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室刹那间安静得落针可闻,所有人屏气敛息,目光齐刷刷地紧盯着伟人,仿佛那是黑暗中唯一的指引,满心期待他能在这危急时刻拨云见日,给出破局之法。
“同志们,无论如何,我们必须找到解决办法!”伟人双手撑在会议桌上,微微前倾,目光坚定且锐利,如同一把把利剑,挨个扫视着在场的每一个人,斩钉截铁地说道,“我始终坚信,办法总比困难多!咱们龙国人民,历经无数风雨,什么时候被困难吓倒过?过去没有,现在更不会!这次粮食危机虽然严峻,但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就一定能闯过去!”伟人的声音掷地有声,在会议室里回荡,让众人原本慌乱的心,渐渐安定了些许。
就在众人沉思,努力思索对策之时,会议室的门被轻轻叩响,发出“笃笃”两声。随后,门缓缓“吱呀”一声被推开,一阵冷风趁机灌了进来,让屋内的人不禁打了个寒颤。一个年轻军官身着笔挺的军装,身姿挺拔,步伐急促而稳健地走进来。他神色略显紧张,额头上还挂着细密的汗珠,显然是一路匆忙赶来。只见他几步跨到伟人身旁,微微弯下腰,一只手挡在嘴边,在伟人耳边小声嘀咕了几句,声音压得极低,旁人根本听不清内容。
“好,快让他进来!”原本眉头紧锁的伟人同志,眼睛瞬间亮了起来,黯淡的眼眸中闪过一丝希望的光芒,恰似在无尽黑暗中,猛然望见了破晓的曙光,那光芒里满是期待与振奋。众人见状,也纷纷坐直了身子,会议室里的气氛一下子变得微妙起来,压抑中多了几分期待,似乎都预感到,转机即将来临。
几秒钟后,会议室的门缓缓晃动,李部长步迈进屋内。
但当他抬起头,目光扫过屋内众人时,那双眼眸却仿若藏着一团炽热的火焰,满是坚定与自信,熠熠生辉。那目光像是在无声宣告,无论面前的困难多么艰巨,他都有十足的底气去攻克。
“李部长,你来得正好!”伟人同志原本紧绷的脸上,此刻露出了一丝急切的期盼,他赶忙对着李子腾招了招手,语气中满是期待,“你是不知道,现在粮食危机火烧眉毛,情况紧急得很!快,快跟大家说说,你们那想出了什么解决粮食问题的办法!我们都眼巴巴地盼着你的好消息,就指望你给咱们指条明路呢!”
听到伟人同志的话,原本交头接耳、神色焦虑的众人瞬间安静下来,一道道目光齐刷刷地射向李部长,仿佛他是此刻唯一的希望。人群中,一位头发花白的农业专家忍不住小声嘟囔:“军工方解决粮食问题,真能行吗?粮食问题可不是小事啊。”这话虽轻,却像一颗小石子投入平静湖面,引起了一阵轻微的骚动。
另一位戴着眼镜的官员也跟着附和:“是啊,之前咱们研究了那么久都没头绪,他研究所工业部……能有啥高招?”不过,也有人反驳:“李部长可不是一般人手下尖兵强将无数,他之前的科研成果大家都看在眼里,说不定真有办法呢。”众人议论纷纷,眼神中既有对粮食危机的担忧,也有对李部长的怀疑与期待。而李部长神色平静,深吸一口气,准备开口……说到“各位领导,我这次来,是因为手下的一位科研人员。在座的想必都听说过他,就是研发出防空导弹的李子腾李总工。就在几个小时前,他给我打电话,信誓旦旦地说找到了能解决咱们国家粮食问题的办法。他再三向我保证,只要有一些地方的支持,再加上农业部等相关部门配合,这事儿准能成。我琢磨了一下,这事儿太重大,虽然我也能去协调,可就怕中间环节多,耽搁了宝贵的时间,所以还是决定第一时间来向各位领导汇报。
我已经安排汉阳军区的人去接他了,让他马不停蹄地往京城赶。按照路程和时间估算,再有几个小时,他就能到京城了。
几个小时后…
李子腾由李部长的警卫员带他来到了中南海1号会议室。
就在这时,会议室的门被推开了,一位年轻的军官快步走了进来,他走到伟人同志身边,低声说了几句话。
“好,让他进来!”伟人的眼中闪过一丝希望的光芒,仿佛在黑暗中看到了一线曙光。
几秒钟后,李子腾身穿军装,大步走进了会议室。
“李总工,你来得正好!”伟人对着李子腾招了招手,语气中带着一丝期待,“你有什么解决粮食问题的办法,快跟大家说说!我们都等着你的好消息呢!”
所有人的目光“唰”地一下,全都聚焦在了李子腾身上。这一刻,会议室里安静得连根针掉在地上都能听见,每个人的眼神里,期待与疑惑交织。
李子腾,这位年纪轻轻就担任汉阳兵工厂总工的科研奇才,在武器研发领域那可是声名赫赫。他带领团队一路攻坚克难,研制出了“毒刺”导弹,其精准的打击能力,让敌军闻风丧胆;还有那威力巨大的云爆弹,一旦引爆,强大的杀伤力和破坏力令人震撼。凭借这些辉煌成就,他在军事科研界稳稳占据了一席之地,成为众人敬仰的对象。
可如今,摆在大家面前的是棘手的粮食问题。这农业和武器研发,简直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领域。有人不禁在心里犯起了嘀咕:“他在武器方面确实厉害,可农业这一块,隔行如隔山。
李子腾稳步走到会议桌前,身姿笔挺,神色镇定自若。他轻轻将手中的文件袋放置在桌上,发出一声轻微的闷响,刹那间,会议室里所有人的目光都被这动静吸引过来,聚焦在他身上。
“各位领导,我此次前来,是要向大家介绍一种极具潜力的水稻新品种——杂交水稻。”李子腾开口,声音清晰而沉稳,在安静的会议室里格外掷地有声。
“它的优势十分显着,不仅产量高,还具备出色的抗病能力,能有效抵御多种常见病害,大大减少病虫害对作物的威胁;同时,它还非常耐旱,面对恶劣的气候条件,有着更强的适应能力。”李子腾一边说着,一边从文件袋里拿出资料,上面详实的数据和图表清晰可见。“就算在如今气候异常的严峻形势下,种植杂交水稻也能获得相当可观的收成,大幅度提高粮食产量,从根本上缓解我们面临的粮食危机。”
这时候一名将军说到“这真能成吗?靠谱不?这可关系着全国人吃饭的大问题呐!”一个领导皱着眉头,满脸怀疑地说道。
“这太悬乎了!要是搞砸了,那可不得了!”另一个将军在一旁急得说到。
“瞎搞!”农学院的一名专家“噌”地一下站起来,伸手指着李子腾说到,“你一个研究武器的,懂啥种地?杂交水稻?我听都没听过!”
“你这是把全国人的吃饭事儿当玩笑呢!你知不知道要是搞砸了啥后果?国家得受多大损失,你能负责吗?”专家越说越激动,胸脯剧烈起伏。
“就是就是,这风险太大了!”另一位专家赶忙附和,他心里直犯嘀咕,就怕李子腾这主意把现在好好的农业体系给弄乱套了。“杂交水稻从来没大规模试过,要是出问题,粮食安全可就完了!”
“咱们可不能拿国家命运冒险,这可不是闹着玩的!”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质疑声不断,会议室里火药味十足。
大部分农业部的专家们全都直摇头,一个劲儿地反对。在他们看来,李子腾想出来的方案步子跨得太大了,风险高得吓人,压根儿行不通。他们打心底觉得,老祖宗传下来、经历了好几千年考验的传统农业种植方法,才是稳稳当当、靠得住的,怎么能轻易就改呢。
一时间,会议室里的空气好像都凝固了,气氛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一边是坚守传统的老专家,一边是力推新方案的李子腾,两种截然不同的想法就像火星撞地球,激烈地碰撞着,感觉一场大争吵马上就要爆发。
可李子腾呢,面对专家们一连串的质疑,没有丝毫打退堂鼓的意思。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心里清楚,要是不能把这些专家说服,自己满心期待的计划就只能泡汤。于是,他定了定神,诚恳地说道:“各位前辈,我完全理解你们心里的顾虑。不过,也请大家相信我,杂交水稻是有实实在在的科学依据的,真的能让粮食产量一下子提高好多!”
这时候一名老农业专家提出一个专业问题“你可晓得,咱国家地大物博,各地的土地状况千差万别,气候条件也是多种多样的,你这杂交水稻,不一定在所有地方都能长得好!”一位农业专家满脸严肃,眉头拧得紧紧的,语气里满是质疑。
“您说得对,确实存在这样的情况。”李子腾态度诚恳,连忙点头承认,接着不慌不忙地解释道,“不过呢,杂交水稻的推广不是一刀切,肯定得按照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来做调整,可这并不说明它就行不通呀。”
说到这儿,李子腾稍稍停顿了一下,眼神坚定而自信,继续说道:“我已经仔细研究过我国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了,筛选出了好几种适合不同地区种植的杂交水稻品种。”
随后,他伸手一指桌上摊开的地图,只见上面用不同颜色清晰地标出了各个地区适宜种植的品种。“您看,像南方地区,气候比较温暖湿润,就适合种植籼型杂交水稻;北方地区气温相对较低,粳型杂交水稻更合适;还有西北地区,气候干旱,耐旱型杂交水稻就能派上用场……”
这时候另一位农业专家也说到“要推广你这杂交水稻,得花老多钱,还得投入海量人力,咱们眼下哪有这么多资源啊!”一位专家双手一摊,满脸无奈又焦急地说道。
“就是啊,农民们种传统作物都种习惯了,哪那么容易就接受新的品种,推广起来难度可太大了!”另一位专家也跟着附和,不住地摇头。
“资金和人力投入确实是个绕不过去的难题。”李子腾坦然承认,神色认真,语气却十分坚定,“不过我觉得,这钱和精力花得值!一旦杂交水稻成功推广开,产生的收益绝对远远超过现在投入的。”
他稍作停顿,条理清晰地继续阐述:“我们可以一步步来,分阶段推广。先挑几个有代表性的试点地区试试,等种出成果,有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再慢慢扩大种植范围。”
“关于农民接不接受的问题,我们可以多搞些宣传,给农民们讲讲杂交水稻好在哪,再配上技术培训,手把手教他们怎么种。等他们了解透彻了,肯定能做出正确选择。”
伟人始终安静地聆听着双方激烈的争辩,他的眉头紧紧皱起,心里清楚,此刻面临的是一个极其艰难的抉择。
一方是那些传统的农业专家,他们在农业领域摸爬滚打多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然而思想上却相对保守,对新事物总是抱着怀疑和抵触的态度。
另一方则是年轻气盛的科学家李子腾,他浑身充满着创新的激情与活力,只是在这个行业里,他的资历尚浅,难以让众人完全信服。
伟人明白,自己必须做出一个决定,而这个决定,将紧紧关联着国家未来的命运走向。
这时,他的目光缓缓落在了李子腾带来的那袋稻谷种子上。只见那一颗颗种子颗粒饱满,在阳光的映照下,仿佛闪烁着光芒,好似蕴藏着无尽的希望与可能。
“李子腾同志,”伟人开口问道,他的声音低沉而有力,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你能有几成把握,确保杂交水稻能够成功推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