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白了!”李茂当即正色答应。
“人员已经召回,请静观其变。看看接下来父皇的态度变化,再据此制定后续方案。”说完,李承乾稳步前进。
“遵命!”李茂躬身应诺,随后起身跟在其身后,一同前往崇德殿,心中却清楚这次行动并未结束。
“殿下,这是中书省刚刚送来的大理寺的文书。”秦宸将手中的文书递给李承乾,随后退回了队列中。
李承乾接过文书,看了一眼,立刻挑起了眉毛,大理寺的文书来得如此之快。
这究竟是大理寺的意思,还是皇帝的意思?
李承乾抬眼看向诸臣背后的戴至德,问道:“戴大人,你知道这件事吗?昨日在怀远坊找到了卢府的高丽奴婢,却发现该奴婢已被人杀害,而凶手正是卢家的表亲、长安县丞崔止恩。”
“微臣昨天离开宫门后才得知此事,那高丽奴婢虽然被崔止恩所杀,但崔止恩也在搏斗中丧生。”戴至德行礼,说道:“本来打算今日禀告殿下的,不曾想大理寺的文书已经递上来了。”
李承乾点头,沉思片刻后说道:“孤明白了大理寺的心意。卢大人和他的表兄崔止恩因争夺一个高丽奴婢而两败俱伤,此事与其他无关,所以就这样收场吧。”
李承乾平静地将文书向前推,交给秦宸的同时说道:“各位大臣都来看看这份文书,在东宫我们就这么结案。”
“遵命!”众人恭敬地应答。
“接下来。”李承乾表情严肃,“对于东宫来说,目前最重要的任务是《考工志》的编纂工作,这件事情至关重要……”
……
夜幕降临,落日余晖铺展于太极宫门前的大道之上。
常何带着凝重的脸色走上台阶,跨过门槛进入了太极宫内。
李世民正坐在御座上批阅奏折,见到来人,抬头看向四周,冷峻地命令道:“所有人先退下。”
“遵命!”帐幕后方的中书舍人、给事中、左右史以及所有宫女、太监皆从各个出口退离。
常何上前一步施礼道:“启奏陛下,千牛卫连续搜查一夜,逮捕嫌疑人三十七名,暂未确定真正凶手,但在调查过程中发现两处异常情况。”
“哪两处?”李世民面容冰冷。
“其一为吴王府。昨日参加卢护葬礼后,吴王参军房遗爱留宿吴王府;其二乃范阳郡公府。昨晚有人潜入范阳郡公府,守夜更夫以为遇盗贼,引起一番骚动,最终却未发现任何可疑之处。”常何低身禀报。
“范阳郡公府,左丞相府第?”李世民眉头皱紧。
作为六部尚书之下首屈一指的官员,卢承庆为何卷入其中呢?
抬起头,李世民看着常何问:“你怎么认为?”
常何再次鞠躬,“昨夜千牛卫搜索整个长安城试图抓捕杀害崔止恩的真凶,虽有进展,却似乎遭到高丽及突厥人的干扰,导致无法抓到主谋。同时,范阳郡公府也有不明动静发生,可能是……”
“为了彻底掩盖事实真相。”李世民点点头说:“太子昨日极力称赞卢氏家族忠诚,卢氏或许为了平息事件杀掉了崔止恩,
以此消除威胁他们家族的秘密。此外,突厥族离范阳地区很近啊!”
常何肃然起敬。
李世民轻轻敲打着桌案。
太子,卢氏。
卢氏,太子。
良久之后,深思熟虑的李世民目光落在一侧堆放着的奏折上,随手拿起一本递给常何,“让中书省抄写两份副本,一份送去尚书省,另一份送到东宫。告诉他们,十五日早朝时,朕要听到他们对此事的看法。”
“遵命!”常何心中一颤,皇帝终于采取行动了。
“记得将其混杂在其他文书中一同发出。”李世民最后补了一句。
“遵命!”常何郑重地行了个礼。
“去吧。”李世民微微挥了挥手,常何随即拱手告退。
冬季的寒风吹拂过殿堂,李世民向外眺望远处的长安城,轻声自语:“老朋友,你太过心急了。”
……
东宫崇教殿内,李承乾正欲起身,李茂快步走进来。
“殿下,中书省送来了一批奏章,说是十五日朝会时需讨论。”李茂说着,将数份奏章放置于桌案上。
李承乾瞥了一眼,点点头说:“那么明日照例召集群臣商议吧。”
“遵命!”李茂肃然作揖。
李承乾随手打开一份奏章浏览。
礼官建议增加对高祖父母的服丧期至五个月,嫡子妻的服丧期定为一年,而嫂、叔、弟妻、夫兄及舅则服小功之礼。
粗略看了之后,李承乾继续翻到下一份。
御史上报司农寺木材价格在民间过高,质疑其中是否有隐瞒不报之事。
李承乾刚想合上,但忽然觉得不妥,又重新仔细看了一遍,目光立刻变得专注起来。
这份奏章怎么会在东宫出现?
根据记忆,在前一世里,就是因为这件案子,尚书右丞韦凌才彻底失宠。可是它怎么会突然出现在东宫呢?
李承乾的脸色变得异常沉重。
风暴即将来临啊!
当年十一月,因司农木橦价贵,韦凌上书弹劾此事有隐情。皇帝随即命令大理卿孙丹青审查司农的过失。但孙丹青认为:仅因为官府木材的价格高,并不能证明有任何不当之处,相反地,这恰好体现出司农了解大局的重要性。此言深得皇上的赞赏,同时他对韦凌表达了不满,认为后者见识不够深远。
承恩殿内,烛火轻柔闪烁。
当李承乾踏入室内时,一眼便看到了坐在镜前准备卸妆的太子妃苏蝉儿。
侧方的光线打在铜镜之上,映出她那娴静温婉的脸庞。
红粉金饰一应俱全,如星似霞般点缀其容颜。
站在一旁的李承乾不由自主地看得入了迷。
感受到目光的苏蝉儿抬头微笑问道:“殿下,有何心事?”
“无妨。”
李承乾笑着回答,随即将手中的奏章收入袖中,“刚刚父皇传来消息,说三天后老三和兕子将来东宫探访,请娘子提前准备迎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