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虞朝有些类似宋,经济文化可以说是当代之首,但是,军事上就有些不行了。
也许是大虞朝命不好,大虞朝立国不过才百年,草原上发生了变化,草原上出现了一个政权,而且还是实力很强的政权,叫做大元。
大元虽然建立不久,但是很快就统一了草原上的各个部落。
原先,草原上的鞑子,都是一盘散沙,如今被整合后,那实力可就不是吴下阿蒙了。
本来,大虞朝并不是霸主地位,因为大虞朝东南西北都有敌人。
东边有高丽王朝,西边有西夏国,南边有大理,北边如今出现了大元。
大元建立之后,便和大虞朝发生了战争,刚开始都是几十人几百人的小规模战争。
后来,战争的规模逐渐变大了。
因为,大元从小规模试探性战争中,感受到大虞朝并不是很强。
国家和国家,本来就是遵从着丛林法则,强者生存,弱者淘汰!
大元就像一条鬣狗似的,常年袭扰大虞朝边关,逼得大虞朝将国力投入到边关,一点点给大虞放血。
大虞朝面对这种办法,真没有一个好的解决办法。
大元每次袭扰边关,都是清一色骑兵,骑兵的战斗力就不用说了,而且大元还采取了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跑,像个泥鳅一样,根本就抓不住。
大元毕竟是刚统一草原,之所以袭扰大虞,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树立威信,迅速掌控草原。
因为是新建政权,所以,按照国力来说,大元还是不如大虞朝的。
大虞朝仗着实力强,也想过直接一战定胜负,直接灭了大元。
就在前几年,大虞朝对大元发动了一次大决战,直接出动了二十万大军,兵分两路,准备灭了大元。
这一战,是胜是负?
怎么说呢,要是按照大虞朝的官方说法,自然是赢了。
毕竟,二十万大军的左路军,直接杀到草原核心地方,找到了大元的都城,直接毁灭了大元都城,最后凯旋而归。
左路军归来之后,朝廷直接说是大胜,至于右路军只字不提。
百姓并不知道其中真正的内情,但是,大部分官员都得到了消息。
左路军虽然捣毁了大元都城,但是,捣毁的大元都城是个空城,里面什么有价值都没有。
早在大虞朝出发草原时,大元可汗就直接放弃了大元都城,带着草原上所有的力量,找到了右路军决战。
这一战,大元大败右路军,直接将十万人的右路军,杀得血流成河。
当大虞听到这个消息后,朝堂之上的大佬们,先是大惊失色,最后还是封锁消息,丧事喜办,将左路军捣毁大元都城的这件事当做捷报。
这一战之后,大虞朝虽谈不上一蹶不振,就此死去。
但是,这一战带来的影响,还是给了大虞很大的打击。
自这一战后,大元和大虞,攻守互换了。
如今,大虞朝需要休养时间,所以,采取的措施都是结硬寨,守边关,只守不出!
大虞和大元的边境线很长,所以,这就要求派出大量的士兵去边关之地。
贾琮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前往边关之地。
二月初六,惊蛰。
这是个好日子。
贾琮足足在京兆府大牢关了半个月,终于才得以重见天日。
天还未亮,贾琮连同牢房里面其他的犯人,就被京兆府衙役们,一路带到了北门。
鸡叫之时,北城门一打开,贾琮等一众犯人,就直接出了北城门,来到了城外。
一到城外,贾琮就看到,已经有一队披甲士兵,在那里等待了。
看到这些士兵,贾琮明白,这是押解他们去边关之地的。
贾琮在大牢里面关了半个月,这半个月时间,早就和其他犯人熟悉了。
贾琮这一波犯人中,一共有二十多人。
这些犯人中,有的是小偷小摸被抓的,有的是打架伤人被抓的,还有的是放印子钱,弄出人命后被迫来替罪的……
各种各样的,都不是好人,包括贾琮也是。
一众犯人出了北城门后,天也逐渐亮了起来。
没过一会,大虞朝京城的雄威全貌,也逐渐显露出来。
看到雄威壮观的城墙后,贾琮内心也忍不住感叹道!
不愧为京城,就是大啊!
毫无内涵底蕴词语的夸奖后,这时,从城外的另一个方向,走来了一支队伍。
这支队伍人数可就多了,足足有上百人之多,而且,一个个都是青壮年。
看到这支队伍,贾琮明白,这是朝廷刚征的兵。
在县衙这段日子,司法参军对贾琮真不错,临走之前,还特意召见贾琮一次,告诉贾琮一些事情。
边关急缺士兵,所以,这一次除了贾琮他们二十几个犯人要发配边疆之外,还有从百姓家中征得这些良家子。
这些良家子,都是从京城附近县中征来的,大部分都是老实巴交的汉子,都穿着单薄的麻衣粗裤。
看到这群良家子,贾琮眼神不由得一亮。
贾琮在牢中关了半个月,甚至和那些犯人关系还不错,但是,并不代表贾琮有想要改造那些犯人的想法。
贾琮可没有那么大的本事,将这些渣渣培养成什么亲信啥的。
贾琮算是看得明明白白,关在大牢里面的二十几个犯人,没一个是被冤枉的,都不是好人。
贾琮想得很明白,这群犯人是靠不住的,不要指望他们能够改变。
日后上了战场,这群家伙绝对是不可能做到不抛弃、不放弃,最先跑的就是这群人。
贾琮很清楚,想要在战场上建功立业,那么就需要有一群值得信任的同伴。
而走来的这群良家子,就是贾琮要找的人。
贾琮也不敢肯定,自己能不能活着建功立业,也许命不好,路上就死了,又或者刚到边关第一天,就被鞑子给射杀了……
战场上,风云难测,什么都有可能发生。
但不管怎样,身边有一群值得信任的同伴,那么在战场上活下来的几率,一定大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