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副团长离开之后,预备第一团的全体成员开始紧张而有序地准备撤退行动。
陈哲迅速发电,将淀山湖的船队全部调动至太浦河,并巧妙地藏身于太浦河青浦和吴江的交界处。
这个地方地理位置独特,不仅有一条直通苏州的公路,而且周围环境相对隐蔽,为陈哲的部队提供了一个理想的阻击日军的阵地。
此外,陈哲还打算在此地收容一些被打散的友军散兵,以增强自己的实力。
此时的陈哲可谓是兵强马壮,他不仅拥有车辆和船只,还有上千名战士。
在青浦一线,他的实力堪称强大。
而时间上也相对充裕,现在才 10 日上午午,距离预定到达青浦的时间还有足够的余地。
然而,前往青浦的大部队并非由陈哲亲自率领,而是交由王伟负责。
在临行前,陈哲特别嘱咐王伟,要沿路收集孤儿和重武器。
他深知,在这混乱的撤退过程中,有很多失去亲人的孤儿,许多部队为了轻装前进,必然会丢弃大量的武器装备。
其实,撤退命令早在 8 日晚上就已经下达给一些部队,有些部队是 9 日上午才收到通知。
比如 87 师,他们在上午就已经开始撤离了。
所以,这一路上肯定会有许多被遗弃的武器物资等,因为陈哲知道历史,所谓的撤退就是大逃亡,各路人马都开始拼命跑路。
预一团大部队离开后,陈哲带着警卫连将坐上铁炮艇和登陆艇去干件大事。
他知道,炮10团2营在淞沪会战撤退阶段遭遇到了重大损失。
当时,在经过方家窑附近的一座公路桥时,先期过桥的部队为了阻止后续的日军追击,在桥上埋下了许多地雷。
炮10团2营达到河岸后,听说桥上埋下了地雷,火炮无法通过,团长彭孟缉痛哭失声:“中国只有这个像样的炮团,怎么办呀”。
为了不让火炮落入敌手,炮团官兵忍痛将8门大炮全部推进河里。
时间已经悄然来到了下午四点,陈哲率领着两艘船只终于抵达了目的地。
一路上都是撤退的部队,有些民船也在逃难的队伍里,河面上有点拥挤,也有部队想要截停他的船,但是一看是中央军他们不敢强抢。
船队到达后,炮10团2营并未如预期般准时到达。
尽管如此,陈哲对于眼前这座公路桥的判断却异常坚定。
一路走来,陈哲目睹了众多桥梁的惨状,它们或是被炸毁,或是因无法承受重炮的重量而无法通行。
唯有这座桥,虽然历经战火洗礼,但依然屹立不倒,成为了重炮通过的唯一希望。
抵达桥北岸后,陈哲迅速下达命令,让部队开始构筑两个坚固的工事,并在两边挖掘出平缓的斜坡。
这样一来,当登陆艇靠岸时,就能顺利地将这些火炮转运上岸。
在等待炮10团2营的过程中,不断有其他部队从大桥附近经过。
当他们看到桥上的尸体后,并得知桥上布满地雷后,纷纷选择绕道而行。
毕竟,附近还有其他小桥可供通行,虽然可能需要多走一些路,但总比冒险踩雷要好得多。
不过,也有一些小部队,由于人数较少,陈哲见状,当机立断地将他们收编。
此外,还有一些拄着拐杖的伤兵和一路艰难爬行而来的伤兵,陈哲同样毫不迟疑地将他们纳入麾下。
毕竟,他手头并不缺乏药品和粮食,完全有能力照顾这些受伤的战士。
有些装备着重机枪和火炮的队伍,陈哲会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帮忙将他们运送过河。
然而,这并不是无偿的服务,他会要求对方支付几支手枪或者炮弹作为报酬。
毕竟,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嘛。
若是有人企图抢夺他的船只,那可就没那么容易了。
陈哲早已在河面上横放了一艘铁炮艇,这可是他敢在河上行走的砝码。
任何想要强行渡河的人,都得先掂量掂量自己是否能承受得住铁炮艇的威力。
不仅如此,陈哲还在距离河边 500 米外的树林里建立了一个收容站。
据他估计,日军到达这里至少还需要两天时间。
所以,他根本不惧怕日军的到来,反而还能利用这段时间好好准备一下。
对于那些成建制的部队,如果他们需要陈哲帮忙运送士兵,他也会欣然答应。
不过,这也是有条件的——每运送一个连,就得给他 10 颗手榴弹或其他武器作为酬劳。
当然,如果对方愿意出售机枪,陈哲也会照单全收,而且价格绝对公道。
重机枪 20 大洋,迫击炮 50 大洋,高射炮 200 大洋,火炮 100 大洋,童叟无欺,就看对方卖不卖了。
至于汽车,除非是免费赠送,否则他是绝对不收的。
陈哲在桥边收取过路费,虽然这种行为可能会引起一些人的不满,但别人对他也无可奈何。
毕竟,他掌握着船只和收容站,这可是他的“生财之道”。
而且,一旦有日本飞机飞来,他就会迅速将船只停靠在桥底下。
日军绝对不会冒险炸毁这座桥,因为这样一来,他们自己也无法顺利通过了。
如果日军的飞机胆敢低空飞行,那么毫无疑问,它们必将遭受毁灭性的打击。
陈哲早已在此地精心部署了双联装高射机枪,这可是他的秘密武器。
虽然这机枪的脚架是他特意请杰克帮忙焊接的,但这并不影响它的性能,用起来简直是得心应手。
就在这个下午,陈哲竟然轻而易举地得到了两门沪造75毫米山炮!
而且,这两门山炮还配备了47发炮弹,还有炮队镜,这可真是天上掉馅饼啊!
这两门山炮是他人所赠的礼物!
其中缘由说来也简单,只因为他收留了对方的伤员。
此外,原本拉炮的马被日军飞机轰炸致死一匹,如今仅剩下一匹马拉两门炮,实在是过于吃力,根本无法快速撤退。
若是直接将山炮丢弃,又着实有些可惜,思来想去,倒不如送给预一团。
而对方由于实在无法带走这些伤员,索性就将山炮和炮弹一并留下给了他。
不仅如此,陈哲还特意派遣了两个班的士兵,沿着公路去搜寻部队遗弃的武器弹药。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他们的运气竟然如此之好!不仅捡到了一辆没油的卡车,更为惊喜的是,车上装载的竟然是全新的军服!
别人面对没油的卡车或许会束手无策,但陈哲可就不同了。
早在两个月前,他就极具先见之明地开始未雨绸缪,收集了大量的汽油和柴油。
因此,这对他而言,根本算不上什么难题。
出去寻找好东西的人,还从被炸的汽车上卸下了一些轮胎。
这些轮胎虽然看似普通,但在这个时候却是无比珍贵的物资啊!
不仅如此,铁炮艇上还停放着 7 条经过修补的橡皮艇。这 7 条橡皮艇中,有 1 条是汤姆从别处购买而来的,而其余的 6 条则是从苏州河里打捞上来的日军遗弃物。
其他人觉得这些被有弹孔的橡皮艇没用了,然而,汤姆所购买的那条橡皮艇却配备了修补包,这使得这些原本被人忽视的橡皮艇在关键时刻发挥了重要作用,帮助众多需要过桥的部队成功抵达对岸。
许多人纷纷将自己的步枪丢弃给预一团,陈哲毫不迟疑地全部收下。
眼看着天色渐暗,却始终未见炮兵部队的身影,他果断下令让两艘铁壳船驶来,将一些伤员和武器运往太浦河。
如今,被预一团收编的士兵已经多达 200 余人,陈哲将这些人编为一个营。
陈哲不仅为他们换上了从汽车上取下的崭新军服,还特意为他们准备了一顿丰盛的晚餐。
与此同时,附近的百姓们有的选择逃离,有的则留了下来。
陈哲见状,立刻派遣士兵前去购买一些蔬菜,并嘱咐他们劝说那些尚未逃难的百姓尽快离开,以确保他们的安全。
第二天上午,阳光洒在大地上,温暖而明亮。
就在这时,一支川军的部队缓缓地路过此地。
陈哲见状,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帮助他们转运士兵。
这支川军的队伍看上去很穷,他们的装备简陋,士兵们的衣着也十分破旧。
陈哲心生怜悯,不仅没有索要任何好处,反而慷慨地送给他们 100 支收收来的步枪,并给每个士兵补齐了20发子弹,以及 60 斤粮食。
陈哲想要收编这些人,可是川军营长拒绝了,陈哲也没有强求。
川军的营长对陈哲的善举很是感激,他紧紧握住陈哲的手,连声道谢。
营长过河后,留下了 26 个伤员,这些伤员虽然能够行走,但身体极度虚弱,而且由于缺乏药品,他们的伤势难以得到有效治疗。如果跟着部队继续前行,无疑是死路一条。
陈哲的善举很快在过桥的各部队间传开了,人们纷纷对他竖起大拇指,称赞他的仁义之举。
陈哲所在的预备第一团也因此声名远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