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昌坊,无漏寺遗址前。
数百名全副武装的千牛卫士,将整条街道封锁得水泄不通。
长孙无忌骑在马上,望着李承乾,疑惑地问:“晋昌坊这个名字,听上去似乎对晋王有些吉利?”
“舅舅言之有理,字面上确实如此。”
李承乾淡然一笑,说道:“但或许舅舅没有注意到,皇祖父起兵的地方就是晋阳,这才建立了大唐。此外,外甥曾经是恒山郡王,未被立为太子前,封地就在晋北,这个地方也与外甥颇有渊源。”
长孙无忌缓缓点头,若有所思。
“说起稚奴,”李承乾轻叹一口气,继续说道,“如今他虽然日渐长大,但身体依旧单薄。倘若此地能为稚奴带来些许好运,作为兄长,外甥自然乐见其成。”
“太子兄弟和睦啊。”长孙无忌感动地点了点头。
最近他偷偷比较过李承乾和李恪对待弟弟妹妹们的态度,发现前者比后者更为体贴。
尤其是李承乾经常会派人送去时令水果和食物到立政殿。
这些虽然是小事。
但是却表明了李承乾的态度。
兄友弟恭!
李世民心里最大的痛!
无漏寺遗迹上,楼观道掌教尹庸碌真人双手抱拳施礼:“拜见太子殿下,赵国公大人。”
“见过真人!”
李承乾和长孙无忌同时回以恭敬的拱手礼。
“真人若还有其他需求,请直说,无忌定当全力以赴提供帮助。”长孙无忌微微鞠躬道。
“国公太过客气了。”
尹庸碌微笑着还礼。
“太子赠送的那尊金佛已被完全熔化用来建造,其实这已经足够。不过太子及太子妃又拿出东宫内一些闲置衣物变卖,再次表达了一份心意。”
闻言,长孙无忌惊讶地望向李承乾,感动地点了点头:“太子真是细心周到。”
“这些都是晚辈应该做的,哪能让舅舅这样说。”
李承乾笑道,“走吧,舅舅,咱们一起看看,这里其实相当不错。”
“好!”
长孙无忌恢复了严肃的表情。
……
午后之前,长孙无忌已踏上返回洛阳的旅途,连午饭都没有享用。
李承乾转回皇宫,不,他先造访了宿松县公府。
今天是太子良悌郑氏回门的日子。
按照礼法,李承乾其实不必陪同。
实际上他也没有随行。
但碰巧的是,他正巧陪长孙无忌参观完无漏寺遗址,在归途上,刚好路过宿松县公府附近。
既然路过了,索性前去拜访一番。
宿松县公府门口,左金吾卫将军郑仁泰,工部侍郎郑仁基,华州功曹参军郑玄毅,右千牛卫录事参军郑玄果,及其他十余位官员早已列队等候迎接。
数以百计的金吾卫严阵以待,封锁了街道。
远处十几匹高大的马匹缓缓而来。
刚一停下马,众人便齐声问候:“太子殿下到。”
“免礼,都是一家人。”
李承乾翻身下马,向郑仁泰恭敬作揖:“岳丈大人,小婿有礼了。”
无论如何,郑仁泰也算是他名义上的岳父。
于公于私,这个礼他都必须要有!
“殿下言重。”
见到李承乾对自己的态度。
郑仁泰略显放松:“殿下的到来让府上倍感荣幸。”
“理应前来拜访,只是近来事务繁杂……”
说话间,李承乾与郑家众人步入府内。
就在此时,不远处马厩传来一阵清脆的马蹄声。
李承乾目光不由自主地望过去,只见一匹栓在外侧的棕色骏马仰头而立,一把挂着红色剑穗的长剑赫然出现在视野中。
跟随这种人的脚步来到内堂。
李承乾与郑洁莹并肩站立,向堂上的郑仁泰和崔氏深深行礼:“拜见岳父、岳母!”
以李承乾的太子身份,世间除了天地和祖先外,唯有皇帝能够接受他的一跪。
郑家众人显然没有这个资格。
崔氏眼中泛着泪光:“大郎,还不快扶太子起身。”
“殿下。”
郑玄果上前虚扶一把,李承乾顺势站起。
虽然都只是场面上的动作。
但是却表明了态度,君臣主次,必须要明显区别对待!
“殿下请移步前厅,午宴已经准备妥当。”
郑仁泰站起身,伸手示意李承乾向前厅走去。
李承乾回头看了郑洁莹一眼,低声说:“你留在后堂,好好陪陪岳母。”
“嗯!”
郑洁莹轻轻点头。
这段时间,李孟尝、杜君绰和公孙武达经常来打听情况。
崔氏现在彻底明白了,即便不提父亲的事,女儿一身不逊色于男儿的武艺,在太子眼中也是非常有价值的。
有价值就好,崔氏的眼神变得柔和:“只要你过得好就好。”
对于崔氏而言,太子虽然去年地位动摇,但今年已重新赢得了皇帝的信任,甚至监国三个月,朝廷内外对他评价颇高。
而女儿能够在他心里占有一席之地,那未来就有了一个机会!
虽然机会很渺茫。
但若是抓住了,郑家自此将平步青云!
相比之下,吴王如今就显得单薄了一些。
无论是能力还是气场都要逊色几分。
“见过郑伯父。”
李承乾对着工部侍郎郑仁基恭恭敬敬地行了一礼。
郑仁基不仅是郑洁莹的堂伯,也是淑妃郑氏的兄长,地位虽然不算显赫,但是多重身份之下,也算是他的长辈。
但作为太子,按照礼法,除天子之外,他便是身份最高之人。
说是这么说,但是实际情况自然是不同的。
无数双眼睛紧紧的盯着他。
若是出错,恐怕将会被无限放大。
“殿下太过谦虚了。”
郑仁基心内自是欣喜的。
若不是之女的关系,自己哪有机会和太子爷这样谈天说地!
“我们几乎每天都能见到,伯父不必这么客气。”
李承乾脸上露出一丝微笑。
郑仁基作为工部侍郎并不常发言,但他总是准时出席。
说白了,就是在陛下面前混个脸熟。
再加上他一直以来谨小慎微,从未犯错。
所以如今也算是有了些名气。
“你弟弟也同样每天都会来上朝呢。”
这时,郑仁基将目光转向了自己的胞弟、左金吾卫将军郑仁泰。
尽管失去了部分实权,但如今却能站得更靠近一点,这让郑仁泰心存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