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林见曹操神态,便知轻易骗不过曹操,遂言道:“咳..我主刘皇叔虽不忍杀害二伯,然诸葛孔明素与二伯不和。
此番用兵,江夏文武皆听诸葛亮号令,那诸葛亮诡计多端,气量狭小,我二伯父如何能忍这般小人?是以曾多次直言,违抗其命。
此次用兵,我主刘皇叔被诸葛亮劝说,领兵去攻文聘,不在夏口大营。
若我二伯父归营,诸葛孔明岂不是可以军法为刀杀我二伯?”
话音刚落,曹操尚不及思索,张辽便悲泣曰:“云长兄轻上而不忍下,性亦刚傲,必是得罪了那诸葛村夫,此人气量狭小,必不相容。
云长兄舍命放了我等,犯了军法,那诸葛村夫岂能不借机除去云长!
丞相啊!事急矣!求丞相速救云长啊!”
言罢,只将头颅当作木锤,狠狠叩首于地。
曹操见状,急命左右扶起张辽。
其身旁一文士却趁机进言道:“丞相,关羽虽私放我等,然其在放纵我等之前,便已知此举结局。
且关羽素来轻慢文士,如今得罪了诸葛亮,乃自取其祸也。
我等为败军,彼之大敌也,如何相救?丞相可速斩赵林,退回襄樊,否则北方闻丞相兵败,恐民心不稳生乱...”
话音未落,张辽却奋力挣脱搀扶,厉声喝道:“程仲徳!云长须也放了汝性命!汝怎敢进谗言,蛊惑丞相作不义之举!”
徐晃闻言,亦面露鄙夷之色。
赵林却偷眼瞧见曹操面露凶光,急上前言道:“咳..我领千余骑军追来,却不曾纵马杀戮,只身来见曹公,乃信赖丞相胸襟。
若曹公杀我,是我识人不明,错信了曹公!此诚为赵林眼瞎心盲,竟轻信无义之辈!
曹公若要杀我,请即刻便杀!莫要使我所见所闻,皆为小人奸邪!”
言罢,昂首闭目,作愤恨赴死之态。
在场众人,无论文武高官,亦或寻常士卒,皆怒视程昱。
徐晃亦单膝跪地,拱手曰:“丞相!末将与文远将军奉命断后,见赵将军领大队骑兵追来,已报必死之心,欲死战为丞相阻敌!
赵将军却不曾以众击寡,只愿孤身前来谢丞相昔日赞名恩情,如何能落得身死下场!
丞相!赵将军不可杀呀!”
时有昔日目睹赵林扬名之战的曹军骑卒,亦下马拜曰:“小将军实为忠义之士,不可杀呀,丞相!”
曹操见多有跪地劝说之人,抬手捋杂乱须发,环视众人,高声曰:
“操岂是寡恩无义之人?彼为谢我恩情,只身赴险,操怎忍加害!”
言罢,谓赵林曰:“云长高义,宁死于小人之手,义释于操,此为大恩,怎能不报?
我欲救云长,却不知吾兵败至此,如何施救?”
赵林不及言语,张辽却急道:“战场交锋,虽设埋伏,如何能确保不走脱一人?云长兄若得俘获,诸葛村夫虽有军令状,必不敢加害!”
曹操闻言,思忖片刻,不得计,正欲问程昱,却思及方才程昱进言已恶了众人,遂问计于张辽曰:
“文远以为俘获若何?”
张辽叩首曰:“末将愿以身代云长兄,充作俘获,以命偿云长兄厚义!只求丞相善待末将亲族...”
话音未落,曹操急摆手曰:“文远乃我臂膀,怎能这般赴死?”
言罢,目视赵林曰:“云长为汝伯父,汝可有计策相救?”
赵林闻言,拱手曰:“咳..曹公与我主相交已久,当知晓我主仁厚,不若以公麾下伤重者,体弱者充作俘获,先救我二伯性命。
我主仁德,必不会加害俘虏,他日军令状风波过去,曹公可遣使者与我主言明此番种种,接回诸公可也。”
曹操闻言,环视左右,文武皆为倚重之辈,怎能充作俘虏?
又四下打量,见士卒皆疲劳不堪,中箭着枪者众,遂思忖一番,言道:
“若以士卒为俘获,可能救云长?”
赵林闻言,心道:“近百人,这都是气运滔天,身强体壮的猛男啊!还要什么自行车?”
嘴上却道:“以我二伯之能,岂止俘获数十兵卒?恐不足以救命。”
曹操闻言,眉头紧皱,复四下打量。
胯下宝马忽然打了个响鼻,曹操见状,缓缓下马,忍痛曰:
“此宝马名爪黄飞电,可日行千里,夜行八百,为我坐骑,可否以为俘获,救得云长性命?”
赵林闻言,见那宝马通体雪白,只四蹄金黄,高贵非凡,又闻曹操所言此马堪比赤兔,早已喜不自胜,面上露出为难之色,言道:
“以我二伯父之能,设伏于绝地,止俘获数十残卒与一畜生?料诸葛亮必不相信。”
曹操闻言,无奈叹气,又四下打量。
转身之际,忽有一物于腰间摆荡,操视之,乃所佩宝剑也。
遂忍痛摘下,示与赵林曰:“此宝剑名为倚天,长五尺,削铁如泥,吹毛断发,为不世出的宝物,可救云长性命否?”
赵林闻言,目不转睛的盯着宝剑,只觉此剑合该姓赵,却面露犹豫之色,言道:
“曹公亦知吾二伯父之能......”
话音未落,曹操摆手打断赵林,再次四下打量。
然败兵逃命至此,已接连冲破数道阻拦,除却残卒,宝马,佩剑,已无其它长物。
若要以麾下文武为俘获,那刘大耳最善蛊惑人心,岂不是送人才与他?
正不知如何寻得妥当之物,踱步之际,忽闻“叮当”之声,循声看去,正是外袍之下,内穿的宝甲。
遂将外袍脱下,咬牙切齿卸了宝甲,示与赵林曰:“此宝甲为天外陨石打造,轻便坚固,细环密布连结,刀劈无痕,箭射不透,名曰环锁内甲,以此宝甲,合先前所言数则,必能救云长性命。”
赵林察言观色,见曹操已面露凶光,遂拱手言道:“若如此,我二伯得保也!曹公果真高义,林深感佩服!”
曹操闻言,强忍怒气,言道:“少年胆烈,不愧吾赞汝虎雏之名。”
赵林岂能听不出曹操话中深意?
不过既得了诸多好处,不好再刺激奸雄,是以抱拳曰:“林感激曹公赞名,大恩不言谢,既得俘获之物,当速速送去诸葛亮处,救我二伯父性命。
请恕林不能亲送曹公,这便告辞了。”
言罢,走上前来,先取了宝甲叠起,绑在胸口,又取了宝剑缚于后背,再骑上宝马,高声道:
“曹丞相有令,命尔等随赵某去投刘皇叔!”
言罢,见近百“气运之子”、“精锐猛士”互相搀扶向南而行,最后才环视十余文武和衣衫不整,无马无剑的曹操,抱拳一礼,朗声道:
“诸位一路奔波劳累,提心吊胆,历经磨难,林实不忍也。
往后路途,若有追兵,林必亲自拦下,诸位可缓行,不必再忧虑追兵矣。”
言罢,又随意抱了抱拳,骑着宝马,背着宝剑,怀揣宝甲,领兵离去。
曹操负手而立,目视赵林背影,待其行远,忽扯下发冠,猛掷于地。
左右皆不知其意,程昱问曰:“丞相何故动怒?”
操曰:“吾竟忘却以此冠为俘获,当能救云长性命,此冠怎不通灵提醒与吾,死物留之无用,故此弃之。”
正所谓:
赤壁硝烟烈火烧,曹公败走路途遥。
伏兵几道皆强渡,血雨腥风胆气消。
忽遇少年追兵至,奇计诡谲智谋高。
谎言救羽为由引,赚得张辽去请操。
剑甲宝驹皆舍去,猛士精锐亦全抛。
奸雄本是玲珑性,佯作愚拙暗过招。
无奈贿赂求保命,威名今日受煎熬。
江山自古多奇事,青史留痕叹此遭。
赵林曰:“谢曹丞相的宝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