,如果再不做出改变,就算没有黄征,大楚国也支撑不了多长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