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也正是顾廷煜在襄阳侯府读书之后,让顾鹤更加觉得,他的身体如此虚弱,大概率真是因为血枯草。
按理说,此人既然已经来到此处读书,若真想喝药,完完全全能够在襄阳侯府直接熬煮啊!
毕竟堂堂一座侯府,又怎会差那一点点柴火钱与药钱呢?
然而,偏生这位小秦大娘子异常执拗,每回皆是吩咐人先在宁远侯府将药熬好,随后连带着炉子一同送过来,只为让顾廷煜能够饮下刚刚熬制完成、热气腾腾的汤药,半点也不觉得如此行事有何麻烦之处。
待顾廷煜喝完药后,那些人还要将炉子原封不动地带走,甚至连药渣都不曾留给顾鹤一星半点儿。
为此,顾鹤曾多次假借玩笑之语向顾廷煜暗示此事,笑言道:“这药方子呀,被你们藏得犹如稀世珍宝一般,不知情的人呐,恐怕还当它是什么价值连城之物哩!”
本想着顾廷煜听了这番话多少能有所察觉,未曾想,顾廷煜压根儿就没有领会其中深意。
反倒一个劲儿地夸赞起侯府大娘子来,直说她如何如何贤良淑德,对自己关怀备至,就连用药之事也从不假他人之手,皆是亲力亲为、精心安排。
顾廷煜这般言语,非但未能消除顾鹤心中的疑虑,反而使得他愈发狐疑起来。
可偏偏小秦大娘子的演技实在高超,不仅是顾廷煜,连芸娘与王大儒都被其表象所惑,真心实意地认为她是一位对继子无微不至的好母亲。
只是正当顾鹤打算找个机会,来尝试一下调查的时候,老侯爷在汴京的事情也已经办完。
他需要即刻按照诏命赶往永兴军路,去整备那里的军队防务。
王大儒知道离别艰难,便特意给放了几日假期,顾廷煜不用来这里上课,自然宁远侯府也不用再来送药。
好在这一回,宋夏已经基本停战,纵使有些摩擦,也不会影响到老侯爷这样在后方坐镇指挥的高层武将安全。
出发那日,晨光微露,顾鹤与芸娘早早起身,与匆匆赶来的平宁郡主一同,将老侯爷送至万胜门外。
风,轻轻吹拂着他们的衣袂,似乎也在诉说着离别的哀愁。
当然,随老侯爷出征的人也不少,还有十几位身经百战的宿将,以及从宣武军、虎翼军中精挑细选的万余兵马,用来充实西北防务。
也不光是芸娘对老侯爷的安全担心,老侯爷对于顾鹤跟芸娘,也同样有些不放心,即使是之前已经千叮万嘱过了。
此时也依旧不忘向平宁郡主细细叮嘱着,让她千万照看好继母、幼弟。
等到平宁郡主应下,他才放心的跨上马背,驾马离开。
望着老侯爷率领兵马渐渐远去的背影,芸娘的眼眶不禁泛红,泪光闪烁。
顾鹤的心中也是五味杂陈,他来到这个世界多年,早已经融入到了这个家庭之中。
第一次要与亲人分别如此长的时间,那份突如其来的离愁别绪,让他心中很不是滋味。
回到侯府后,平宁郡主始终陪伴在芸娘身旁,一路上轻声细语,温言安抚,试图驱散她心中的伤感。
而没过多久,小秦大娘子也匆匆赶来,她一开口,便是体贴宽慰,还借用了自己当年送顾偃开远行出征的亲身经历,让芸娘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慰藉。
若不是顾鹤和平宁郡主还在旁边,顾鹤都忍不住觉得,再被小秦大娘子这么一番忽悠,芸娘和她恐怕能当场义结金兰。
而今日小秦大娘子的到来,还带来了一个让顾鹤没有想到的变化。
她不再让药房从宁远侯府送药过来,而是直接将药方给了出来,还附带了一个经验丰富的老丫鬟,帮忙熬煮汤药。
也不知道是不是,经过了这段时间的折腾,她也觉察到了一丝不对,这药送的有些太过刻意了。
又或者是觉得以后还有机会,还是顾廷煜根基已伤,可以来缓一缓。
芸娘自然是一口答应:“确实该如此,你就是太操心了,煎熬一个药罢了,我府上的老婆子就可以做的。”
“我也知这熬药只是小事,可就是放心不下,谁让煜哥儿这孩子是我长姐的唯一骨肉,难免关心则乱。”
说到动情处,小秦大娘子的眼泪就这么流了下来,看的顾鹤眼皮子直跳。
怪不得顾廷烨会说,应该把她送去南曲班子呢,这戏演得好啊。
不知道的,还以为她对于顾廷煜有多好呢!
不过这事也就这么正式定了下来,后面顾廷煜也喝上了襄阳侯府现煎熬的新鲜药。
虽然顾鹤已经有所预料,人家敢把药放到襄阳侯府来煎熬,肯定就不会留下空子。
可还是让人暗中把煎熬后的药渣,偷偷收了一份下来,再分拆成数份拿到几处不同的药房辨认,里面并没有血枯草,这就让顾鹤失去了拆穿小秦大娘子的最好方式。
但实惠却是落到了顾廷煜身上,经过两个多月在襄阳侯府的学习,他的精力不仅没有变坏,反倒是还有转好的趋势,脸上也多少带了些红晕。
为此顾偃开,还专门让小秦大娘子挑了些礼物送来感谢,说是府里照顾得好,一点都没有往自己府里怀疑。
如此一来二去,芸娘与小秦大娘子之间,算是彻底熟稔了起来。
平日里,汴京那些官宦人家的女眷聚会,小秦大娘子总会热情地拉上芸娘,悉心助她融入那汴京的贵族圈子。
更有甚者,连平宁郡主也会被她们一同邀上,这让顾鹤的眼皮子跳得更是不停。
偏偏顾鹤对此束手无策,他总不能凭空捏造,就指责小秦大娘子对顾廷煜下毒。
人家在外的名声那般响亮,谁又能相信他一个小孩子的片面之词呢?
只能是哑巴吃黄连的忍着,好在忍得时间也不太长,因为很快顾鹤就又有其他事情可做了。
就在这一年,宫里接连传来了三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
先是张修援顺利诞下了一位公主,仁宗膝下又添了一脉骨肉。
虽说在张修援与仁宗心中,这喜讯略显不足,他们心中更盼着的是皇子,但另外两个消息却是实打实的喜讯。
那日,在宫中见过顾鹤的众妃嫔中,苗昭容与始平郡君几乎同时传出了有孕的喜讯。
这消息对于子嗣缘分一向浅薄的仁宗来说,无疑是天大的恩赐,让他喜笑颜开。
而顾鹤,也仿佛被证实了其存在的特殊意义,确实带着那么一点送子属性,这就让顾鹤瞬间变成了一块香馍馍。
开始了三天两头被召入宫的忙碌生活,每次归来,还都能带回满满的赏赐。
有时候,仁宗得了空,还会特意抽空与顾鹤见上一面,询问他的学业、生活,甚至是一些琐事。
而苗昭容与始平郡君,也因为与顾鹤的那份特殊缘分,对他格外亲近。
至于之前张修援所说的考教诗文,到此时也就没了下文。
王大儒对于顾鹤经常入宫打断日常教学的行为,起初是非常不高兴的。
然而,当他也被仁宗召进宫中,赐下了不少东西后,他便彻底没了话说。
因为他很明白,自己能被召见赏赐的原因就是顾鹤。
否则,要是仁宗真的惦念旧情,他早就该被召见了,何必等到现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