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那段动荡时期的确让她十分惶恐,关于废除太子地位的小道新闻满天飞。
今年情况稍有好转之际却出现了平阳公主次子柴五洲调任吴王府的情况。尽管对此事李承乾没有过多表达意见,但其所展现出的认真态度不言而喻。
像马三宝、潘仁、丘师这些人虽已离世,但他们留下的后代依旧构成威胁。
相比于房遗爱等人给予的支持来说,背靠平阳公主的柴五洲再次增加了东宫面临挑战的压力。
“你讲得有些道理,毕竟你乃正宫太子妃,总归得给个面子考虑一番。只是记住这样的事不宜频繁重复进行。”冯氏忍不住摇了摇头提醒道。
“女儿心中有数。”说完苏蝉儿笑了起来。
“那你能告诉我你看好谁了吗?”
……
朱雀大街上,四匹乌黑高大的骏马拉着的金銮红顶马车缓缓向皇宫驶去。
李承乾端坐于车厢内,将手中的奏折递给魏征,道:“孙神医现已抵达泽州,想来不久后那里的疫情便能得到控制。”
“但愿如此。”魏征轻轻叹息,放下手中的文卷,“陛下对于封禅一事一向追求完美无瑕,三月的一场刺杀与四月爆发的疫病已经让人心惶惶。假若之后再有风波,恐怕陛下的耐心会被耗尽而不得不取消这盛事。”
“父皇……”面对此情此景,李承乾一时语塞。内心深处,他认同皇帝的观点——封禅乃敬天地之行,稍有差池便难表诚意,故此,在圣心之中此事应当臻于完美。
只是这些话却不能宣之于口。
理论上来说,自己理应说服父皇即便不尽完美也要坚持完成这项仪式。然而他深知很快便会发生彗星侵扰太微垣的重大事件,到那时无论如何都将终止封禅。
眼下最佳选择便是装作什么都不知道,保持沉默。
毕竟目前为止,并未见天子表现出要中断计划之意,因此此时过多揣测反而容易招致不悦。
“哦,听说太子殿下派人去了汝州?”
正当气氛稍缓之际,魏征看似不经意地抛出一句话,却令李承乾脸色瞬间变得严肃起来。
“是的!”
“我一直觉得此事颇为蹊跷,兴建襄城宫用了七个多月时间,耗费匠人数以万计,更有来自各地近两万劳工倾力相助,投入之巨大前所未有。
仅仅因为几条毒虫的缘故,竟然罢免了阎立德的职务,并且还将宫殿所有建材全部赠送给了百姓……”
“这正是陛下的仁爱之举啊。”
魏征旋即继续询问,“那么,殿下是否有所发现呢?”
“如今的襄城只剩下一片废墟,没有任何东西遗留下来。”
李承乾继续补充说,“倒是那位阎立德大人,在失去官职后返回洛阳,转而帮助魏王监督建设龙门石窟……但是……”
“还有什么值得注意之处吗?”
魏征目光敏锐地看着前者。
“此外还有别的势力也在暗中关注着阎立德的动向。”
“既然知道情况复杂如斯,太子何不先行将自己的人从当地撤回。”
魏征将视线投向了窗外。
如今的朝局有些动荡。
而李世民在这时候把他留下来辅佐李承乾,也说明了对他的重视。
他自然不会掉以轻心。
李承乾恍然大悟地点点头。
“那就依宰相所言行事。”
魏征对于李承乾的态度很是满意。
“请问文成公主现下身在何处?”
“她现在位于兰州,预计过几天就要启程前往鄯州。在那里休整半月之后再继续前进至吐谷浑旧都曲沟。”
别看文成公主不是李世民亲生。
但是那份感情可没有一丝的少!
最重要的是,介于吐蕃和大唐之间,文成公主就是最好的纽带。
“陛下即将前往太原进行巡视。”
正在几个人还在商讨文成公主的事情的时候。
一旁的魏征突然开口。
这句话让李承乾愣了一下。
“难道父皇不惧怕当地的瘟疾威胁么?”
若想由东都前往太原,则最快捷路径莫过于经由郑州穿越怀川再北上进入泽、潞二郡直到并州即达目的地。
这一路上,可不简单啊!
“其实陛下会选择绕路,自河北穿太行陉抵达到山西境内的办法前往。”
魏征摇了摇头。
李世民的想法他岂能不知。
但是谁有能拦得住他呢?
“这样也好。”
……
北苑,龙首池旁。
几位未随行至洛阳的嫔妃,连同她们的子女及朝中三品以上官员的家属,皆在亭廊间轻松交谈。
其中不少人之间还有亲戚之谊。
郑淑妃陪伴着苏蝉儿,一一与各宫嫔妃及贵族家眷打招呼问好。
许多人家甚至就是她们自己的亲族。
忽然一声叹息从前方传来,郑淑妃看向苏蝉儿。
苏蝉儿走上前去轻声询问:“堂嫂,出了何事?”
远远看去,此时左卫中郎将、宿松县公郑仁泰之妻崔氏原本正独自伤感,听到声音转过身来连忙起身问候。
“见过太子妃,见过郑淑妃。”
“堂嫂为何如此忧郁?”
郑淑妃关切的询问起来。
“今日乃是端午佳节,不必如此沮丧才是。”
“并非忧郁。”
崔氏擦了擦眼角的泪珠。
“而是有关三娘的事情。”
郑淑妃略显惊讶:“我记得三娘不是在跟固始陈家谈婚事吗?”
“此事已成泡影。”
崔氏摇头叹气,“三月之时,那陈家公子被发配去了安西边疆。”
听闻此言,苏蝉儿脸色微变:“这是……因为他们与骊山之事有所牵连?”
崔氏点头确认:“陈公子当时身为负责护驾的千牛备身。事发后,虽只有两名直闯皇帝寝室的禁卫队帅被判死刑,但仍有不少像他这样负责守夜的千牛卫因失职被放逐。”
“婚姻不成自然另觅良缘。”郑淑妃安慰道,“今日来北苑参加宴会的年轻人不少,堂嫂可有看中的合适人选?我帮你去沟通看看。”
崔氏轻轻摇头:“刚才赵王已经与郢国公的女儿订下亲事了。”
“赵王?”郑淑妃微微一愣。
此刻她才明白过来,在这种联姻事务上根本不用自己费心,各方自有安排。
只是替崔氏感到遗憾,她接连选定的两个目标都未能成功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