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胸中没有多少学问作为支撑,但为了梦想,他还是决定鼓起勇气试一试。
当然,如果你有更好的办法,也可以说出来看看,我们商量着办。”
许安补充道,语气诚恳,眼神坚定而充满期待。
“不,我倒是觉得你说得不错。”
货郎杨摇摇头,地摆了摆手,“不过,我们这些做货郎的,日子本来就已经很不容易了,家里上有老下有小,都要指着这份微薄的收入维持。
要我出资入伙,还是算了。
我还是更喜欢跑跑腿赚点小钱,虽然不多,但至少稳当一点。”
他的眼神里透露出忧虑。
其实,货郎杨之所以不愿意入股的原因除了担心自己有限的积蓄在不确定的商业冒险中化为乌有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是他心里清楚:
这种新鲜玩意很快就会引来不少跟风者,一旦市场竞争变得激烈起来,别说大赚一笔,能保本就算是不错的结局了。
这个想法,当然不能直白地告诉对面那个满怀期待的年轻人。
“呵呵,”见对方并不勉强,许安笑了笑,“直接拿货去卖也是可以的,只是……”他顿了顿,目光柔和却又坚定,“我这儿还有一件事情想拜托你帮忙呢。”
听到这话,杨微微一怔:
“嗯?怎么了?”
“咱们这些走街串巷贩卖货物的小贩之间平日里交流应该挺多吧?”
许安问道。
“确实经常会互通信息、互帮互助,怎么了?”
货郎杨挑了挑眉,好奇地看着眼前的人。
“我想让你帮个忙,给我在这条‘线’上做个免费的推广——就是向你的同行朋友们多多介绍推荐我的商品。
相信以你们彼此之间的信任与熟悉程度,定能让大家知道这是份不错的买卖。”
许安耐心解释道,“而作为对你辛勤付出的认可与答谢,无论何时只要是我这里出售的商品,今后从我手中购买都将享受五文钱起售的超低价格优惠,这个条件仅限于你,再不会有第二个人能够得到如此好的机会。”
货郎杨听着这样的承诺,心中不由动了动,毕竟,在这样一个竞争激烈的小本生意圈子里,哪怕一点点成本优势都是宝贵的。
“呵呵,什么话都让你说了,这忙我不帮还真说不过去了呢!”
货郎杨爽朗地笑着,他的声音中带着几分温暖和亲切,“等我再跟他们碰头时自然会帮你宣传,如果他们也看好,回头我就让他们直接来找你!”
许安听了这话,脸上不禁露出了几分欣喜的笑容,“那真是感激不尽。”
他说道,眼中满是诚意。
随即,他继续道:
“其实我觉得手套生意一开始或许会很好做,毕竟市场需求大,但长期来看却未必如此。
如果你相信我的判断,可以在最开始的时候多拿一些去卖,这样不仅能抢占先机,还能赚到更多钱。”
听着对方的话,货郎杨的心里不由自主地生出震撼。
尽管他也意识到随着时间推移,手套制造的技术会逐渐普及开来,因为这项技能对于稍微有点儿针线活基础的妇女来说并不难掌握,但能让一个人主动提出这样的建议,这本身就显得颇为难得。
毕竟,在自己走南闯北这些年里,见识过无数手工艺品与食品从无到有的过程。
每一次,当有人发明或改良出某样新鲜玩意儿时,总以为这是独一无二的机会,仿佛全世界的人都会发现这份新奇,并为此愿意付出高价购买。
然而现实往往并非如此,很多看似新颖的产品,很快就会被模仿复制,甚至后来者还会做出比原创更优秀的东西来。
正是基于此,听到许安这般理智而有远见的话语后,货郎杨内心深处对这位年轻人更加高看了几分。
他暗自决定,一定要抓住这次机会好好合作,也许真能创造出一番不同的局面也不一定。
他不仅想到了,还能毫无顾忌地提醒自己,足可见眼前这少年的品性纯良,并没有因为自己想出新奇的事物而膨胀自大。
阳光透过半开的窗户洒进来,映在少年清澈的眼眸里,闪烁着真诚的光芒。
这种纯洁和真挚,让许安感到暖意。
“现在天气还有些暖,”许安微微点头,语气平和而温暖,“我先拿十几副手套给那些老伙计瞧一瞧,你尽管在家里准备着,到时我最少也得要你二三百副。
不过,得等立冬了再过来取,你看行不?”
说这话的时候,他的目光落在那双手工制作的手套上,心中满是期待和赞赏。
这不仅是对手套的认可,更是对少年匠心精神的肯定。
少年在心里盘算着,现在已经是寒露第十天了,天气虽然还暖,但早晨和夜晚已有丝丝凉意。
立冬还要二十天才到,时间足够充裕。
“行,到时候我就等着您过来了!”
声音虽轻,却透着一股坚定与自信,让人觉得十分可靠。
看到少年这般从容自信的样子,许安心中的满意之情溢于言表,又问道:
“我要不要先预付一部分定金?”
少年摇头微笑道:
“不用,您的信誉,我还是相信的。”
货郎杨在这片区域已经经营十几年,从未出现过货不对版的情况,仅凭这一点,便足以证明他的人品如他的货品一般,值得信赖。
听到对方如此信任自己,货郎杨显然很是高兴,爽朗的笑声回荡在小小的铺子里,笑得合不拢嘴。
“哈哈哈~既然你这么信任我,我必定不会让你失望!”
他的笑容如同温暖的阳光,让人忍不住随之心情明朗起来。
这份真诚和善意,在这个小小的角落中悄然流转,为即将到来的冬天增添了几分暖意。
“以后咱们少不了打交道,也别您,您的叫着了,我听着别扭。
小兄弟如果不嫌弃,就叫我一声老杨就行了。”
老杨的声音温暖而亲切,透出一股朴实无华的真诚。
“那我就叫你一声杨伯吧,还请杨伯以后多多照顾阿安。”
许安从善如流,脸上带着几分温和的笑容。
他看着这位满脸皱纹、头发花白的老杨,心中不由得生出一种亲近感。
等送走了货郎杨,许安原先一直挂在脸上的笑立时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紧锁的眉头和深深的思索。
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地面上,显得格外刺眼。
他的心中满是无奈,看来自己还是高估了这里的消费能力呀!
货郎杨经常跑的村子可是有十几个,他分明是看好这个手套生意的,然而即使如此,他每次也只能胆怯地进二三百副手套而已。
要知道,老杨家里现在都已经积压了两千多副手套,如果再继续这样下去,到冬至那一天,家里的手套库存可能会激增至四五千副。
这可真是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啊!许安站在那里,双手抱胸,眼中闪过忧虑。
他深知,如果不尽快想出一个有效的办法来把手套推销出去,后果将不堪设想。
想到这里,许安转过身,目光落在正在专心致志做针线活的二妞身上,轻声问道:
“二妞,咱们镇上总共有几个货郎啊?”
“怎么也得有十几个吧?”
二妞停下手中的针线活,抬起头来,清澈的眼睛望着许安,“哥你问这个做什么?”
她的声音里带着疑惑,似乎对许安突然的询问有些不解。
“没啥事儿,我就是问问。”
许安听到总共有十几个货郎时,终于松了一口气。
十几个货郎啊,即便是每个人只能帮忙卖掉二百副手套,总数也得有两三千副呢。
更何况在镇上的烤地瓜摊位上,他也能卖出去一些。
若是再这样也不足以解决眼前的问题,那他也只有亲自跑一趟县城了。
这个念头让许安心头的阴云稍稍散去了一点。
许安边琢磨着心事,手却没停,用一把老旧但依旧锋利的刷子小心翼翼地清理着一筐准备用来烤制的地瓜。
这段时间,他的身体已经恢复得不错,尤其是后背上的伤痂全都掉了下来,只要他在做家务活儿的时候稍微小心一点,现在已经完全不再需要小妹二妞来协助自己。
看着窗外明亮而清澈的天空,许安感到心情也随之轻松了起来。
既然已经想好了解决办法,那么就暂时不去多想了。
古人说过,车到山前必有路,一切问题总会找到方法克服的。
当下最紧要的事情应该是考虑一下晚上吃什么好吃的东西奖励一下自己以及家人吧!于是乎,一个美味的想法在他脑中诞生。
“二妞——”许安朝着院子那边大声喊道,“咱们今天晚上吃韭菜盒子怎么样?还可以多打两个鸡蛋,增加营养。”
他的话语中满是期待与快乐的情绪。
正低头忙着缝制新一批保暖手套的二妞听见哥哥呼唤的声音,微微一笑。
尽管她才刚学会如何快速而又准确地给每一根线尾打结收工,不过此刻为了回应哥哥的好意,她立刻停止手头的工作,灵活的手指在布料间舞动几下便完成了最后一个步骤,然后咬断多余的线头,清脆悦耳的声音随即响起:
“知道啦!哥你快去后院把韭菜割回来,记得洗洗干净放在架子上晾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