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绣出这样作品的人,竟然也才十一二岁。
正是学绣工的好苗子,再加上又没有拜过师,光靠自己琢磨,就能够拥有这样的灵气。
可想而知是一个多么有天赋的孩子。
邓绣娘轻言细语,“小姑娘,你看婶婶身上的衣裳,图案好不好看?”
张冬瑶愣愣的抬头望去,看到那一幅,仿佛从不同光线折射之下,都显示不一样的图案。
就连颜色也是他说不出来的好看,愣愣的点头,仿佛这毫无疑问。
邓绣娘看到小丫头傻傻的模样,嘴角勾起抹笑容。
“小姑娘,带我去见见你姐姐吧。”
张冬瑶也是个机灵的,眼前的婶婶会绣那么好看的花样。
自家的姐姐,一直都想找一个老师,感觉这个婶婶就很不错。
屁颠屁颠毫无防备,带着她旁边的婶婶就往自家店铺那边走去。
这会快餐铺子,已经过了饭点,倒是不怎么忙碌。
在柜台之后,拨弄着算盘的张夏玲,看着跑出去半天的妹妹, 终于舍得回来。
刚想教育教育,就见旁边那位美妇人,其他的她都没注意,光是对方的那一身衣裙,就让她挪不开眼神。
一袭长袍,面料乃是上乘的云锦,柔滑如水,泛着幽微光泽,触手生温,似将春日暖阳披裹于身。
底色为深邃而沉静的绀紫,仿若暮色苍穹下的神秘深潭,于光暗处变幻无端。
衣缘镶着寸许宽的金边,细细的金线密织如鳞,闪耀夺目,每一次移动都似有流金淌过,贵气四溢。
然真正夺人心魄的,是那遍布衣裙的湘绣图案。
正面袍身,居中绣着一幅“松鹤延年”图。
苍松挺拔,枝干粗壮,褐线穿梭间,树皮的粗糙质感、岁月斑驳尽显无遗,松针根根分明,以深浅不同的绿线绣成,针脚细密齐整,如翠羽层叠,望之似有簌簌风声。
仙鹤振翅,羽白如雪,每一根羽毛都用极细腻的丝线勾勒,呈现出轻柔的弧度,边缘以银线锁边,微光闪烁,仿若霜华初凝;
鹤首丹红,宛如烈烈燃烧的朱砂,点睛之处,黑眸清亮,灵动有神,仿若下一秒便会引吭长鸣,冲破云霄。
其脖颈与尾羽处,长线条舒展流畅,针法精湛,一气呵成,尽显仙鹤优雅风姿。
转到侧面,一幅“兰芷清幽”图悄然浮现。
幽兰数簇,花瓣呈淡紫、素白相间,用色过渡自然,仿若天然晕染,细腻的纹理、娇嫩的质感借由丝线完美呈现,轻轻颤动间,似能嗅到那淡雅的芬芳。
叶片修长,以墨绿、翠绿交织,叶脉丝丝缕缕,清晰可辨,针法的起承转合间,将叶片的柔韧与生机展露无遗。
兰芷之下,几方怪石嶙峋而立,以灰褐、青黑等色绣就,石头的纹理、坑洼通过巧妙的针法变幻模拟得逼真至极。
阴影处丝线加密,立体感顿生,仿若这些石头已在此静立千年。
再看裙摆,竟是一幅连绵的“盛世繁华”图。
街衢纵横,楼阁林立,白墙黛瓦、朱门绣户,皆用精细针法还原,飞檐斗拱上的雕花。
每一处细节都不曾遗漏;
往来行人,或衣袂飘飘的书生雅士,或挑担吆喝的市井小贩,面目神情各异。
喜怒哀乐俱全,虽不过寸许高,却栩栩如生,令人称奇。
远处山峦起伏,以青、绿、黛等色层层晕染,仿若水墨丹青,山间云雾缭绕,丝线若有若无地穿梭,朦胧美感尽显。
这般巧夺天工的湘绣,绝非寻常匠工可为,必是出自大师手笔。
一针一线间的细腻、构图布局的精巧、用色用线的考究,无不彰显着深厚功底。
见此华服,张夏玲,眼中也是充满了不可置信。
面对眼前这位妇人的身份,她心里已经有了几分猜测。
毕竟她来到此地这么久,每一位大师的作品,她基本上都观摩过。
哪怕是远远的看过一眼,每一位大师的风格他都铭记于心。
而其中她最喜欢也是最欣赏的就是那位邓大师的锈技。
而眼前这衣裳上面的图案,如果她猜的不错,绝对是出自,邓大师之手。
张夏玲打量着对方的身份,邓绣娘也看着眼前才12左右的姑娘。
清秀的眉眼,纤纤玉手,指间全是细细密密的针眼,还有薄薄的茧子,最重要的是,那一双格外有灵气的眼睛。
让邓秀娘一眼就喜欢上了这个姑娘。
而她刚表明了自己的身份,张夏玲也是证实了自己的猜测。
毫不犹豫的跪在地上,想要求对方,收下她。
所谓,郎有情,妾有意,两者都有心的情况之下。
拜师也是很顺利的事情。
最高兴,当然还是张三木夫妇,有了这样的大好事。
择日不如撞日,张三木让自家媳妇去通知儿子。
他则是,开始准备去采买礼品,毕竟儿子拜师的时候,他们也是有经验了。
这不管是男夫子还是女夫子,教的。虽然不一样,但是该有的礼数却一定是要有的。
张时安他们三个此刻正在做课业,没办法,身为甲班,朱夫子根本就不让他们有什么空闲的时间。
基本上只要是累不死,就往死里面去写。
朱夫子的题海战术真的运用得非常不错,而且, 还会针对每个人的弱项 ,布置的课业也不一样。
虽然 ,课业繁多,但是进步也是非常的明显。
没看到,徐子睿和陈明哲两个别提多羡慕他。
能够针对自身的弱点进行加强的训练,进步神速。当然是没有话说。
张时安也不是那等不讲义气的人,会学着朱夫子那般给两人找两个人的弱项,然后,照着样子给他们出题。
正做得热火朝天,就见院子的门被推开。
一脸喜气洋洋的刘氏,看到自家儿子,嘴角的笑容都快咧到耳后跟。
“安子,你二姐有老师了。”
这话一出,几个人都还没反应过来,等到反应过来的时候,嘴角的笑容早已控制不住。
而等到,从刘氏的口中听完前因后果,大家也不免感叹,是金子总会发光。
是人才,总是会被发掘。