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艘船沿着河道朝着吴淞江的方向驶去。
一路上,陈哲他们看到许多需要渡河的部队,这些人都焦急地等待着过河的机会。
陈哲毫不犹豫地停下船,主动帮助这些部队进行转运。
然而,由于人数众多,大家都争先恐后地想要尽快过河,场面一度混乱不堪。
为了维持秩序,陈哲果断地对着天空开了一枪。
这声枪响让所有人都安静了下来,他们纷纷看向陈哲,等待他的指示。
陈哲大声喊道:“都别抢!听我指挥!”他命令所有人排成三列,然后用登陆艇和橡皮艇依次转运。
陈哲严厉地警告道:“橡皮艇每条最多能转运 8 人,而登陆艇则一次可以转运 65 人,谁敢不守规矩,就地击毙!”
他的话语充满了威严,让所有人都不敢再有丝毫怠慢。
这时,这支队伍的团长也从后面赶到河边,他让下面的军官赶紧组织整理队伍。
就这样,陈哲有条不紊地组织着转运工作,连着帮忙转运了好几趟。
最终,他成功地将一个团的士兵全部运过了河,团长谢过陈哲后,留下一挺捷克Zb53中型机枪后带着部队继续赶路。
在转运过程中,有些河道比较狭窄,陈哲灵机一动,将两条船一横,形成了一座临时的“桥梁”,让撤退的部队能够快速通过。
每次帮忙过后,士兵们都会惊喜地发现,河边竟然散落着许多弹药箱和一些武器。
这些意外的收获让陈哲很开心,有好处就行。
直到两条船逐渐靠近上海郊区的方向,被一阵沉闷的枪声惊动。
这突如其来的枪声让船队中的人们心头一紧,他们立刻停下船。
陈哲站在船尾,目光凝重地望着枪声传来的方向。
他稍作思考后,果断地派出了张小亮带一个排的士兵上岸前去侦察情况。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紧张的气氛弥漫在整个船队中。
没过多久,一阵激烈的冲锋枪声骤然响起,紧接着,便是一阵短暂的沉寂。
众人的心情愈发沉重,不知道前方到底发生了什么。
终于,在焦急的等待中,警卫排的身影出现在了视野中。
他们小心翼翼地掩护着一支救护队缓缓走来。
这支救护队显得有些狼狈不堪,军医和护士们的脸上都写满了疲惫和惊恐。
陈哲快步迎上前去,询问张小亮具体的情况。
张小亮面色凝重地报告道:“这些人遭遇了日军的追击,大约有十多个敌人。在交火中,他们的士兵伤亡惨重,日军都被击毙了。”
陈哲的眉头紧紧皱起,他转向那名上尉军医问道:“你们是哪支部队的?怎么会在这里遇到日军?”
军医的声音略微颤抖着回答:“我们是战区医院的,原本正在执行撤退任务,但遭遇了空袭,我们的车辆被炸,队伍被打散了。慌乱中,我们跑错了方向,结果就碰到了这股日军。护送我们的一个排,现在只剩下这11个人了……”
陈哲沉默片刻,然后说道:“我们是 87 师 261 旅的。现在你们被收编了,如果有人不愿意留下,可以选择离开;但如果愿意跟随我们,就请上船吧。”
听到陈哲的话,这些人彼此对视一眼,似乎有些犹豫。
然而,在当前的局势下,他们显然没有太多的选择。
最终,他们还是老老实实地上了船,加入了陈哲的队伍。
船队在河道里慢慢前行,陈哲转身面向军医,脸上露出严肃的神情,他开口问道:“请你详细介绍一下自己,还有这三位护士以及这位排长的情况。”
听到陈哲的问话,军医立刻挺直了身子,他的声音清晰而洪亮:“长官,我叫林毅,毕业于天津西医学校,至今已经从医八年了。”
接着,他依次介绍起三位护士,“左边这位是苏瑶,她经验丰富,在救治伤员方面有着出色的表现;中间的这位是李悦,她性格活泼开朗,而右边的这位则是周敏,她做事非常细心认真,对待每一个伤员都如同亲人一般。我们四人都拥有丰富的战场救护经验,可以应对各种复杂的情况。”
最后,林毅指着站在一旁的排长,说道:“这位是王桂林排长,他负责保护我们的安全,确保我们能够撤退回南京。”
陈哲听完林毅的介绍,微微点头表示认可,然后说道:“现在战事紧张,你们能够加入我们,这无疑是一件好事。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还需要依靠你们来救治伤员,希望你们能够全力以赴。”
林毅眼神坚定地看着陈哲,回答道:“长官请放心,我们一定会尽最大的努力,不辜负您的期望!”
当晚,陈哲命令船队在一处河湾停下,并在船上过了一夜。
第二天,天刚亮,大家刚吃过早饭,陈哲等人正在抽烟聊天,就在这时,远处突然传来一阵枪声,似乎有部队在交火。
陈哲迅速警觉起来,他安排军医和护士们先躲在船舱里,然后让士兵们做好战斗准备。
他果断地命令两条船靠岸,同时对身后的张小亮喊道:“小亮,带领警卫连剩下的两个排,迅速上岸!”
张小亮领命后,立刻组织士兵们行动起来。
他们动作迅速而有序,眨眼间,两个排的士兵便已登上了岸,并迅速架起了机枪。
这挺机枪是别人刚刚送的捷Zb53中型机枪,性能比马克沁好,威力巨大。
陈哲心中暗自庆幸,这挺机枪来得正是时候,马上就能派上大用场了。
此时,远处的情景引起了陈哲的注意。
他看到有上百人正在拼命地奔跑,后面有日军在追赶他们,估计是听到船发动机声在往河边跑。
这些人不时地回头,朝着后方开枪,也有人被击倒再也站不起来了,显然是在与追兵展开激烈的交火。
陈哲通过望远镜观察到,追赶这些人的竟然是一小队日军。
这队日军人数不多,但装备精良,其中还有 8 个骑自行车的士兵,车上好像驮着东西,前面追击的步兵行动十分迅速。
陈哲当机立断,大声喊道:“狙击手,远距离射杀日军带队的和机枪手!掷弹筒小组,准备炮击,目标距离 230 米,两发速射!”
随着他的命令下达,三组狙击手迅速调整好位置,锁定了目标。
他们的动作如行云流水,配合默契。
几发子弹如同闪电一般射出,准确无误地击中了日军的带队军官和机枪手。
只听“砰”“砰”几声,日军的带队军官和机枪手应声倒地,瞬间失去了战斗力。
与此同时,掷弹筒手熟练地装填弹药,“轰!轰!”两枚炮弹准确地落入日军队伍中,瞬间炸起一片,日军被炸得人仰马翻,队形大乱。
那些拼命逃跑的士兵看到有人支援,纷纷看到了希望,有几个人转身向日军反击。
陈哲眼见这一幕,当机立断地下达命令:“狙击手,立刻狙杀那些骑车的敌人,绝不能让他们逃脱!”
接到命令的狙击手们毫不犹豫,迅速调整射击目标,将瞄准镜中的十字牢牢套住在拼命蹬车逃窜的日军身上。
随着几声清脆的枪声响起,骑车的日军像是被突然抽走了支撑身体的力量一般,纷纷从车上跌落下来。
不过短短几枪的时间,原本几个还在骑车逃跑的日军就已经全部被击毙,横七竖八地倒在地上。
而那帮只顾着逃命的残兵败将,朝着陈哲所在的方向狂奔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