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临一从皇宫返回翠云居,便火速召来烟儿。
他神色冷峻,仿若寒夜中的孤狼,带着凌冽的寒芒:“烟儿,即刻派人彻查李正之事,尤其要摸清他死前的行踪,还有跟他接触过的所有人。我倒要看看,究竟是谁在背后捣鬼!”
烟儿郑重点头,清冷的面容上带着坚毅,应道:“殿下放心,我这就去安排。”
姜临独自坐在书房内,手指有节奏地轻轻敲击着桌面,发出“哒哒”的声响,梳理着杂乱的思绪。
他很清楚,李正之死绝非偶然,定然是有人蓄意谋划。
而那躲在幕后的黑手,极有可能是太子,又或者是二皇子。
“太子……还是二皇子?”姜临低声喃喃自语,眼中寒光一闪。
与此同时,御史台内。
一众御史齐聚大堂,个个脸色阴沉得好似暴风雨来临前的天空,大堂内气氛凝重压抑。
李正的死讯,宛如一颗重磅炸弹,瞬间在御史台内掀起惊涛骇浪。
“李正虽然只是个御史,但他代表的是我们御史台的颜面!宣王竟然当众殴打他,这简直是在打我们御史台的脸!”一名御史愤愤不平地说道。
“没错!李正虽然出言弹劾,但也是为了朝廷大计。宣王如此嚣张,若不严惩,我们御史台日后还如何立足?”另一名御史附和道。
众人义愤填膺,群情激愤,纷纷叫嚷着让御史中丞虞睿出面,赶紧向皇帝请旨,彻查此事。
虞睿端坐在主位上,眉头紧紧皱成一个“川”字,神色格外凝重。
不过,他身为御史中丞,自然不会被众人的情绪轻易左右,头脑依旧保持着冷静。
“诸位,稍安勿躁。”虞睿抬手示意众人安静,语气沉稳得如同洪钟鸣响,“李正之死,确实疑点重重。但此事牵涉面极广,咱们切不可贸然行事。”
一名御史满脸不满,大声质问道:“虞大人,李正可是咱们御史台的人呐!他被人当众殴打,如今又突然暴毙,咱们要是不为他讨回公道,日后还有谁敢为咱们御史台仗义执言?”
虞睿目光冷冷地瞥了他一眼,神色淡漠,并未因这番话而动怒:“李正之死,究竟是不是宣王所为,目前尚无定论。宣王如今还是朝廷亲王,就算李正的死跟宣王有关,那也得等陛下亲自调查清楚。”
部分御史听了这话,若有所思,情绪稍稍平复了些。
他们虽说愤怒,但也不得不承认虞睿所言在理。
这件事透着一股诡异劲儿,确实不能草率行事。
可也有人不愿就这么轻易放过宣王,高声喊道:“中丞大人,李正毕竟是我御史台的一员,如今他这般不明不白地死了,咱们怎能不为他讨个说法?”
“不管是不是宣王干的,咱们都得请陛下彻查此事!”
这话一出口,立刻有好几人跟着大声应和:“不错,必须请陛下彻查!”
御史台主官虞睿看着大堂中群情激愤的众人,心情愈发沉重。
他心里清楚得很,李正的死绝没那么简单。
他见过宣王,那可不是个没脑子的莽夫,绝不可能对李正下死手。
而且,李正之所以弹劾宣王,这事儿跟太子也脱不了干系。
巧的是,李正的尸体还是东宫送过来的。
怎么看,这件事都跟东宫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储君之争,向来残酷血腥。
太子要是真在背后搞什么鬼,一点都不稀奇。
正因如此,虞睿才没有顺着众人的意思,一股脑地去找宣王的麻烦。
可现在这局面,他要是不吭声,往后怕是很难再领导御史台这帮人了。
想到这儿,虞睿目光扫过众人,神色冷峻,沉声说道:“明日早朝,本官会向陛下请旨。在此之前,还望诸位切莫冲动,以免惹出不必要的麻烦。”
众人听了,纷纷点头应下。
然而,李正死亡的消息还是如长了翅膀一般,迅速传遍了京城的大街小巷。与此同时,各种阴谋论也开始在市井间疯传。
有人说李正是被宣王打死的,也有人说李正是被太子灭口的。
一时间,各种传言甚嚣尘上,整个京城的气氛瞬间变得紧张起来,仿佛空气中都弥漫着一股阴翳之气。
安王府。
姜夏也收到了消息,“李正倒是死的好啊!”
今早在承露殿,他也看到了姜临殴打李正的那一幕。
因为捐献银子的时候,他当时看着都想上下给李正几拳。
现在看来,好在他忍住了,要不然这件事也要牵扯到他身上来。
“殿下,现在御史台的人已经准备在明日早朝对宣王发难,我们要不要再给他们加把力?”一旁的王府幕僚朱子澄建议道。
闻言,姜夏摇了摇头,笑道:“这件事我们就看着,让他们狗咬狗.......呸!让他们自己斗!”
他已经猜到了,李正的死八成跟他的好大哥有关。
既然太子要跟姜临斗,他自然是准备好好看戏。
等到夜幕降临,烟儿急匆匆赶回宣王府,将调查结果禀报给姜临。
“殿下,李正的尸体是从东宫运出来的,而且,东宫今日莫名死了几个下人。”烟儿压低声音说道。
姜临闻言,眼中寒光一闪:“果然如此。李正的死,铁定跟太子脱不了关系。”
烟儿点了点头,继续说道:“殿下,御史台的那帮言官打算明日早朝时,一同请陛下严查李正之死。殿下,咱们该如何应对?”
姜临沉吟片刻,随即冷冷一笑,那笑容中带着几分自信与不屑:“既然他们想闹,那我就陪他们闹个痛快。明日早朝,我会入宫!”
烟儿听了,眼中闪过一丝担忧:“殿下,此事牵涉太广,您要是贸然上朝,恐怕会陷入被动局面。”
姜临摇了摇头,语气坚定,透着十足的自信:“放心,我心里有数。”
烟儿见姜临神色坚决,便不再劝阻,只是低声叮嘱:“殿下,千万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